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急性胆囊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0-10-11张洪丽
张洪丽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1)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80.00%的患者发病原因为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1]。外科手术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常用方法,但手术造成的创伤难免会引起患者不适,甚至因手术刺激患者会出现应激反应,进而影响其下床活动的依从性和术后恢复效果[2]。此外,术后并发症会影响术后恢复进程,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其家庭的经济负担[3]。因此,加强围手术期护理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可分为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3个阶段,覆盖了从患者术前准备直至术后居家康复整个阶段。该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具有护理完整性、连贯性、综合性等特点。本研究旨在探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急性胆囊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41~75岁,平均(49.37±6.09)岁;单纯急性胆囊炎19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8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3例;其中合并结石25例。观察组男9例,女21例;年龄43~72岁,平均(49.83±5.66)岁;单纯急性胆囊炎21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7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2例;其中合并结石2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胆囊炎类型、合并结石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无手术禁忌证;②年龄18~75岁;③近6个月无腹部手术史;④无沟通障碍。排除标准:①心、肝、肾功能不全;②近3个月内发生急性脑血管疾病;③既往有精神病史。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即术前常规备皮,用双氧水及0.5%碘伏清洁皮肤,告知患者手术时间,指导患者术前禁食8 h、禁饮6 h,向患者讲解手术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嘱患者术中积极配合完成手术,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神智恢复情况,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其下床活动,出院前发放宣传教育单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讲解术后注意事项等。观察组采取围手术期综合护理。①术前护理:术前向患者介绍胆囊炎的相关知识、治疗措施、手术医师等,消除患者的疑虑;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掌握其心理,若患者出现悲观、恐惧等心理需及时给予安抚、疏导;指导患者术前1 d进食流质饮食,避免豆类、油炸、高脂肪、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以防止腹胀、便秘;术前嘱患者规律作息,确保充足休息,并注意保暖,防止腹部受寒及上呼吸道感染;术前24 h进行全身皮肤清洁,注意清除脐部污垢,先给予软化后,再清洁消毒,在清洁过程中注意避免指甲或器械划伤皮肤。②术中护理:协助麻醉医师进行麻醉,建立静脉通路,若患者年龄偏高或肥胖,采用留置针;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出血量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积极配合完成手术;在手术缝合时,使用吸附性强的敷料,均匀围敷于切口周围,观察30 min无渗血,且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后,将患者转移至病床。③术后基础护理:术后去枕平卧6 h,之后改为半卧位,加强生命体征监测[4];室内温度调整为23~25 ℃,湿度调整为55%,保持病房安静,保证患者充分休息;观察切口愈合情况,每天更换敷料1~2次。④术后健康宣教:采取讲座、集中宣教等方法,利用宣传教育单、宣传册、图像、视频、音频等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内容主要包括讲解疾病知识、手术方法、注意事项、自我护理、术后饮食禁忌等。⑤术后预防并发症护理:术后疼痛较为常见,若患者出现疼痛可给予红外线理疗、镇痛剂、热敷、按摩等方法缓解疼痛感,或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提高疼痛阈值;若患者出现腹腔或胆道出血,提示存在凝血功能异常、高血压、术中出血较多,需增加巡视次数,即每15 min巡视1次,并记录体液出入量,予以24 h心电监护,观察大小便,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若患者出现腹胀,可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预防腹胀、恶心的发生;若患者出现尿潴留,需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腹部热敷、按摩、听流水声等方法缓解尿潴留,每次10 min;若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予以按摩小腿肌肉及受压肌肉,热敷腿部,必要时采用空气压力治疗仪按摩双下肢,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视情况指导患者尽早下床活动,避免其长时间卧床;此外,需妥善固定导管,避免导管打折、脱出,适当提高T管至15~18 cm H2O,以促进胆汁外流,防止胆漏[6]。⑥出院指导: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制作并发放联系卡片,卡片上记录医院的详细联系方式、复查时间等,嘱患者出院后注意保暖,加强锻炼,合理饮食,按时复查。
1.4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术后一般情况。②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VAS总分0~10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③统计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下肢静脉血栓、尿潴留、胆漏、胆道或腹腔出血、感染、恶心或腹胀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术后一般情况、VAS评分用()表示,行t检验;并发症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一般情况比较 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2~5 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2.3 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术后一般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术后一般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比较[n(%)]
3 讨 论
当前,急性胆囊炎外科手术治疗技术已十分成熟,然而术后创伤性疼痛、下肢静脉血栓、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仍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快速恢复[7]。随着人们就医观念的改变,对护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常规护理是以疾病为中心展开的护理干预措施,忽略了患者的需求,护理完整性、连贯性较差,往往难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8]。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3个方面,在患者一旦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后,便进入了护理程序,护理服务延伸至患者康复出院后。术前护理主要为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做好手术准备,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护理除了提供基础护理外,还增加了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这与相关报道[9]结果一致。由此提示,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有利于促进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促进其早期下床活动,加快康复进程。分析原因可能为:术后予以按摩腹部、热敷、指导患者下床活动等护理措施有利于促进患者肛门排气,加快胃肠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早期进食,术后伤口愈合快。此外,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2~5 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这与相关报道[10]结果基本相符。由此提示,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有利于减轻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术后疼痛主要来源于手术创伤,术后早期两组疼痛程度无明显区别,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察组通过转移注意力、红外线理疗、局部热敷等措施进行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疼痛阈值,从而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进而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同时,观察组术后恢复加快有利于切口快速愈合,进而减轻疼痛[11]。此外,观察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有利于减少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并发症[12]。分析原因可能为:围手术期综合护理中针对术后并发症的一系列预防措施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综上所述,采取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利于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