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探讨

2020-10-11赖智榕龙海林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营销界 2020年20期
关键词:管理人员资产部门

赖智榕 龙海林(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数量渐渐增多,促使社会大众对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提出全新的要求及标准。由于近几年来高职院校间竞争形势日趋激烈,规模扩张成为必然抉择,以至于资产管理方面问题更为突出。即便各个高职院校相继成立专业的资产管理部门,但是与教务处或财务处等重要部门相对比,资产管理部门始终处于学院从属性地位[1]。同时,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来看,仍存在着较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内控机制缺乏、协调合作不畅、管理认知僵化及信息水平低下等,导致相应的管理工作过于混乱。鉴于此,本文针对“‘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存问题分析

(一)管理意识滞后

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往往由中专演变发展而来,其资产管理模式普遍存在“轻规划、轻管理、轻维护及重短期、重购置及重使用”的问题,并且上述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过于滞后且管理方式过于滞后。例如:部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错误认为固定资产管理仅仅服务于教学过程,无法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环节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不提倡花费更多精神及心力进行深入思考[2]。同时,由于管理人员难以融合创新意识提升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尚未形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意识,特别是对于著作权、商标权以及专利权等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及保护能力过于薄弱,以至于出现无形资产流失的问题。

(二)管理队伍薄弱

即便当下我国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固定资产数量渐渐增多,但是其相应的管理队伍建设工作尚未跟上,例如:部分高职院校相继组建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大力推行信息化及专业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而极个别民办高职院校,过于看重短期经济效益,一味强调节约成本投入,尚未设置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无法聘请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作业,直接影响其总体管理效果[3]。同时,部分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岗位交由校内人员兼职担任,其管理人员流动性较大,尤其是管理工作交接过程中,存在出现各种疏忽性问题的可能性,以至于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丧失原有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三)忽略动态管理

从管理学理论角度来看,部分高职院校资产购置方面存在重复购买的问题且所采取的固定资产管理措施合理性及有效性远远不足。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采购完固定资产后往往直接投入使用,但是具体使用期间固定资产处于动态变化状态,即固定资产使用单位、使用人员及使用地点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对于上述变化,部分高职院校尚未推行动态化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其资产使用效果[4]。同时,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尚未形成定期盘点或清算固定资产的习惯,普遍为接到上级要求后再进行有选择性的资产盘点,并且其盘点过程流于形式流于表面,无法充分发挥其管理固定资产的作用。

(四)缺乏保值意识

当下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现象,即所有的二级部门均过于看重本部门的内部利益,无法立足于大局观念开展各项工作,各个二级部门对于资源共享的热情及积极性远远不足,并且二级部门普遍呈现出“各自为政”的局面,彼此间协调合作程度远远不足。同时,即便二级部门自身拥有固定资产且处于闲置状态,但是不愿意外借或调剂于其它部门,促使院校总体上来说呈现出相对严重的资产重复购置局面。极个别二级部门逐一向院校反映各自部门办公用房紧张、技术陈旧、设备欠缺及实验室不足等方面问题,明确要求院校提供相应的资源。

事实上,不少高职院校二级部门的实验室利用率相对低下,尤其是实验室内大量的设备及仪器长期处于空闲状态,甚至有二级部门因资料室或会议室等场地长期空闲而租借给社会其他机构进行使用[5]。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局面及利益驱动等因素都影响,导致高职院校固定资产长期以来无法实现彼此共享的目标,大大增加其共享实践难度。同时,资源共享意识的不充分势必影响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保值及增值的情况。从属性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属于事业单位,其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一旦学校资产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则可能使资产采购、清算及使用过程中完全忽略成本投入,直接影响其使用率。

■“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分析

(一)强化队伍建设

无论任何管理活动均无法脱离人的支持,换而言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方可调动其工作热情及积极性,以达到有效执行具体管理措施的目标。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相关高职院校必须努力转变管理理念,从根源上认识到开展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加大对于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重视程度,并且通过设置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编制等方法,明确其工作任务及工作职责,对于保持管理人员结构的稳定性及合理性具有显著价值作用。同时,树立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将工作职责细化至每一位管理人员,确保其尽职尽责开展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二)落实管理职责

一般说来,贯彻落实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职责是保证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效果的有力手段及关键性措施。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相关高职院校通过组建固定资产领用人或使用者签名等级制度等方法,填补传统管理模式中使用责任难以落实至个人的缺陷及不足,尤其是日常管理期间,部分管理人员因自身工作责任感不足,完全忽略领用人签字确认环节或无法及时登记固定资产交接的使用状况,一旦随着时间推移则难以寻觅固定资产的使用路径。除树立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外,将“对事不对人”原则贯穿于管理工作始终,对于保证固定资产登记工作效果具有显著价值作用。

(三)搭建管理体系

当下我国高职院校固定资产数量庞大且类型多样,所牵涉的使用人员覆盖范围广泛,大大增加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量及工作难度。同时,受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影响,促使信息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及各个行业,例如:云计算及大数据技术等,而如何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搭建相应的管理系统,得到越来越多从业人员的关注及重视。由此可见,相关高职院校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引进专业的复合型管理维护人才,搭建极具院校特色的动态化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其管理作用,必要时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形成固定的资产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

(四)推行动态管理

受高职院校建设进程持续加快的影响,大大增加校内固定资产的类型及数量。同时,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仍存在着明显的价值差异性,一旦忽略固定资产定期清查环节或清查间隔时间过长则可能影响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相关高职院校必须搭建完善的固定资产定期清查机制,大力推行动态化管理模式,做好下属单位固定资产实物状态、领用人、资产标签、明细账及总账的核对工作,定期核实固定资产的登记情况,强化日常基础管理水平。除组织定期清查外,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组织不定期清查活动,例如:院校规模及管理需求等,形成相应的清查流程及清查机制。

(五)形成共享机制

针对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及利用率不足的问题,相关高职院校必须搭建全面细致的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明确要求各个部门间通力协作,大力推行资产统一购置及统一管理的模式,叮嘱各个下属单位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领用固定资产,能预防出现某个单位长期占用固定资产或长期闲置固定资产的情况,大大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例如:以实验仪器购买为例,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统一采购实验设备,再进行统一发放或领取,便于其及时归还。

■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是高职院校日常管理工作的主体内容,一旦管理方法不得当则存在埋下安全隐患的可能性,造成不可预估性损失。因此,相关高职院校必须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尤其是资产管理部门从根源上认识到开展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灵活运用精细化管理手段,将固定资产管理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最终为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资产部门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现状提升探讨
守住硬核资产是“硬道理”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资产评估法:能否终结“多龙治水”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
89家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