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CINET的国内高校网络教育综述
2020-10-12叶磊
摘要:基于知网数据库,笔者对“高校网络教育”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并借助UCINET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发文量分析、发文机构分析、基金支持分析、文献关键词分析、文献作者分析。由此可知,2008年是“高校网络教育”论文的高产年;华南师范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高校网络教育”论文的高产机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是支持“高校网络教育”论文数量最多的基金项目;“网络教育”、“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上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是排行前三的关键词;“高校网络教育”论文作者之间合作的情况较多,曾海军、范新民、马国刚、曾德考属于高产合作团队。本文以期为“高校网络教育”的后续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促进高校网络教育系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 网络教育 UCINET
2020年1月,教育部发布“停课不停学”通知,倡导教师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授课。在网络授课过程中,高校师生不熟知网络教育平台操作步骤、网络教育平台频频卡顿等现象不断涌现,凸显了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系统的不足。因此,有必要梳理国内高校网络教育研究现状,以期为国内高校网络教育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促进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系统的优化。基于知网数据库,本文将从发文量、发文机构、基金支持、文献关键词、文献作者这五个方面来分析国内高校网络教育的研究现状。
一、发文量分析
针对“高校网络教育”主题,笔者在CNKI进行检索,共检索到700篇中文文献。本次检索日期是2020年5月20日。由文献数据可知,1997年是“高校网络教育”研究的元年,共发表了2篇期刊论文。1997年6月,王海蓉发表首篇关于“高校网络教育”的期刊论文,即《试论高校图书馆用户的网络教育》。在该文中,王海蓉主要从高校图书馆用户网络教育现状、高校图书馆用户网络教育的目的和目标、高校图书馆网络教育教学方法和媒介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同年12月,束春德发表了题为《积极开展网络教育迎接信息时代挑战》的论文。在该文中,束春德提出在农业院校开设网络教育课程的构想,并从教育对象与教学方式、教学目的与内容、师资与教材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依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997/10)》,我国上网计算机数量为29.9万台,其中,使用拨号方式上网的计算机数量为25万台,直接上网计算机数量为4.9万台,上网用户数量为62万。由此可知,在1997年,我国的网络普及率较低。在网络不普及的情况下,王海蓉和束春德就开始“高校网络教育”研究,具有较强的前瞻性。
1997年到1999年,“高校网络教育”研究处于萌芽期,学者们共发表4篇相关文献。2000年到2006年,“高校网络教育”研究处于成长期,学者们共发表229篇相关文献。这7年间,“高校网络教育”文献数量增幅较大,由2000年的12篇增至2006年的50篇。2007年1月至2020年5月,“高校网络教育”研究处于成熟期,学者们共发表467篇相关文献。其中,学者们在2008年发表了59篇“高校网络教育”相关文献,位于年发文量榜首。在2007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高校网络教育”发文量处于整体递减的趋势,由59篇递减到20篇。在2008年至2017年间,“高校网络教育”发文量波动较大。但在2017年后,“高校网络教育”发文量的波动较小。
二、发文机构分析
基于知网数据库的700篇“高校网络教育”中文文献,笔者按照发文机构的发文量进行分类,整理文献数据可知,华南师范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都发表了14篇“高校网络教育”文章,发文量排名第一。其中,华南师范大学学者较多从本地高校网络教育发展现状出发从事“高校网络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共发表13篇“高校网络教育”论文,发文量排名第二。北京师范大学学者主要从公共服务体系视角来研究“高校网络教育”。华东理工大学共发表12篇“高校网络教育”论文,发文量排名第三。福建师范大学共发表11篇“高校网络教育”论文,发文量排名第四。较多福建师范大学学者将公共服务体系研究与“高校网络教育”研究相结合。四川大学发表10篇“高校网络教育”论文,发文量排名第五。陕西师范大学和宜春学院都发表9篇“高校网络教育”论文,发文量排名第六。其中,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的定位是宜春学院学者研究“高校网络教育”的主要关注点。吉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电子科技大学都位居高产机构排名的第七名,都发表8篇“高校网络教育”论文。东北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浙江大学都发表7篇“高校网络教育”论文,位居高产机构排名的第八名。西南交通大学、郑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都发表了6篇“高校网络教育”文章,发文量排名第九。中山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都发表5篇“高校网络教育”论文,发文量排名第十。在排名前十的28个发文机构中,有10个发文机构属于师范类院校,占比较高。
三、基金支持分析
