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卖身”!一汽夏利落得如此下场
2020-10-12
曾经在国内汽车业红极一时的夏利汽车,将要告别历史舞台了。
作为A股上市公司的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ST夏利),9月17日发布了《重大资产出售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根据报告书内容,鉴于拟出售资产整体经营状况不佳,经各方协商且参考经国务院国资委评估备案的拟出售资产评估值,一汽夏利拟将相当于目前所有资产和负债卖给一汽股份,作价仅为1元。
夏利的名字有“華夏得利”的寓意,由此也可见这款车型“国民车”的定位。作为我国最早的轿车品牌之一,30年前,夏利曾经风靡全国,连续18年占据销量冠军宝座,还是第一个出口到美国的中国轿车品牌,称得上是“国民轿车”的鼻祖。
1986年9月,引进日本大发汽车Charade车型,以“全散装件”方式生产的第一辆夏利下线。1990年,第一辆三厢夏利下线,售价10万元,成为极少数消费者才能拥有的“奢侈品”,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夏利是他们的梦想。
对于陷入亏损窘境的原因, 2018年4月20日晚间,一汽夏利针对深交所的《年报问询函》的回复,曾给出了答案:“公司也存在对国内汽车市场认识和前瞻研究不够,自身产品开发、营销能力和意识、品牌塑造能力不强等问题,导致近年来,在经济型轿车市场快速萎缩的背景下,公司产品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步伐未能跟上汽车市场消费升级快速变化的需求。”
曾有业内人士分析,在2002年天津夏利与一汽重组后,企业的经营发展受限于一汽集团制约,没有了独立的决定权。这导致了夏利走向下坡路。夏利融入一汽体系后,就被钉在了经济型低端市场上。不过在外界看来,这只是一种“甩锅”的说辞。要说“低端”,当年的吉利更低端,比亚迪也好不到哪去。事实是,市场一发生变化,竞争一开始激烈,夏利就抓瞎了,完全没有应变能力,只能背靠着国资的背景“混吃等死”。
(摘自《新民周刊》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