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2020-10-11张炳森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3期
关键词:末梢血常规标本

张炳森

(丹东市第一医院检验科,辽宁 丹东 118000)

近年来我国加强对卫生知识的普及教育,人们对疾病的预防和检查越来越重视,其中血常规检测作为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对血液标本的选择极为重视[1-3]。末梢血和静脉血均属于血常规检测常用标本,可明确机体红细胞值、血小板值、白细胞值及血红蛋白值等。传统血常规检测中多采用末梢血作为检测标本,虽然也可检测出血液标本中的相关参数水平,但标本很容易受到人为因素、抗凝剂种类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误差[2-5]。而近年来静脉血作为血液标本得到临床普及应用,其稳定性也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此,本次研究对血常规检验中采用末梢血和静脉血作为标本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并将本院于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接收的1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于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接收的1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血常规检测,分别采集末梢血和静脉血作为血液标本。其中男性58例,女性52例,年龄为22~45岁,平均年龄为(35.62±2.62)岁。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及目的,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测方法 选择美国生产的贝克曼LH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配套试剂作为检测仪器,配套试剂包含溶血素、稀释剂、清洗剂等,真空抗凝试管为美国BD公司生产的EDTA-K2采血管。检测前受检者需空腹≥8 h,于清晨取肘静脉血2 mL作为标本,采用真空采血法,取血后将标本置入EDTA-K2采血管中。并取无名指末梢血200 μL作为标本置入EDTA-K2采血管中。检测前需对仪器进行矫正,且需要由至少两名操作人员共同完成检测工作,完成质控后,严格遵循相关操作说明书进行检测,采用全血样品模式。静脉血待测时间为即刻、1 h、3 h。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静脉血标本和末梢血标本即刻行血常规检测的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血红蛋白浓度(hemoglobin concentration,HGB)、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水平。记录并比较静脉血标本即刻、放置1 h、放置3 h行血常规检测的WBC、RBC、HGB、HCT、MCV、MCH水平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血常规检测结果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血液标本即刻行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 静脉血标本即刻行血常规检测的WBC、RBC、HGB、HCT水平低于末梢血标本,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不同血液标本即刻行血常规检测的MCV、MC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血液标本即刻行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

表1 不同血液标本即刻行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

注:与末梢血比较aP>0.05,bP<0.05。

2.2 静脉血标本不同时间点行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 静脉血标本放置1 h行血常规检测的WBC、RBC、HGB、HCT、MCV、MCH水平与即刻行血常规检测比较,统计学差异不明显,t=0.22、0.19、0.18、0.02、0.06、0.10,P>0.05。静脉血标本放置3 h行血常规检测的WBC水平显著低于即刻行血常规检测,t=6.96,P<0.05;静脉血标本放置3 h行血常规检测的RBC、HGB、HCT、MCV、MCH水平与即刻行血常规检测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0.00、0.11、0.08、0.14、0.09,P>0.05。见表2。

表2 110份静脉血标本不同时间点行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

表2 110份静脉血标本不同时间点行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

注:与即刻比较aP<0.05。

3 讨 论

如今我国医疗事业发展迅速,医疗设备及技术越来越先进,如应用在血液及相关疾病诊断中的血常规检验,其利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可快速获得结果,实现对疾病的诊断,为疾病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6-10]。考虑到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需要确保检测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不利于诊断的因素,其中血液标本采集作为重要环节,选择适宜的采集位置是确保检验结果可靠的关键点[11-13]。当前临床采集血液标本以肘静脉血和手指末梢血为主,其中肘静脉血较为普遍,取空腹肘静脉血时采用针孔采血法可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确保稳定性,同时该位置取得的血液成分的构成与体循环血液相当,反应全身血液状况的准确性较高[14-18]。手指末梢血成分包含微动脉血、微静脉血、毛细血管血及细胞内液等,相对采集价值较高,但采集过程中会受到温度、采集时间、甚至挤压力度等的影响,导致难以准确地反映全身的血液状况[19]。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静脉血标本即刻行血常规检测的WBC、RBC、HGB、HCT水平低于末梢血标本,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不同血液标本即刻行血常规检测的MCV、MC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表明末梢血和静脉血标本均具有检测价值,其中肘静脉血可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充分反应机体全血液的真实情况,而末梢血相对准确性较差,且差异值较大,不利于临床对疾病的诊治。此外血液标本待测留置时间对检测结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留置时间越长,钾离子含量也会随之逐渐增加,尤其是末梢血循环速度慢易导致发生溶血,而且末梢血血量较小,采集过程中可能需要借助挤压的方式,导致组织渗入血液标本中,难以获得高度血浓度,白细胞也可能因此破裂,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20]。而且血液标本放置过久会受到血小板聚集因素的影响,易出现血细胞分解和破坏,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误差。虽然如今血常规检测操作愈加规范、仪器设备越来越先进,对标本的保存越来越完善,但本次研究结果均提示时间留置会对检测结果数据产生影响,如结果显示,静脉血放置1 h行血常规检测的WBC、RBC、HGB、HCT、MCV、MCH水平与即刻行血常规检测比较,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5。静脉血放置3 h行血常规检测的WBC水平显著低于即刻行血常规检测,P<0.05;静脉血放置3 h行血常规检测的RBC、HGB、HCT、MCV、MCH水平与即刻行血常规检测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静脉血标本放置3 h行血常规检测,虽然大多数血常规参数水平未出现变化,但WBC水平出现降低。综上所述,血常规检验中采用末梢血和静脉血作为血液标本均具有检测价值,而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选择更少受到不良因素影响的静脉血作为标本,保证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末梢血常规标本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血常规解读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向区域创新体系“末梢”发力
延伸从严治党的“末梢”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液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对比结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