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基础会计》教学模式探究

2020-10-11李方娟潍坊工商职业学院

营销界 2020年20期
关键词:基础会计会计专业基础

李方娟(潍坊工商职业学院)

■《基础会计》课程概述

《基础会计》和《计算机基础》一样是不同领域的基础课程,具有系统性。学生会在初期学习此类知识,目的是为了打好基础,为了日后更深入具体的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编排非常合理,理论与实践统一。高职院校学生经过考试步入学校,学生在此之前没有接触过此类的知识。而基础会计又属于经济类专业,对学生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课程涵盖内容较为广泛,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基础会计》此门课程设置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此专业学生构建相应的认知结构,在掌握基本原理之后能够继续学习更有难度的知识。可以说,《基础会计》是为了打基础,是为了为日后的教学做铺垫。身为一名会计专业学生必须要具有专业技能,要具有核心素养。然而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不能够一蹴而就。专业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过程,前期让学生基础核心基础课程也就是基础会计课程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会计工作,能够掌握会计工作流程、了解会计要素,对日后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前者我们说到《基础会计》涵盖内容非常广,这是有一定现实和理论依据的。会计涉及到经济活动,必须要了解会计学,财务管理或者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基础会计》恰好包括以上这些知识。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学生学习的知识会越来越深入具体,《高级财务会计》实质上是《基础会计》内容的深化。

会计专业学生日后步入社会进入企业就职,扮演着重要角色。学生刚入学内心没有概念,不知道会计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学习这门课程之后学生了解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的工作方向是什么。任何专业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际能力才能够获得企业的青睐,实现自我价值。扎实的掌握会计学基本概念以及基本技能对于会计专业学生来讲至关重要。这正是《基础会计》的教学目标。《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高职学生特点及分析

学生经历高中阶段,之后会步入不同的道路,学生可以选择普通院校和高职院校。高职学生有一个共性,就是文化知识水平低,基础薄弱。另外此类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理论知识状态不佳。此阶段学生喜欢新奇的事物,但是对学习不感兴趣。据老师反映在教学过程中此类型学生参与感较差,在自己讲解过程中学生不是交头接耳就是在课堂下做自己的事情。另外此类学生纪律性较差,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以上是高职学生特有的表现。

实际上高职学生具有以上特点是有原因的,国家方面放宽了考生限制,所以说高职学生群体成分比较复杂。这些学生不重视知识的学习,将精力放在交友以及其他方面上,因此他们在行为特点上非常容易出现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的不稳定性。我们进行调查可以发现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存在根本性差异,这不仅体现在行为特点上,还体现在学习态度以及心理意愿等其他方面。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学生接触《基础会计》这门课程,面对全新的理论有点不知所以然。老师介绍《基础会计》这门课的重要性,告诉学生学习此门课程之后后期教学才能够继续。整个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懵懂状态。当真正进行第一门课的学习学生感觉到课堂讲解的内容好像不像教师说的那样“基础”“简单”,自己根本听不懂,学不会。这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存在共性问题。一方面国家积极推进高职教育,高职院校借助机会完成资金投入完成院校扩建,进一步开展大面积扩招。就目前情况来看,高职教育发展态势良好。最早,高职录取分数高,院校门槛高,随着近一年的发展,情况早已经变化。录取分数线降低之后学生数量确实大幅度上升,但是同时又面临着一大现实问题:生源质量下降。大多数学生很难将精力和时间放在学习专业知识上。教学本就具有双向性,没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那么教师付出再多的努力也于事无补,没有任何成效。《基础会计》教学中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单纯说教丝毫引不起学生的任何兴趣,教师强制要求学生学习,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任务让学生产生了趋避、厌恶等内心倾向性。总体来看教师没有脱离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很难让学生产生良好的体验。又因为此门课程只是本就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不

