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联合加贝酯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疗效分析
2020-10-11黄艳艳
黄艳艳
胰腺炎属于消化科常见急症,由高脂血症引发的称之为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具有病情程度轻重不一、发病进展快、预后差、病发率高等特点,早期主要表现为血淀粉酶升高、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随着病情恶化,可导致胰腺组织坏死、出血、水肿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目前治疗目的在于防止局部及系统性并发症、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早期常运用加贝酯治疗,其属于非肽类蛋白抑制剂,能够抑制激肽释放酶、凝血酶、纤维蛋白溶酶、胰蛋白酶等多种蛋白酶活性[2],若单方面使用整体效果不佳,为了达到治标治本功效,部分学者提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从而降低促炎因子的表达,防止血栓形成,降低血液粘度,增加微循环稳定性[3]。而本文进一步探索低分子肝素联合加贝酯治疗优势性以及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中的作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5月22日~2019年9月17日本院收治的120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试验对象,采用单双号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59.86±4.12)岁,平均病程(32.03±3.28)h,平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表(APACHE-Ⅱ)评分(3.59±1.12)分,平均甘油三酯(18.46±3.27)mmol/L。对照组患者中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59.59±4.34)岁,平均病程(32.12±3.56)h,平均APACHEⅡ评分(3.61±1.35)分,平均甘油三酯(18.55±3.31)mmol/L。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发病前无外伤、酗酒、暴饮暴食等诱因;②患者经体征评估、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高脂血症性胰腺炎;③患者无本次试验药物过敏史。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功能异常、心脑血管疾病患者;②治疗前使用抗凝药物患者;③其他因素导致的重症胰腺炎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纠正、抗感染、补液、肠外营养、胃肠减压、抗炎、抑酶等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加贝酯(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9767)治疗,2次/d,0.3 g/次,连续治疗3 d后,改为1次/d,0.3 g/次,共治疗10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意大利阿尔法韦士曼制药公司,注册证号H20140281)治疗,2次/d,皮下注射100 IU/(kg·次),连续治疗10 d。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血淀粉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各指标(血淀粉酶活性、尿淀粉酶活性、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炎症反应指标(IL-8、IL-6、TNF-α、CRP)水平;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4]:显效:患者经CT、彩超检查,胰腺形态恢复正常,无充血水肿,各项血脂指标、血清淀粉酶恢复至正常,腹痛症状消退;有效:胰腺形态经检查明显改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血清淀粉酶浓度未恢复正常;无效:血清淀粉酶浓度上升,各项指标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血淀粉酶(128.75±11.21)U/L、总胆固醇(5.26±1.34)mmol/L、甘油三酯(2.63±1.14)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315.48±14.58)U/L、(10.57±1.62)mmol/L、(5.89±1.25)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各指标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血淀粉酶活性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活性恢复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炎症反应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IL-8、IL-6、TNF-α、CR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8.33%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患者各指标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患者各指标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3 两组患者炎症反应指标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炎症反应指标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胰腺炎,主要是因高甘油三酯血症引起的,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5],主要发病机制为:①因胰腺微循环障碍,导致胰腺细胞和小血管直接受损,促使大量甘油三酯被水解至游离脂肪酸,可增加胰腺渗出[6];②当机体处于高脂血症状态下,可形成血栓,促使血小板聚集,造成不同程度循环障碍;③胰腺微循环可诱发酸中毒,促使血乳增加,加重胰腺反应[7]。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可导致血液长时间处于高凝状态,对血流灌注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时可致使胰腺缺血坏死,影响组织微循环,增加血栓率,为此在治疗时,需注重改善微循环、促使炎症因子控制[8]。
加贝酯是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属于非肽类蛋白质,能够抑制蛋白酶活性和凝血酶活性,且通过肾脏代谢进入胰腺组织,从而引发级联反应,抑制胰腺蛋白酶活性,减少一氧化氮和氧自由基的生成,此外通过减轻对胰腺的损伤、抑制胰蛋白酶活性,强化肝胰壶腹括约肌的松弛,可改善当前淀粉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9,10]。低分子肝素是由肝素经过解聚而形成,属于新型的抗血栓药物,能够通过刺激内皮细胞释放的纤维酶原活化物,间接协调溶解血栓,增加血管通透性,抑制血小板聚集,达到显著抗凝效果[11-13],其主要作用机制:①低分子肝素能够缩短优球蛋白的溶解时长,发挥显著抗血栓作用;②低分子肝素半衰期长,抗Ⅹa的活性比抗Ⅱa的活性高,不需要持续监测自凝状态;③低分子肝素不影响其他脏器功能,可增强血管内皮细胞的抗血栓作用,利于抑制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等物质,具有抗感染、抗变态反应等作用[14-16]。
分析本次结果,观察组IL-8、IL-6、TNF-α、CR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低分子肝素联合加贝酯治疗能够减轻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血液粘稠度,避免血栓形成,迅速降低血脂水平,且可阻滞炎性反应发生,改善胰腺微循环,降低内毒素和促炎因子的表达,下调炎症递质的合成和表达,对治疗效果产生协调作用。同时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淀粉酶活性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活性恢复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低分子肝素联合加贝酯治疗能够减轻各类症状消退,调节血脂水平,改善脂代谢异常和胰腺微循环,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低分子肝素联合加贝酯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能够减轻患者炎症反应,降低血脂水平,改善各项症状,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