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烧法【外一篇】

2020-10-10刘勇

散文 2020年8期
关键词:树叶

刘勇

乡人将柴火叫烧法,面叫吃法,前者事关寒暖,后者维系饥饱,至于为什么“烧”和“吃”与“法”粘连一处,就不知道了。

我们村在忻定盆地,两山夹一川。东山摇钱树,产梨;西山聚宝盆,有煤。这就很无奈,没煤缺树,烧法成了村人的心病。东山同川人春上梨树剪枝,粗的劈成柴,细的剁成段,都一尺左右,用米丝或草绳捆成一小捆一小捆,打垛在向阳的沿台上。夏日的阳光吃干了它们的水分,也把暖暖的火焰留了下来。村人到东山走亲戚,眼里火星啪啪地爆,几乎能点燃这些干柴。若是相亲,那一沿台的硬烧法常常直接关系相亲的成功与否。西山更不用说,大年初一坟里垒的也是炭旺火,这更让村人愤愤不平,生哪儿不好,怎么咱就生在了这么个鬼地方?

那些年的冬天真的很冷。我们打土仗选的土坷垃,顽硬如铁,扔谁头上不流血也得起包,但落地的土坷垃还是原样,连渣都不掉。饲养处的拐原理,腊八早上润官婶给他送粥,早冻成僵棍了还笑,会计和民兵连连长一人搂脖,一人搬腿,往棺材里搁,身子碰得木头梆梆响。

不知大舅老普是不是想到了这儿,眼光一直在院里的各种烧法上转来转去。正房沿台上的玉茭棒棒,大头一律朝外,码得整整齐齐,它们来自二畛的半亩自留地。夏天有一场冰雹,玉茭棒棒少而小,只占了马头墙和窗台墙的一个小角。门洞外侧的炭糟里有三箩头碎煤核,旁边还垒着五十多块煤糕,这些是硬烧法。是火炉的口粮。

村里离108国道不甚远,暑假了,老普担着箩头,我头顶铁筛,手拖扫帚,甥舅二人浩荡出发。那时拉煤的大车不封闭,哗啦哗啦驰过时,会有煤面儿从车栏两侧和顶上颠些下来,最后在柏油两侧铺下薄薄的一层。这早不是什么秘密,许多人都在掃,先用扫帚扫成小堆,然后过筛去石。核桃枣大小的会成为火炉里的硬烧法。我和老普运气大多不好,这比捕鱼还难,半天总不满筐,只好将煤核倒入筛中,然后赌气连土带煤担些回去打煤糕。老普总问,丽,你说这一车又一车的煤都拉哪儿了?我答,北京,毛主席那儿。老普说,这你就不懂了,毛主席有暖气。我喊声老普说,你才不懂,毛主席的暖气也得烧法烧。那时,我经常产生莫名其妙的想法,希望煤车翻了,然而这些车不常翻,听说也翻过,翻在了北面的郑家营。老普总嫌风小,原以为前几日风大,路边的煤会厚些,但上现场一扫,其实也没厚多少。

老普担着煤面儿,我端着碎煤核,一前一后浩荡回村。女人小媳妇们都掩嘴笑,原以为她们笑的是我和大舅鼻孔和眼角的黑,后来才知道不是笑这。她们也上路去,路边一站,红头巾在手中飞扬成旗帜。总会有车停下,司机会用大板锹铲两三铲,箩头就满了,当然前提是她们得上驾驶室坐坐。我们家只有外祖母是女人,她年纪大了,灰头巾罩在头上,不会飞扬成旗帜。

老普的眼光在南墙根的高粱茬儿上停留的时间最长,嘴角咧开,石榴般鲜红,他知道,我也知道,这半墙的高粱茬儿才是今冬真正的依靠,这些高粱茬儿的根,好似老汉们的胡须,让冬天放心。

那年月上头号召秸秆还田,大秋作物收回场上后,拖拉机就将秸秆全翻进了地里,这让村民心里很不好受。队长讨好大家,南垴上的高粱茬儿全留下了,每家十垄,明天大伙去刨吧。老普夜里用沙石蘸水磨小镢,刺啦刺啦的声音直响到半夜。这种农具现在快消失了,小臂长的木把,粗细一握,八寸长三指宽的镢头,呈九十度角,单手握紧,扬起落下,是刨茬的专用农具。

天色微明,我就被老普叫醒,一人提一把小镢,肩上搭一圈麻绳,缩脖夹腿向南垴去。冷得直哆嗦,一点也不浩荡。呀,真是好茬,肯定做了集体的手脚,茬高几近二尺,这样饲养处牲畜的口粮至少少了一尺。那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好的茬,直挺挺,齐刷刷,密匝匝,像荷枪立定站的士兵。白霜加身,着装更加统一。队长早蹲在地头吃旱烟,说声数你俩二坯积极,一家十垄,可不敢多了!老普地头来回巡查,这就是早来的好处,可优先选择。终于选定,我帮他又复核了一次垄数,他七垄我三垄,齐头开刨。小镢的落点很重要,离根近了,茬须会少好多,远了,吃力刨不起,还得再补一镢。右手寒光一闪,镢头大半没入土中,镢把向外拗,整个大地开始松动,高粱秆倾斜,左手乘势拽起,茬须与镢柄互碰,土唰唰落入坑中。早来的好处还有,个别高粱不守纪律,排队没严格入列,很难确定归入哪垄,这些谁早归谁,计较不得。