由得让学生产生胆怯心理。现在的学生和早前学生有所不同,学生生活在新的时代,追求新事物,喜欢刺激潮流的东西,学生总是自己去探索,不再向以往那样塞耳闭听。教师教学没有特色,吸引不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学生兴致缺乏。学生不再是简单的个体,是不以任何人的一直为转移的,只会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考虑自己是否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学生缺乏兴趣不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跟随教师的脚步,学习效果自然不甚如意。导致当前《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出现如此结果的原因是多样的,我们不能够将问题简单归咎于某一方面,应当了解出现目前的结果作用是多方的。对问题进行问题发现绝大一部门原因出在教育方面。《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此门课程无需调动,关键在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师最好是能够深入学生群体,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精准定位,整个过程中以研究者的身份置于其中,完成方法探索。

■高职会计教学改革方向

(一)接受新思想,改变教学方法

实际上教育领域近年来发生了一些新变化,要求院校要顺应新思潮,不要再搞形式教育。教学方法应用错误是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现阶段既然已经发现了此方面的问题就应当做出改变。以往教师总是照读课本,让学生背诵教材上的知识。学生感到任务重压力大,前期在教师的强制要求下被动学习没有获得良好的反馈后期干脆放弃学习,任由教师怎么说也不愿意继续学习。学生实际上是带有疑问的,他们想要了解会计工作内容,憧憬未来。但是因为教师错误的做法致使其丧失兴趣,缺乏热情。为了让学生的学习状态出现变化教师可以尝试新教学方法的应用。在学习课程前教师可以拍摄会计人员工作场景,又或是在电视上找出切合实际的会计人员工作内容的视频。在课堂教学中配合书上的知识向学生讲述,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会计专业日后的工资待遇,通过具体的数字来让学生对这一专业有具体的认知。导入完成之后紧接着恢复传统说教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模拟,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会计工作内容以及会计业务流程。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信前期导入之后学生会有疑问,想要了解。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给予肯定,肯定学生发出疑问的行为,接着教师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消除学生的困惑。

我们提倡不要让学生成为嗷嗷待哺的小鸟,要让学生自觉主动学习。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过于突出自我,根本没有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教师应当改变自己的做法,将时间交给学生。课程开始前教师在介绍会计行业发展前景以及相应内容时注意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交流什么是会计以及会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条件。这时候学生纷纷发言,经过同学与同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会对此专业有一个基本定位。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引入目标制定法,引导学生制定短期和长期目标,让学生有一个努力的方向。有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讲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尽可能与生活建立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知识。在讲到出差人员借支旅费方面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角色设想,给学生设定固定的生活情节,以此导入内控制制度概念,这样一来概念知识不只是停留在教材上的文字符号,其深深记忆在学生脑海中。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学生学习效率更高、质量更好。获得良好教学反馈之后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又进一步领悟,加深对会计工作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做一体化

社会所需要的绝不是只会知识浅薄的不懂得任何实际操作的人,为了避免学生日后出现毕业即失业的问题、为了避免社会人才缺失的问题应当更改当前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好的学习机会。真正的本领来自于实际操作,学校要与社会企业取得联系建立合作关系,由企业派人进行教学,另外学生会获取实习的机会,这样一来教师不必再费大功夫模拟企业的运作场景。学生在其位谋其职,更能够接触到核心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能够很好的解决各种问题,表现良好,自己获得了成长。这比传统说教来得更有价值和意义。教学反馈工作一定的要做好。企业方与学校共同制定人员考核标准,学生在校成绩是一部分,在企业内部的工作表现又是考核的一大组成,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做出最公平公正的评价。值得注意的是,进行这项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成长,因此必须要将关注点放在学生不足之处。注意了解学生情况,紧接着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

■结束语

高职院校应当为学生的前途着想,针对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策略改良,注意更改模式以便更好地人才培养工作。真正的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有优越的实操能力。高职院校考虑到实情将《基础会计》这一核心课程打造好,让教学模式变的越发成熟,从而助力学生成长。

猜你喜欢

基础会计会计专业基础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困境和突破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