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贸易发展与收入分配差距

2020-10-12蓝管秀锋吴亚婷匡贤明

工业技术经济 2020年10期
关键词:差距劳动者分配

蓝管秀锋 吴亚婷 匡贤明

1(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沈阳 110819) 2(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口 571158)

引 言

新时期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数字经济正不断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互联网贸易发展使有效缓解收入差距的扩大成为可能。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吸纳就业人数和实现经济规模分别达到1.91亿人和31.3万亿元,占全部就业人数和GDP比重约24.6%和34.8%,数字经济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刺激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作为数字经济下交易模块的构成部分之一,互联网贸易不仅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而且通过一系列信息技术手段显著改善企业效率。但是,由于互联网贸易具有影响个体抉择和要素配置的双重导向机制,对收入分配差距存在何种影响机理,仍然有待进一步考察。(1)互联网贸易凭借其低成本、高效率、客户量大等的优势,在国家大力推广和倡导下,成为实施精准扶贫、加快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2)互联网贸易基于大数据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实现市场主体之间信息的对称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容易形成优质资源的规模集聚效应,使得某些具备优质条件的特定地区、部门和人员获得更多资源收益,导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考虑到互联网贸易发展不仅具有提高收入水平、改善收入差距的重要作用,而且存在推动优质资源空间聚集,扩大资源收益不平等的现实矛盾。因此,本文通过构建包含互联网贸易与劳动力要素在内的双异质贸易理论,分层次、多角度探析互联网贸易发展对不同类型收入分配差距影响的内在机理,不仅可以充实现有文献的理论成果,而且在实践上为缓解社会不公平提供政策参考。

1 文献综述

在贸易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进程中,有学者提出国际自由贸易的出现恶化了资源收入的不公平性,提高了资源所有者的实际收入水平,而关税可以作为调节因自由贸易导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重要手段[1]。 此后的研究中,Samuelson(1948)[2]通过对国际贸易理论的进一步探索,建立起著名的要素均等化定理(H-O-S),该理论不仅较好的诠释了自由贸易产生的内在原因,而且论证了自由贸易对一国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的重要作用。要素均等化定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对贸易理论研究产生重要影响,但其理论本身存在论证上缺乏微观基础、假设上对要素流动限制和短期贸易现象不适用等固有不足[3]。因此,自由贸易是否影响收入分配差距的结论受到越来越多学者质疑,而近年来的一些实证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这些质疑[4]。

从以关注企业内部差异性层面为重点来分析自由贸易问题的新新贸易理论开创以来,贸易理论开始更多的从企业个体层面研究贸易现象,也为解释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提供了可能。但是,自由贸易发展对影响收入分配差距的结论仍然存在不同观点:有些学者认为贸易并不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甚至恶化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Goldberg和 Pavcnik,2007;马霞,2015;魏颖,2016)[5-7]。相对于非出口企业而言,自由贸易能够给出口企业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且两者在运输费用、原材料成本、劳动力价格和绩效考核偏好等方面均具有显著差异,企业生产效率的区别必然会引起劳动者之间报酬的不均衡[8]。贸易发展使得产业向沿海地区集中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推动技能人才收入水平的提高,从而导致不同区域之间劳动者收入差距的扩大(Grossman 和 Helpman,2018)[9]。另外,许多研究得出贸易能够有效缓解收入差距的扩大。 如王涛和赵丹(2015)[10]通过系统的比较分析后发现,虽然进口贸易对各地区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不同,但均能够有效缩小行业收入差距水平。Liu(2009)[11]通过贸易对收入分配影响的实证分析后认为,贸易发展能够显著缩小收入差距,随后的许多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12]。此外,近年来也有部分学者通过对贸易与收入的关系研究提出两者之间影响的不确定性观点。其作用机理因时间、视角、理论模型和变量选取等不同而存在显著异质性(曾国彪和姜凌,2014;韩军等,2015;马轶群,2018)[13-15]。

