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2020-10-11徐惠静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3期
关键词:血细胞涂片分析仪

徐惠静

(彰武县人民医院检验科,辽宁 阜新 123200)

血常规检查主要是对外周血液中血细胞的成分进行生化检查,通过对相关的细胞成分、数量变化和形态分布进行观察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是临床中最基本的一项血液检验项目,也是临床中最常用的辅助诊断手段[1]。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具有操作简单、诊断方便、回报时间短、检验效率高等优点,且具有理想的检验准确度,目前已成为各个医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主要方法。虽然对患者进行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检验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但因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进行血液细胞分析仪自动检验时仍存在漏报和漏诊的可能,至今仍无法完全实现替代人工血涂片镜检[2]。人工血涂片镜检是血液细胞学传统的基础检验方法,能够实现对血液系统相关疾病的有效鉴别,在临床中存在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彰武县人民医院检验科的500份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血样标本取自本医院进行相关检查的500例患者,且所有血液标本均为静脉血。其中男256例,女244例;年龄22~68岁,平均(42.15±13.05)岁。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行纤维胃镜、X线钡餐或螺旋CT等检验均未发现存在相关病症;年龄均满18岁;心、肺功能正常,心功能、心电图检验结果正常;精神正常,无意识障碍[3];采血前12 h禁食、禁饮;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临床相关资料和信息完整。排除标准:存在相关身体病症或感染性疾病者;哺乳期和妊娠期女性;身体状况较差,不能配合进行相关检验者;精神状况差,意识障碍者[4];存在肿瘤远处转移者;中途因各种因素无法完成本研究调查而退出者。

1.3 方法 ①血液采集:依据标准对静脉血进行采集,将采集所得的血液标本放置在抗凝试管当中送到实验室中进行检验。检验所用仪器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以及相配套的试剂,检验过程中遵循实验室的检验标准,并遵循检验仪器的操作手册要求,积极的进行质量控制,对异常的数据标本进行统计。将所有标本制作成血涂片,之后进行人工镜检。②血涂片制作:选择洁净的载玻片轻轻触及血液标本,是血液标本附着在上面,再取一个洁净的载玻片,已倾斜45°角轻轻触碰血液标本,向前推动,均匀的形成血膜薄片,长度大约达到载玻片的2/3,厚度适宜即可,但要区分头尾,保证细胞具有均匀的分布。将血涂片自然晒干以后放置在染色架上常规进行瑞氏染色,并严格根据《全国临床试验操作规程》的要求执行,1 min以后滴入缓冲液进行浸润,时间为5~8 min。通过蒸馏水进行迅速的冲洗,一直到涂片可表现出粉红色,之后自然晾干[5]。③显微镜选择高倍,着手对血涂片的全貌进行观察,明确涂片制造以及染色的具体效果,观察的时候要了解血细胞的分布比例,确定细胞的计数与进行人工镜检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了解涂片当中异常细胞的表现和巨大细胞的表现,重点观察交界地方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并且对分布比例和分类计数等情况进行统计和观察。具体分析红细胞的大小和畸形表现,还要了解是否存在寄生虫等不良状况和异常结构,研究白细胞的具体形态,观察淋巴结状况并分析是否存在异常,了解细胞的毒性改变情况,了解血小板计数与细胞的形态聚集。在进行具体计算的时候,要选择白细胞150~200个进行城墙式的涂片推移,确定各类细胞比例,同时确定是否存在偏倚。

1.4 观察指标 血细胞分析仪和人工镜检所得的检验结果之间的差异,并对异常样本检出率、样本细胞的镜下数据与形态进行统计和分析[6]。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IBM公司最新版本的统计学软件SPSS 26.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文章中所有的数据(包括样本率、单总体、双总体、构成比、均数等)均导入统计学软件当中进行常规分析,根据所统计的数据类型和单位等选择适当的类目进行数据导入,并进行最终分析。计数资料等表达形式为自然数或百分数[n(%)],计算其χ2值;计量资料等表达形式为(),计算其t值;计算组间数据的P值,以明确所有概率模型的统计学显著水平,以P<0.05表示统计学模型具有显著水平,反之则无显著水平。

2 结果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验异常标本24份,其中有10份经血涂片检验结果显示正常;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验正常的血液标本中有2份经血涂片检验结果显示异常;血涂片检验异常标本18份,其中缺铁性贫血8份,细胞性贫血6份,急性白血病2份,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份,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例,与临床诊断结果一致。两种不同检验方法的诊断结果见表1。

表1 两种不同检验方法的诊断结果比较[n(%)]

3 讨 论

通常,临床血液细胞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形态,且不同的疾病类型,患者的细胞形态学存在一定的差异。现今,临床对血常规进行检验时,将血涂片镜检结果作为诊断疾病的金标准。如果患者机体出现细菌感染等相关表现,机体中的粒细胞会出现毒性变化,并表现出核象变化,即细胞质颗粒表现增粗、增大和增多的现象,同时还会存在变性、空泡等相关表现[7]。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若血细胞的形态学存在一定的改变,容易导致临床出现误诊和漏诊等,进而对临床诊断准确性造成影响,并降低临床治疗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临床诊断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血液分析仪的精密度和检验效率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同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从血常规检验角度而言,血常规分析仪不能准确区分各类单核细胞、巨幼细胞、异形淋巴细胞等,也无法识别中性粒细胞特殊的病理改变,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8]。在应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验时,对于存在疑惑的检验结果,需进一步通过人工镜检涂片来进行相关分析。

血液分析仪主要是基于细胞的大小和分布状况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否存在异常,总体而言缺乏对异常原因分析的能力。为更深入、准确的了解患者病情,在检验过程中需辅以血涂片检查。在进行血涂片检验时,需仔细、全面的对患者白细胞中是否存在中毒颗粒进行观察,同时还需了解是否存在核左移、核右移表现,以及是否存在空泡等。如果患者血细胞表现出上述状况,说明患者患有恶性肿瘤或严重感染,在进行临床治疗时,应对此予以高度重视。老年患者出现了上述状况时,需开展更深一步的检查,确认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性疾病等;儿童出现了上述状况时,如合并发热症状,应仔细甄别是否存在淋巴细胞表达异常,因为异形淋巴细胞会对病毒性感染疾病患者病情的诊断产生一定影响。从总体上来说,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应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验只能进行疾病的筛查,患者存在异常表现时,可能会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甚至延误患者的治疗。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虽然可提升检验的效率和精度,但在进行血细胞分析的过程中,主要项目阀值是人为设定的固定值,而细胞的病变形态相对较多,表现形式也比较复杂,仪器不能进行复杂病症的诊断和区分,甚至会出现相关参数相互干扰的情况,从而使临床医师对临床疾病的准确判断产生影响[9-1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细胞结构和细胞形态的识别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在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需要辅助结合血涂片人工镜检。二者结合能够更加直观的观察到血细胞的形态变化[11]。本研究表明,血涂片人工镜检可有效的筛查出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诊断中出现的假阳性病例,对误诊的假阴性病例进行确认,可有效的对血液疾病类型加以分析,这充分肯定了血涂片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血常规检查过程中,应用血涂片分析可有效提升异常细胞的筛选和诊断能力,当前可将血涂片作为临床诊断血液系统疾病的直接依据,其能够保证血常规检验的质量。

猜你喜欢

血细胞涂片分析仪
Sekisui CP3000与STA Compact Max凝血分析仪检测项目比对分析
18例艾滋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Sievers分析仪(苏伊士)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中冷冻切片结合细胞学涂片的应用分析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