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中的肇庆产业发展问题探讨
2020-10-12庞燕红
摘 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地做出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决策,肇庆是大湾区城市一员,在此背景下既面临着机遇也迎来了挑战,如何利用自身优势,解决产业发展短板问题,实现城市经济的跨越发展,成为肇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解读当前发展背景入手,分析肇庆自身优势和外部机遇,以及遇到的挑战,提出当前及今后的产业发展路向,以促进肇庆加快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并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中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肇庆;发展规划;产业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广东省内九个珠三角城市(肇庆是其中一员),有5.6万平方公里的总面积和7000多万的总人口(2019年末数据),在中国国内是公认开放程度最高和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从国家发展大局方面看,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地做出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重大决策,这是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要国家战略,也是在新时代推动并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崭新举措,更是推动“一国两制”伟大事業发展的崭新实践。实施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这一重要决策,有利于深化祖国内地和港澳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香港和澳门参与到国家发展战略之中,提升市场竞争力,保持社会长期繁荣和稳定,具有着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一、背景和意义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7年7月1日出席了《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的签署仪式。根据协议约定,广东省和香港、澳门将共同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更有活力的市场经济区域和更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以及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深度合作的示范区域,建设成为国际上一流的湾区和世界级的城市群。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2019年2月18日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根据“纲要”的规定,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目标是要成为世界上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这一重要举措,有着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一是可以丰富“一国两制”的实践内涵,并有利于保持香港与澳门的长期繁荣和稳定;二是可以贯彻和落实总书记的新发展理念,支撑我们国家不断增强经济的创新力、竞争力;三是可以在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面,创新具有与国际接轨功能的经济开放型体制,打造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方面水平更高的崭新平台;四是可以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带一路”相互对接、相互融汇的关键节点地区。
肇庆地理位置处于广东省中西部,省领导给肇庆的定位是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占地面积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排第一,在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情况下,肇庆既迎来好的发展机遇,也会面临着巨大挑战。
2018年4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同志在视察肇庆时指示肇庆市要对标目前国内外最高最好最优的规划来建设肇庆新区,对肇庆的发展十分关切和期待。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香港和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近年分别考察肇庆,都明确表示支持肇庆与港澳深化合作。在此背景下,肇庆面临着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和产业选择的关键时机。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2019年8月18日印发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同年10月,中共广东省委下发了《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推动“四个出新出彩”行动方案的通知》。这些重大战略意见的出台实施,必将对国家形成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崭新格局有着重要意义;对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有着重要意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意义。
二、产业发展优势及机遇挑战
肇庆本身历史人文禀赋和自然资源有着优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共存。
1.肇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肇庆面临的发展机遇