互联网贸易以其智慧性、效率高、成本低、使用方便等新特点从根本上区别于传统贸易形式,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效率产生重要影响,但目前有关互联网贸易的深入研究还比较缺乏。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互联网贸易的发展大幅降低甚至消除了传统贸易理论中的搜寻成本、冰山运输费用和时间成本等(Osnago和 Tan,2016)[16],且互联网贸易发展所带来的信息共享机制也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企业出口门槛,提高企业生产率(李金城和周咪咪,2017;韩会朝,2019)[17,18];另外,许多学者的研究提出企业生产率和贸易成本是导致一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重要影响因素(Antras等,2017;王怀民和王子睿,2018)[19,20]。 因此,深入剖析互联网贸易对收入分配差距影响的内在机理,不仅有利于推动数字经济背景下缓解收入差距过大的现实矛盾,而且有利于丰富相关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学者们就有关贸易与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研究已经形成较为丰富的成果,且现有文献也为本文进一步分析互联网贸易发展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内在机制奠定重要理论基础。但现有研究仍然存在以下不足:(1)互联网贸易相对于传统贸易模式来说以其诸多新特点而存在显著差异性,两种不同的贸易模式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势必会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但现有文献较少涉及互联网贸易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分析;(2)现有研究主要基于要素异质性或企业异质性的单一视角剖析贸易发展与收入分配差距的相互关系,其研究结果缺乏有效的说服力;(3)少数有关互联网贸易与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研究,没有同时分析其对不同类型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1)在理论模型中假定企业和劳动要素两者均满足异质性条件,研究互联网贸易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在理论层面具有一定创新性;(2)同时分析互联网贸易对城乡和区域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丰富和深化了现有文献的不足。

2 理论模型构建

本文在借鉴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数字经济背景下互联网贸易发展视角,将互联网贸易作为内生变量构建双异质模型,深入剖析互联网贸易发展对收入分配差距影响的内在机理[22]。理论模型的基本假设如下:(1)经济体中存在多个不同的产生部门,且每个生产部门均从事多种商品生产;(2)不同生产部门均由多家生产差异化商品的企业组成;(3)劳动力存在异质性特点,企业商品生产时仅投入劳动力这一种要素,且劳动要素满足跨企业流动;(4)企业之间生产与决策同样具有异质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企业雇佣劳动者时进行能力测评和生产效率两个方面;(5)互联网贸易发展能够减少传统贸易过程中的冰山运输费用;(6)互联网贸易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推动劳动能力测评效率的改进。

在某一商品市场m中,假设Ym为产出水平,Am为需求变动情况,各种商品之间的替代弹性以σ表示,且0<σ<1,则企业收入状况Um的表达式如下:

企业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贸易,即通过商品出口形成的收入;另一部分是本地市场销售形成的收入。但是,企业贸易会产生一个υεFx的固定出口成本和冰山运输费用ζ。将贸易对象市场和本地市场分别表示为d和x,则企业收入水平的表达式可以通过如下等式表示:

另外,根据上述基本假设,劳动力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唯一投入要素。因此,总产出Y的水平不仅受企业生产率的影响,而且受制于劳动者的数量和能力状况,此时:

式(3)中:θ为企业的生产率,由互联网贸易发展状况h的函数表示,且与h正相关;H和¯a分别表示企业雇佣的劳动者数量和平均能力状况;γ为系数,且满足0<γ<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若企业经营进行理性决策则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动下会主动改善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效率并积极提高整体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但是,信息不对称和劳动者技能水平存在差异性,企业经营者尽管知道劳动者技能水平总体上服从帕累托分布:

但是,在需要保证所有劳动者均符合基本能力条件的情况下,企业必须就雇佣者的能力水平进行一系列测评活动,整个测评过程会形成数量的测评成本,具体形式如下:

式(5)中:C表示各企业为了得知劳动者的能力状况而付出的平均固定测评成本;ac表示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对劳动者能力水平的最低要求;η表示企业对劳动者能力进行测评的效率。可以看出,当企业对劳动者能力的需求越高,则测评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也会越高;如果企业采用更加科学高效的测评手段则能够提高其效率水平,从而降低测评费用。若企业通过测评能够从N个参与者中挑选到H个满足能力水平在ac之上的劳动者,那么可以分别用以下等式表示预期平均能力¯a和被挑选出的劳动者数量H:

在挑选出满足平均能力的劳动者后,企业会通过与这H个雇佣者进行讨价还价的方式确定工资水平,本文借鉴Stole和Zwiebel(1996)的研究成果[23],经过双方博弈后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为:

式(8)中:b表示企业为招聘满足平均能力的雇佣者所产生的单位搜寻费用。因此,企业所能得到的利润状况可用如下式(9)表示:

进一步将式(9)求解有关变量H与ac的一阶导数,得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时劳动者的收入,即工资水平可以表示为:

式(10)中:kw表示常数;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受制于企业生产效率θ、冰山运输费用ζ以及企业筛选劳动者时的测评效率η。但企业生产与决策存在异质性,所以ζ和η会因为企业本身的内部控制、生产能力、技术条件等区别而表现出显著差异。因此,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也会受上述因素的影响。若在不同生产率的企业中,高生产率企业劳动者的工资为w1,低生产率企业劳动者的工资为w2,那么不同生产率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差距可以用式(11)表示,当Ω越接近于1时,表明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越小,反之则表明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越大。

式(11)中:期初时 θ1(h)>θ2(h)且 η1(h)>η2(h),因此效率越高企业中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也就越好,Ω>1。但随着互联网贸易的发展,且发展到一定程度^h时,企业可以凭借互联网贸易以更少费用快速寻找到前沿的生产技术、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优秀管理经验。因此,企业生产效率与选择雇佣者时的测评效率都将进一步提高,分别达到和水平,即:

此时,各类企业中劳动者之间的工资差距可以用式(14)表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互联网贸易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将随着技术进步和管理经验的提升而不断缩小,并最终实现趋同。

3 实证分析

3.1 实证模型构建

本文构建计量分析模型如下,用以探究数字经济背景下互联网贸易发展对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内在影响机理[24,25]。

式(15)中:被解释变量Ω表示包含城乡收入分配差距cv与地区收入分配差距theil在内的收入分配差距水平;解释变量ecoit表示i地区t年份的互联网贸易额;govinit表示i地区t年份税收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作用;govpayit表示i地区t年份政府财政支出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作用;indit表示i地区t年份的工业化水平;fdiit表示i地区t年份的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另外,εit表示模型中满足(0,1)分布的随机误差项,α、β1、β2、β3、β4、β5表示模型中的待估参数。

3.2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计量模型中的解释变量:lnecoit表示i地区t年份的互联网贸易额取对数。另外,控制变量:lngovinit表示i地区t年份的税收对收入分配差距调节作用的对数,以地方财政收入中个人和企业所得税之和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表示;lngovpayit表示i地区t年份的政府财政支出对收入分配差距调节作用的对数,以地方生产总值中政府财政预算支出所占的比重表示,用来考察政府行为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效应;lnindit为i地区t年份地区工业化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本文采用总人口中第二产业从业者的比重代表地区工业化发展程度;lnfdiit为i地区t年份外商直接投资额的对数。

本文通过收集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西藏和港、澳、台地区除外)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分层次、多角度分析数字经济背景下互联网贸易发展对收入分配差距影响的内在机理。相关数据来源于国家和地方统计局统计数据库以及 《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等,表1为各相关变量样本数据取对数后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情况。

表1 各相关变量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3.3 计量分析

本文根据计量模型对变量进行实证分析,为了深入探究互联网贸易发展如何影响收入分配差距的内在机理,对互联网贸易变量进行规模指数、成长指数、渗透指数3个维度的分解分析。

3.3.1 基准模型回归分析

根据单位根检验对模型进行平稳性分析后得知各变量为同阶单整,本文通过Hausman检验得出P值为0.0016,因此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模型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从模型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地区收入差距与互联网贸易额的基准模型和加入控制变量后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由此表明互联网贸易额每增加1个百分点,会带来地区收入差距缩小约为0.015%,两者之间的负向影响关系在加入税收调节能力、地区工业化程度、外商直接投资额等控制变量后依然成立,进一步验证了互联网贸易额的增加对缩小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的有利影响。另外,从城乡收入差距与互联网贸易额之间关系的回归分析可以看出,互联网贸易额的提高也会带来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且就模型的回归系数而言,互联网贸易对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没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强,互联网贸易额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引起城乡收入差距缩小0.037%。从控制变量的模型回归结果看,税收调节能力与财政支出调节能力对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的回归系数均不显著,表明两者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明显,该结论与刘建民等(2015)[27]的相关研究结论类似。而地区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会导致地区收入差距的拉大,但其作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却不显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地区工业化程度的上升会导致地区内部资源的重新配置,引起优质资源的空间聚集,进而推动不同类型资源所有者,尤其是优质与非优质资源所有者收入水平的扩大。外商直接投资额的提高和充分利用可以促进地区收入差距的缩小,但外商直接投资额的增加同时也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表2 基准模型回归结果

