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Krashen输入假说理论在高职英语听力课堂的应用

2020-10-12冯缨茵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冯缨茵

摘要:Krashen的输入假说理论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过程中,被认为是影响最大、论述最全面的理论。在高职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中,运用输入假说理论能有效地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英语听力训练,达到培养学生听力能力的目标要求,在英语教学改革中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输入假说理论;高职英语听力;教学改革

一、Krashen的输入假说理论

美国语言教育家Krashen从70年代末开始提出了二语习得的一系列假说,并在其发表的著作《输入假说:理论与启示》中归纳了二语习得5个系列的输入假说理论: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笔者认为输入假说理论中的习得与学习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在高职英语听力课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习得与学习假说

Krashen认为第二语言是可以通过习得和学习获得,习得是首要的,学习是辅助的。习得是指日常生活中暗含的学习,是潜意识的;儿童的第一语言或者母语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学习是指从语言学方面理解并掌握语言,是有意识的,主要是指一般的语言课堂。

(二)输入假说

Krashen认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需要通过吸收“可理解的输入”来习得语言。“可理解的输入”指的是对信息的理解,在习得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输入的信息而不是语言的形式,语言的形式在吸收“可理解的输入”的过程中可以自然习得。其次,“可理解的输入”还需要符合“i+1”公式的原则,i是指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i+1是指“可理解的输入”要稍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他还强调听力活动对于语言的习得是非常重要的,加强听力的输入能有效帮助语言习得。

(三)情感过滤假说

情感过滤假说也稱屏蔽效应假说,学习者有时候会因为紧张、焦虑、害怕等心理因素或情感因素而过滤或屏蔽输入的信息,导致输入信息没有被吸收,语言无法习得。这种因为心理因素或情感因素而对输入的信息产生过滤的作用,或者屏蔽输入信息的情况,称为“情感过滤”。

二、高职英语课堂听力课堂教学问题分析

高职英语教学的要求是要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听力能力是最基础的,并为其他英语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但是听力训练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所占比重较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更多地关注词汇、语法、阅读、写作等其他英语知识的讲授。同时,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听力方面的学习具有恐惧心理,导致英语听力训练在课堂上的开展并不理想,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不佳。

(一)学生知识水平存在差异

由于同一个班级中会有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这种英语水平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吸收和理解的程度不同。同一个教学内容,对于基础水平较好的学生来说较为容易理解,但是对于基础水平较差的学生来说理解就比较困难。因此,在听力课堂中,教师往往难以全面地顾及所有学生,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不利于英语听力训练的开展。

(二)教学内容不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

高职英语课本中的听力内容并没有完全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有一些内容高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对于学生来说较为复杂难懂,学生难以听懂课本中的听力内容。有一些教学内容的专业性比较强,比如高职英语课本中某个单元的主题是关于秘书的工作,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来说针对性和实用性很强,但是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学生会感觉并不实用,就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误解,自己在课堂上所接触到的教学内容不论是在现实生活还是在未来的工作中,并没有特别大的作用。此外,因为高职英语课本是全系甚至是全院统一的教材,这就导致整个年级所学的内容统一化,教材中部分教学内容没有很好地适用于每一个专业的学生。

(三)教学素材未贴近实际生活需要

高职英语课本和练习册中的题目主要针对的是考试或者与考级有关的训练,虽然对于学生在考试或考级方面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应试的教学内容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快捷高效地训练听力、讲授知识,就会压减教学时长,采用单一的英语听力模式进行教学。此外,因为考试或者考级相关的听力训练在知识点教授方面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同一听力题目所涉及的内容可能是多个话题,所以考试考级的听力题目仅能培养学生听力技巧的能力,但是学生无法通过听力训练来掌握完整的知识点。