①中央明确要求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为作为大湾区中最不发达城市肇庆加速发展、赶超其他城市提供了重大机遇。
②中央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战略部署,和大湾区加快打造开放新优势的现实需求,为深居大湾区腹地的肇庆选择适当的优势产业发展、迅速扭转产业发展长期滞后的局面提供了重大机遇。
③港澳广深等大湾区城市面对国际环境变化加快的严峻挑战,普遍具有加速弥补建设短板、拓展发展空间、深化互补合作的强烈愿望,为肇庆产业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④“纲要”颁布以来,特别是2019年7月广东省颁布“纲要”实施意见后,大湾区改革力度持续增强,开放程度不断提升,大量重大建设举措顺利实施为肇庆的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⑤深圳着力落实“五个率先”,广州推动实施“四个出新出彩”,将有力提升深圳、广州发展能级和辐射带动能力,推动更多优质资源要素向周边地区溢出。作为全省为数不多既享受大湾区政策、又拥有丰富土地资源的城市,肇庆有可能近水楼台先得月。
⑥经广东省政府同意,广东省发改委2019年2月15日原则同意肇庆市建设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还有肇庆历年来已经建成了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肇庆新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广佛肇经济合作区等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发展平台,以及30多个专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基地,这些都为肇庆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平台基础。
(2)肇庆面临的严峻挑战
①肇庆经济总量在大湾区九市中位居末位,城镇化率、产业结构的质量低于全省和全国的水平,与大湾区发达城市相比实力悬殊,发展短板亟待强化。
②肇庆在大湾区中距香港最远,与香港基础设施联通水平相对滞后,且非“纲要”中确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信息基础设施核心节点。同时,肇庆也是粤港澳大湾区中唯一不靠海洋的城市,缺乏与港澳以及海外的直接海运联通,无法发展海洋产业,也是肇庆产业选择和发展的一大短板。
③深圳、珠海等城市与港澳合作水平远高于肇庆,主力承接了港澳合作功能和辐射资源。肇庆市在与港澳合作、扩大国际开放等方面与区內发达城市差距巨大,相关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规则衔接水平明显滞后。中美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以及香港动乱等境外问题,显著增加了肇庆以及大湾区实施产业跨境合作的不确定性。
总体看,肇庆市在资本、产业、人才、开放等领域的发展短板与瓶颈客观存在,亟待在产业发展方面奋起直追实施重点突破。
2.肇庆的自身优势
肇庆是个千年古城,也是新兴发展城市,自身发展潜力巨大,在产业发展方面还是有着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优势。
(1)区位交通优势显著。肇庆是大湾区通向大西南唯一门户,居大湾区经大西南连接东盟交通要道,位于珠江主干流的西江中下游。距广州白云机场约100公里,市内拟建珠三角新干线机场;贵广高铁和南广高铁交汇于肇庆东站;还有广湛高铁等数条高铁正在建设和列入建设规划;多条高速公路与大湾区核心城市及大西南相连;西江“黄金水道”贯穿全境。
(2)自然生态条件优越。肇庆市位于北回归线偏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不见雪夏无酷暑,气候温和生物多样,景色怡人,蜚声中外,是大湾区生态环境一流城市。区域基本为平原微丘,发展产业的地理条件极佳。
(3)历史人文优势突出。肇庆市是广府文化的摇篮,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同时,肇庆与港澳同属岭南文化,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语言相通,极易建立相互认同。
(4)土地等自然资源等潜力巨大。肇庆市的土地占粤港澳大湾区总面积的接近30%,不过开发强度却仅为6.5%,未来可开发利用面积约1725平方公里;土地成本较低,大约相当于珠三角核心区域的三分之一;水资源丰富,肇庆境内西江干流水量在国内仅次于长江,兼具航运和水电等功能,地表水资源量为144.9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42.83亿立方米,足以服务大湾区和自身发展需要。
(5)营商环境快速提升。近年,肇庆市的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显著增强,在全国营商环境排名不断提高的同时,税费、物流、融资、用地和房产、劳动力、政企沟通等成本优势十分显著。用一些客商的话来说,肇庆市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的一块新高地。
(6)跨境合作空间广阔。肇庆与港澳互补资源多,均有亟待突破的发展瓶颈。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之一,其国际金融、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贸易投资等领域,亟待发挥所长,巩固优势,拓展腹地,开拓空间。澳门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服务业发达,但面临产业单一发展瓶颈。肇庆市的土地空间、生态环境、历史人文、区位交通优势,可与港澳实现合作共赢。
三、产业选择的对策思路
在实施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国家战略之际,肇庆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亟待利用好自身的优势,剑指“中央要求、港澳所需、湾区所向、广东所能、肇庆所优”的思路,在产业布局上有所为、有所不为,为肇庆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重点发展壮大实体制造产业
近年来不少经验教训表明,在产业建设方面“脱实向虚”,过度依赖房地产业的虚假繁荣,必然是饮鸩止渴。肇庆应该坚决遏制房地产业的过度发展和虚拟产业的泡沫,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实体产业发展上,坚定不移地走实体产业兴市之路。同时,作为产业相对欠发达的城市切忌贪大求洋、好大喜功,不片面追求产业的“高精尖”,不与先发地区雷同布局,不能只针对超大项目开展招商,而是要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与发达地区错位发展、配套发展、特色发展,在自己擅长的“跑道”上“赛龙夺锦”,多点开花。注重多引进市场前景好、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实体项目(尤其是高新技术项目),以配套完善的“群星璀璨”吸引来“星月交辉”。具体建议着重针对以下机械装备零部件等实体制造产业,在土地供应、政府服务、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倾斜,带动上下游产业全链条发展和整个产业的振兴,打造肇庆的产业品牌。