3.3.2 互联网贸易不同维度的分解指数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从不同维度分析互联网贸易发展对收入分配差距影响的内在关系,本文通过规模指数sizeit、成长指数speedit和渗透指数effectit将互联网贸易变量分解为3个维度。其中,互联网规模指数、成长指数和渗透指数分别表示互联网贸易的市场规模、发展速度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并以全国电子商务企业中各地区电子商务企业所占的比重表示互联网规模指数,比重越高则表明该地区互联网贸易发展所具有的市场规模越大;以各地区电子商务企业互联网贸易交易额的增长率表示互联网贸易的成长指数,增长率越高则表明互联网贸易发展速度越快;以各地区商品销售总额中电子商务企业互联网贸易销售额所占的比重表示互联网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情况,比重越大则表明互联网贸易对地区经济的渗透能力越强。将上述3个指标分别进行对数处理并纳入模型分析,表3为模型回归结果。

从表3模型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地区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与互联网贸易程度的影响系数均为负且显著。表明互联网贸易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规模的扩大可以显著缩小地区和城乡收入差距水平,但其对两者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互联网贸易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规模的扩大对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要低于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从互联网贸易成长指数的角度看,地区电子商务企业互联网贸易交易额的快速增长可以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互联网贸易交易额的增长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从互联网贸易渗透指数的角度看,互联网贸易渗透指数与地区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显著负相关,表明互联网贸易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地区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另外,从不同指标的回归系数可以看出,互联网贸易的市场规模、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和发展速度对缩小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弱,该结论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张奕芳(2019)[28]认为扩大互联网贸易的市场规模和影响程度是互联网贸易影响收入分配差距主要方面的观点。

表3 互联网贸易不同维度的分解指数回归结果

续 表

3.3.3 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检验

为检验上述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本部分对解释变量做滞后一期处理并重新纳入计量模型中进行回归分析,稳健性检验结果见表4。从中可以看出,对解释变量做滞后一期后主要变量的回归结果无论是显著性水平还是系数大小情况总体上保持一致。因此,可以认为表2和表3中模型分析结论是稳健的。

表4 稳健性检验结果

续 表

4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通过构建包含互联网贸易与劳动力要素在内的双异质理论模型,深入剖析互联网贸易发展对不同类型收入分配差距影响的内在机理。得出基本结论如下:(1)互联网贸易作为数字经济背景下形成的新兴贸易形式,以其快速、高效、低成本、低门槛等优势区别于传统贸易模式,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改善收入分配差距;(2)互联网贸易发展不仅可以带来地区收入差距的缩小,而且能够改善城乡收入差距水平,但是其发展对两者的影响效应并不完全一致;(3)从互联网贸易规模指数、成长指数和渗透指数3个维度看,互联网贸易规模的扩大及其渗透能力的增强是近年来地区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重要原因。

根据上述研究成果,并基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实际,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如下:(1)坚持人工智能、先进传感器、大数据等“网络强国”战略,支持物流、仓储、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网贸易发展,应特别关注贫困偏远农村或地区的建设,凭借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等形式推动居民主动融入互联网贸易中来,从而充分享受互联网贸易快速、高效、低成本、低门槛等的优势,实现偏远农村或地区产品“多销、广销”,提高居民实际收入水平,使得互联网贸易发展成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手段;(2)不仅要关注互联网贸易发展的市场规模,同时应重视其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影响程度,将互联网贸易发展的规模和渗透能力作为调节当前收入差距过大的重要方式。如政府可以提供相关政策,鼓励并帮助中小型互联网贸易企业的成立和发展,同时推动私营互联网贸易企业在偏远地区及农村布局,进而有效扩大互联网贸易发展的普及度,使得互联网贸易成为落后地区及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水平;(3)重视税收调节、财政政策、金融服务、要素配置等对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方面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差距劳动者分配
劳动者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在云端
劳动者之歌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