(四)英语课堂的听力教学形式单一

传统的英语听力训练模式主要是听课本录音和教师讲解听力题目的形式。听课本录音主要是听对话和课文。教师讲解听力题目主要是讲解考试或考级方面的题目,讲解听力题目的教学方式一般是教师先向学生解析听力内容、听几遍常速和慢速的录音,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听力内容选出或者写出答案、教师再核对和解析答案的形式进行。这种教学模式虽在应试方面较为高效,但是比较单一枯燥,导致有些学生因为听不懂而产生焦虑的情感和抵触心理,这些负面的情感因素和心理因素使得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大大减弱,长远看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难以让学生有持续学习英语的动力。

三、输入假说理论在高职英语听力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Krashen在输入假说理论中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的成功与否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是学习者要听懂“可理解的输入”;二是学习者对于“可理解输入”的态度是可接受的。因此,一在听力训练中应选用合适的“可理解的输入”,即精选适合学生听力训练的教学内容;二让学生有接受“可理解的输入”的态度,即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

(一)了解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制定分级教学目标

在教学开展前,教师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并分析研究所教班级的英语水平状况,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制定分级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在宏观方面,教师可以将听力教学目标分成初级目标、中级目标和高级目标,不同的分级目标对应不同的学习阶段。在微观方面,听力训练要有层级性,听力的难度要呈阶梯式递增,让学生能分阶段地进行听力训练和听力学习。

(二)选用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的教学素材

根据Krashen关于“可理解输入”的“i+1”公式的原则,要选用稍高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教学素材,同时还要遵循普遍性和适用性的原则,内容方面不能仅限制在某个专业或者某一方向,要普遍适用于各个专业,结构方面尽量选取句子精短、语法简单、语域较窄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基本听懂,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难度。教学素材的内容可难易结合,防止总保持在同一水平上,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采用简单的教学内容进行热身训练,然后再用较难的教学内容作为巩固训练。

(三)教学素材要贴近学生实际需求

根据“可理解的输入”具备的四点要求:可理解的、有趣且密切相关的、不必以语法为大纲、输入必须是大量的。仅靠考试或者考级的听力题目作为听力训练,或者局限于课本的对话和课文,学生的听力能力培养是难以得到有效提高的,甚至可能会出现能听懂课堂的英语而不能听懂生活中的英语的情况。在教材编写中可将碎片化的听力知识点整合,采用丰富多样的話题形式进行。同时,英语课堂的听力教学素材还应考虑到学生的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实际出发,选用能被学生理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者与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相关的话题,并且这些话题丰富有趣且能吸引学生注意。比如可以通过“campus life”,“self introduction”,“interview”等话题作为教学素材进行听力训练,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课堂中所学的英语是非常实用的。

(四)变革传统模式,创新听力教学方式

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枯燥,听力的训练基本上是通过课本、练习册或者考级资料进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运用“情景教学法”、“视听法”、“沉浸式”等教学方法,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为学生营造真实浓厚的语言环境。即使在听力训练过程中,学生遇到听不懂的内容时,还可以通过图像等视觉呈现的方式对信息进行辅助理解。比如传统的听力训练主要呈现的是课本的听力对话、课文录音、考级题目等,教师可以把单一的听力训练改为以听歌曲填词、看动画回答问题、观看电影短片等方式进行。另外,大部分的英语听力训练主要集中在课堂,除了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增加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英语的机会。比如,课外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英语,在生活中多用英语交流,鼓励学生参加英语活动和竞赛等。

根据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心理因素和情感因素影响着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紧张焦虑、自信心不足、动力不足的心理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对待英语学习的态度。教师在听力教学过程中除了要重视教学内容的输入,还需要克服学生在英语听力训练中产生的负面情绪。因此,教师多采用鼓励和表扬的方式,给予学生学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成功中增强自信心,获得自豪感,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

总之,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运用输入假说理论,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选取适合学生英语知识水平的教学素材,创新英语听力训练模式,消除学生负面心理因素和情感因素,通过课内外习得第二语言,提高高职英语课堂听力训练的效率,达到培养学生听力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焕.基于Krashen的"输入假说"理论与提高英语听力学习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5(89):85-86.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