(1)机械装备零部件制造业。机械装备零部件制造业是肇庆的传统产业,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真空装备制造、仪表仪器、汽车零部件、金利小五金等产业小集群,但仍然凸显产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缺少行业龙头企业的现状。要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选准扶持和培育对象,落实相关的政策措施,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培育我市机械装备零部件制造产业的龙头企业,打造肇庆的产业品牌。
(2)半导体和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电子元器件制造在肇庆的发展有二十多年历史,形成了以风华高科、绿宝石、中导光电等企业为骨干的企业群落,在国内有一定的基础和知名度。但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产品品类还不多的现状,需要设法扭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重培育成长潜力较大的企业,在主攻方向上要有所侧重,在扶持力度上要有所倾斜,着力打造我市半导体和电子元器件制造产业的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并且上新台阶。
(3)医药和生物化工产业。肇庆有一定的医药和生物化工产业基础,星湖生物科技、大华农生物药品、一力制药等都是在肇庆扎根多年并且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看好的企业。而且近年来市内已经布局了江谷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地、活道精细化工基地、德庆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地、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化工基地等产业平台,有着良好的发展条件,完全可以着力引进更多更好的企业,串成产业链条,集聚成群,将医药和生物化工产业打造成为省内乃至全国知名的特色产业集群。
(4)金属加工产业。金属加工业虽然属于传统高能耗产业,但却是制造业不可缺少的基础材料产业,且对地方经济体量和财政税收贡献度较大。目前,鸿图科技、宏旺金属、鸿特精密技术、亚洲铝厂、中亚铝业、艺华不锈钢、丰驰精密金属制品等多家公司在肇庆发展多年,肇庆中科瑞龙高端精密金属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在前段时间又举行了投资106亿元的落户签约仪式,金属加工已经成为市内首个年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在此基础上更应该培育、服务好现有的企业,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产品档次,降低能耗,并引进更多的上下游和关联企业,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2.适度发展文旅会展产业
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拥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史,是广府文化和粤语发源地,并且有着星湖风景名胜区等众多秀丽的自然风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大湾区建设中正在迎来了许多新的发展机遇,发展文旅会展产业未来可期。在策略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着力推动重大文旅项目建设。一是全力推进府城保护与复兴。积极招商引资做好古城墙保护和修复,恢复府衙和两广总督府署,建设府城文旅街区,打造中国古城复兴及文商旅和谐发展的典范。在崇禧塔片区规划建设利玛窦文化广场和“西学东渐”文化园等项目。二是利用红豆资源和星湖风景资源优势挖掘爱情文化,策划有关文创项目,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内著名的婚礼和婚纱摄影基地;发展休闲旅游新业态,演出一场本土特色的夜间表演和风光欣赏相结合的“大戏”,形成日夜游相结合的环星湖休闲旅游带。三是加快推动参与性、体验性旅游项目建设,打造大湾区文化旅游新标杆和肇庆城市新名片。
(2)规划文化旅游经典线路。利用好自然景观、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岭南特色本土文化元素,挖掘端州端砚、四会和广宁玉器等具有肇庆特色文化资源,加速培育大湾区文化旅游的新品牌,联合香港和澳门打造一批国际性、区域性品牌的文体赛事和文化旅游活动。整合和包装包公文化园、梅庵、宋城墙、阅江楼、端砚文化村等人文旅游资源,推出端州城区的经典文化游线路。针对不同游客群体及市场需求,组合各类景观点和旅游要素,突出星湖、西江、绥江和贺江沿线旅游特色,精心策划和培育文旅游游线,积极融入粤港澳“一程多站”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3)整合文化旅游名片。肇庆的岭南文化、广府文化、包公文化、龙母文化底蕴深厚,应该深入挖掘并加以利用。肇庆历史上是岭南名郡、两广总督府驻地,包拯、六祖惠能、利玛窦、龙母、方世玉、叶挺、莫宣卿等历史名人如群星璀璨,可以作为策划包装的元素,并把肇庆“广府源头”、“粤语发源地”、“中西文化交流第一站”等作为文化名片用以宣传推介,还可以将西江、贺江和绥江等古驿道加以活化利用,以肇庆南粤古驿道作为招牌包装开发出新的旅游产品。
(4)擦亮民俗节庆和会展等旅游品牌。坚持高标准组织好端砚文化节、鼎湖山音乐节等活动,宣传策划推介好金利赛龙舟、悦城龙母诞、高要春社、德庆闹元宵、鼎湖烧番塔等民俗节庆活动,擦亮本土民俗节庆的旅游品牌。还应该加大会议展览设施建设,组建策划推介执行团队,利用大湾区的地理优势发展会展旅游业,提高地区知名度,为大湾区发展提供良好服务。
(5)开发特色文化旅游纪念品。着力建设文产基地,加大研发力度,鼓励创意制作符合地方文化特点并具有特色性、观赏性、便携性、实用性、宣传性的端砚、玉器、木雕、奇石等文化旅游工艺品,加强市场推广,使文化与旅游相结合,进一步丰富肇庆旅游文化内容。
3.加快发展高等教育产业
肇庆的产业发展,将需要大量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高等院校还可以提高城市品位和市民素质,增加城市“人气”从而达到“旺市”的效果。因此,發展应用型高等教育迫在眉睫。