基于CNKI中700篇“高校网络教育”中文文献,笔者依据这些文献的基金支持情况,进行文献数据整理可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资助“高校网络教育”论文8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高校网络教育”论文3篇,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委科研基金都资助“高校网络教育”论文2篇;其余20個基金项目都资助“高校网络教育”论文1篇。“高校网络教育”学术论文共得到25个基金项目支持。在700篇“高校网络教育”中文文献中,仅有37篇论文得到基金项目支持,占比较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这三个国家级基金项目共支持“高校网络教育”论文13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位居“高校网络教育”基金支持排行榜的榜首。依据基金项目的地域归属,河南、广东、江苏、湖南、福建、广西、山东、重庆、黑龙江、甘肃、内蒙古、上海、湖北、安徽这14个省市的20个基金项目支持了22篇“高校网络教育”论文,说明我国多数省市的基金项目都支持了高校网络教育研究。广东和河南的基金项目都支持了3篇“高校网络教育”论文,位于区域基金项目发文量的第一。江苏、湖南、福建、广西都支持2篇“高校网络教育”文章,位于区域基金项目发文量的第二。
四、文献关键词分析
基于知网数据库,笔者以“高校网络教育”为主题进行检索,剔除无关文献,得到被引量排名前100的有关文献,并利用UCINET进行关键词分析,得到关键词知识图谱,如图1所示。
依据图1,笔者进行数据整理可知,排名前十的关键词分别为网络教育、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上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公共服务体系、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网络教学、中央电大、电大系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质量、质量保证体系、高校、网络远程教育、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高校网络教育、对策、发展、研究、网络、流媒体、网络教育资源。这27个关键词主要分为五类。第一类是与远程教育相关的关键词,包括现代远程教育、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网络远程教育。第二类是与网络教育相关的关键词,包括网络教育、网络教育学院、高校网络教育、网絡教育资源、流媒体、网络、教育信息化。第三类是与教学相关的关键词,包括网络教学、教学模式、质量、质量保证体系、学习支持服务。第四类是与教育主体相关的关键词,包括网上大学、试点高校、高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央电大、电大系统。第五类是与宏观研究视角相关的关键词,包括公共服务体系、对策、发展、研究。
五、文献作者分析
基于知网数据库,笔者以“高校网络教育”为主题进行检索,剔除无关文献,得到被引量排名前100的有关文献,并利用UCINET进行作者分析,得到作者知识图谱。在作者知识图谱中,节点代表“高校网络教育”论文的作者,节点间连线代表作者之间产生了合著关系。由此可知,“高校网络教育”论文作者之间合作的情况较多,例如,曾德考、范新民、曾海军、马国刚之间存在合著关系,何碧如、叶柏霜、俞林伟之间存在合著关系,刘亚兵、耿亦兵、薛海、李静、陈群平之间存在合著关系,杜玉霞和徐福荫之间存在合著关系,等等。在这些合作团队中,由曾海军、范新民、马国刚、曾德考组成的团队属于高产合作团队,共发表9篇“高校网络教育”论文。曾海军隶属于北京师范大学,范新民隶属于福建师范大学,马国刚隶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曾德考隶属于宜昌市小溪塔二中。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都是“高校网络教育”高产机构。在这个团队中,曾海军与范新民合作9次,曾海军与马国刚合作8次,曾海军与曾德考合作1次。在9篇“高校网络教育”合著论文中,5篇“高校网络教育”论文是将“高校网络教育”与公共服务体系相结合进行研究。这5篇论文都获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高校网络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创新模式、机制及监管研究”的基金支持。
六、结论
基于1997年1月至2020年5月的知网数据,笔者以“高校网络教育”为主题进行检索,得到700篇中文文献数据,对其进行发文量分析、发文机构分析、基金支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2000年到2006年,“高校网络教育”研究处于成长期,2008年属于“高校网络教育”论文的高产年,共发表59篇论文;华南师范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都发表“高校网络教育”论文14篇,位居高产机构排行榜的榜首;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共支持8篇“高校网络教育”论文,是支持“高校网络教育”论文数量最多的基金项目。基于700篇中文文献数据,笔者抽取被引量排名前100的有关文献,利用UCINET进行关键词分析和作者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网络教育”、“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上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是关键词排序中前三的关键词;“高校网络教育”论文作者之间合作的情况较多,曾海军、范新民、马国刚、曾德考合作发表了9篇“高校网络教育”论文,属于高产合作团队。
参考文献
[1]郭炜杰.“互联网+智慧校园”的构建模式及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15):182-184.
[2]王海蓉.试论高校图书馆用户的网络教育[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刊,1997(2):50-51.
基金项目
武汉市教研重点项目(2019020);武汉商学院博士基金项目(2018KB003)。
作者简介
叶磊,女,武汉商学院武汉商业文化研究所,武汉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网络教育、信息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