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血流动力学及神经行为的影响

2020-10-11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3期
关键词:脑病缺血性动力学

王 芳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医院小儿重症医学科,甘肃 武威 733000)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临床产科较为常见的新生儿脑损伤疾病,主要受到生产过程的各种因素影响引发重度窒息而发病[1]。在新生儿中具有较高的致残和致死率。该病的发病机制相对复杂,临床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但有研究报道结果显示,亚低温治疗结合优质的临床护理能够显著发挥保护受损神经的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本院收治的共计8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了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血流动力学及神经行为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产科接诊治疗的8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新生儿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平均胎龄为(39.51±0.33)周,出生体质量为2.60~4.10 kg。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组制定的关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标准》[2];②所有患儿均符合卫生部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制定的亚低温治疗标准[2];③本次研究经过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④患儿家属积极配合本院的治疗研究工作。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研究、转院、死亡患儿;②先天畸形患儿;③重度颅内感染患儿;④全身性先天病毒或细菌感染患儿。

1.3 方法 所有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均接受亚低温治疗,方法如下:应用半导体循环水降温仪,将降温帽包裹患儿的头部,水温控制在6~12 ℃,并以患儿的直肠温度作为控制标准,连续治疗72 h。期间给予所有新生儿优质的治疗护理,包括硬肿症的预防、神经系统的监护、呼吸系统的监护、循环系统的监护、消化系统的监护、泌尿系统的监护等。由于亚低温治疗可以掩盖新生儿颅内血肿的症状,因此需要通过观察新生儿瞳孔和其他生命体征的变化判断病情的发展,每0.5 h测量血压1次,并做好相关的记录,保持心率维持在每分钟60次左右,并做好肢体的保暖工作。亚低温对患儿的免疫功能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需要做好护理环境的充分清洁和消毒,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注意各种引流管的使用,严防感染的发生。

1.4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患儿的血流动力学、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NBNA),评定亚低温治疗的效果。①血气分析指标:包括心率(HR)、心电图(ECG)、收缩压(SBP)、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②NBNA:包括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和一般评估,共20项,满分为40分,分数越高表示新生儿神经功能越好,一般说来得分<35分提示新生儿神经行为可能有问题。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行为测定评分)以()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流动力学变化 所有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治疗前的血气分析指标均呈现出不佳的状态;经亚低温治疗后,HR、ECG、SBP、SV、LVEF等血气指标明显优化,且均和治疗前的血气分析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NBNA对比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经过亚低温治疗后的NBNA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表1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表2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神经行为的影响(分,)

表2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神经行为的影响(分,)

3 讨 论

新生儿出生过程中长时间处于窒息的状态可能会引发严重的脑部缺血缺氧[3-4],进而引发脑细胞死亡、脑功能衰竭,危害性极大[5],临床使用药物穿越血脑屏障的难度较大,亚低温治疗作为治疗该病的新型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6-7]。国际上按照体温降低的程度,将轻中度低温统称为亚低温(28~35 ℃)。当机体处于亚低温状态的时候,脑细胞代谢水平和代谢速度将会明显降低和减缓[8-9],能够减少窒息后再灌注造成的颅脑损伤,减轻脑部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改善电生理及功能预后、神经病理学[10]。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研究开展时间很早,但由于当时设备落后,且相关治疗经验的不足,在该病中应用亚低温治疗反而增加了患儿的病死率,主要以严重的心律失常和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并发症[11-12]。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方法用于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研究再次引起临床重视。研究显示[13],亚低温可以减轻线粒体和复合酶活性的下降,从而缩短继发性能量衰竭的时间,保护脑部神经细胞的存活,保全脑部组织功能。目前,国内针对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研究大多侧重于临床,相对于亚低温治疗的血流动力学及神经行为的研究较少[14]。

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分析结果显示:亚低温治疗后,新生儿的NBNA评分明显提高,且HR、ECG、SBP、SV、LVEF等相关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应用亚低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的临床症状,优化患儿的血流动力学,提高患儿的神经功能。

猜你喜欢

脑病缺血性动力学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小天体环的轨道动力学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