自2017年以来,肇庆积极推进学校“升本”和引进本科高校,广东工商职业大学于2018年成功升格为本科高校,还引进了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广东华商学院、华南农大珠江学院、广东华航航空学院和香港公开大学(肇庆)等几所本科高校进驻肇庆办学,已建成和正在建设共10所。目前肇庆还应该继续把教育产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抢抓大湾区建设的机遇,对肇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区位交通突出、自然环境优美等方面的优势加以充分利用,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型高等教育基地和人才新高地。一是以研究型导向、应用型带动、职业性发展为原则,与大湾区发达地区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通过引育并举,着力引进港澳及其他城市的高校进驻肇庆办学,进一步扩大普通高等教育规模和集聚程度,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档次,形成一个“大湾区高教新城”。二是将,升级建设为契合产业的公办综合性高职学院,若干年后,期望拥有15所高校,达到近20万在校学生的规模,为肇庆本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4.做强做大特色农林产业
山水肇庆,是广东省农业大市和珠三角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市耕地面积223.696万亩,禽畜、蔬菜、粮食、淡水产品、柑桔等五大产业规模居全省前列。驰名特色农产品有德庆贡柑、广宁沙糖桔、高要剑花、麦溪鲤、鼎湖肇实、文庆鲤、封开杏花鸡、油栗、广宁竹笋、怀集石山羊等。下属县区被誉为“中国沙糖桔之乡”、“中国贡柑之乡”、“中国罗非鱼之乡”、“中国罗氏沼虾之乡”称号。随着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实施,肇庆农业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2019年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8%,新增培育6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成功申报创建高要南药、德庆贡柑、广宁油茶、怀集丝苗米等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肇庆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进现代农业、生态农业,重点引育南药、水果、花卉苗木等产业,把肇庆建设成为大湾区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供应示范市。
5.鼓励产业创新
目前,肇庆的产业发展正处于抽穗拔节的成长期,特别需要不断强化要素的供给,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一是要重视技术的创新,加大力度推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产学研活动的深度融合,在核心领域、关键技术方面加强攻关,特别要把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和协力创新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肇庆智造”向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进军的目标早日实现;二是要加大产品的创新力度,以市场变化为导向,把品牌化、智能化、高新化作为主要努力方向,把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新的产品开发出来,努力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牢牢占据市场主动权。
四、结论
产业是区域发展的支撑和动力源泉。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加快产业发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新城不是“百米赛”,而是“马拉松”,只要按照“湾区所向”,聚焦“肇庆所优”,借力“双区驱动”,借势“双城建设”,聚力实体产业,选好产业方向,咬定目标不放松,一锤接着一锤敲,善作善成、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形成自己的产业竞争优势和集聚效应,为肇庆的全面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N].新华网,2019年2月18日.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9年8月19日.
[3]齐婧.精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J].中国房地产,2019年08期.
[4]何家鸿,戚晓曜,杜生鸣.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政策研究[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7年第1期.
[5]王喆,王琛伟,李红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若干战略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17年第30期.
[6]覃成林,刘丽玲,覃文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战略思考[J].区域经济评论,2017年第5期.
[7]马玉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着力点——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J].中国经济报告,2017年第9期.
[8]王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经贸,2017年第8期.
[9]中商产业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肇庆市产业发展优势及产业发展平台分析[R].中商情报网,2019-01-11.
[10]谢江涛.肇庆全面建设大湾区产业新城 优质资源导入 加速产业蝶变[N].西江日报,2019-12-04.
作者简介:庞燕红(1967- ),女,广东肇庆人,本科,学士学位,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