展腰空隙,身后的茬儿像阵亡的土兵,躺倒一大片。朝阳上来,白霜成血,土腥味会越来越重。

老普的眼光仍盯着南墙根的高粱茬儿,它们身上的水分快被风和太阳吃干了。他分不出哪棵是自己刨的,我却能,煮饭暖炕,我觉得自己刨的茬儿,火焰特别白。老普吃了几口烟锅里的旱烟,蓝烟还没走散,他眼里有些空洞。丽,咱还得再打闹些引火柴。我应声,哦。

老普背起提篓,柳条编的提篓足有牛身大,将他的上身全部隐了去,从后面看只能看到小腿,好像前面有只屎壳郎。我扛起搂耙,长把前端十根钢丝扇形展开,全尖锐地弯着,一路张牙舞爪。

滹沱河已结冰,宽窄不一地弯曲着,像没裁好的白纸条,稀稀疏疏的柳树又像画在上面的铅笔画。柳树真不是什么好树,即便枯了枝也不肯断。当然也有断了的,刚掉在地上,就被喜鹊和乌鸦叼了去,在树杈垒了窝,这些货眼比人尖得多。好在柳树虽七扭八歪长得慢了点,但毕竟还能生产些树叶。

树叶在树上就还是集体的,戴红袖章的林业员在高音喇叭里吆喝,要爱护集体的一草一木,那一木当然包括树上的树叶。秋冬北风吹来时,树叶飘落于大地,就不属于谁了。它开始属于了风,后来四处乱窜,谁打闹住就算谁的。

从严格意义上讲,树叶不属于柴火,但在柴火严重不足时,它作为一种有力的补充,也可归于柴火的行列。村人多聪明啊,他们不说柴火而叫烧法,树叶好像一下就名正言顺了。

渗盐碱的渠水冻实了,树叶多钩挂在两边渠沿的尖草上。枯黄的尖草上除了细长的柳叶,还有从周边地里跑来的玉米叶、葵花叶和夏天退水时留下的柴杂棍草。我和老普轮流着用搂耙搂,这活儿比刨茬儿轻松多了。老普干活儿时,我就躺在这些引火的烧法上,这些烧法不服气,拼死往起弹你,呀呀呀,那感觉就像铺了十八层鹅毛褥子。

云白天蓝,不知谁家的鸽子斜翅飞过,嗡嗡的哨音让天一下变得好听好看了。

那会儿,我忘了烧法这件事,身下别说是豌豆,就是玉茭棵子也真觉不出。

找一棵树,躺下来

离开河岸,越过沙坝,满眼农田。玉米刚从白色条状的地膜中起身,叉着明晃晃的阳光。玉米的心事很绿,它知道繁盛就在眼前,秋天焚烧的季节还远。

我很困乏,这好像和疲惫是有区别的,因为这种感觉大部分来自腰部和腿脚,离大脑还有很远的距离,和心灵也似乎关系不大。从早上五点起床,六点开始行走,沿滹沱河走了近六个小时。一行人的眼光都在急切搜索。离路边不远的玉米地中,有一棵高大孤独的杨树,它播撒的阴凉,成为不错的暂息之地。

众人或站或坐,我寻一块草地,放大自己躺了下来。几为平地的土堆旁正好有一块断砖,将遮阳帽垫在上面,做了枕头。背下的尖草遭了压迫和叨扰,纷纷举着长矛抗议,但很快于重压下屈服了。

阳光从树叶的缝隙穿下来,分不清是树叶拨弄光线,还是光线挑逗树叶,我看到树叶在蓝色的天幕下青一眼白一眼,呈现出很复杂的表情。

我觉得还是闭上双眼为好。眼帘上白光闪烁。少年赤身站在河中,反复调整角度,用那块不规则的镜片晃动树林间挑菜的小姑娘。他们在同一教室还没开始学物理,少年已过早地懂得利用太阳的反光,去表达不知道的意思。他在厕所斑斓的墙面写下她的名字,尿碱剥落时,嗅到了来自身体的味道。夜晚苦菜的清香,会迅速将她和他长大,一会儿是小白鸽,一会儿是苦菜花,拼命把她想象成她们,一些黏稠的愿望就喷发了。她的小名叫草香,她现在在一个遥远的城市,哪天去找她,问问她书包里的弹弓还在吗,再不做这事,时间真的不太多了。

有风吹过,树叶哗哗拍手时,我觉得脖子上很痒,不用问,它們细碎而迅捷的脚步,儿时就熟悉。蚂蚁并无任何恶意,是我阻了它们的行程,就像刚才我们翻越沙坝,沙坝割断了我们的心情,它们和我们一样,因此变得更加迷茫。我喜欢河,是因为它的自由、开阔和寂静,想在她的臂弯寻求宽松。人间太拥挤了,想不到这里也变得如此窘迫。农田和河岸挤,芦苇少了;垃圾和草地挤,树木稀了;农药和河水挤,水不能喝了。青蛙和蚱蜢不知哪里去了,鸟找不下吃的了。

我知道阳武河和滹沱河汇合处,有两个好听的村名,上合河与下合河。这次没看到两河汇合的水面,连阳武河的河道也没寻见,心上平添了几丝忧伤。一条河的断流和消失,不会比玉米的价格更引人关注。 农业学大寨那些年,我们和草香背着干粮,扛着红旗在这段河滩上种过树。记不得那时河水是否浩荡,水草是否丰茂,但我愿意把这些添油加醋地想象得更好,只是如今找不见旧日的一点模样了。她从河边捡了一枚卵石,试图用小刀刻字,那时我们刚学会使用海枯石烂来表情达意。卵石坚硬如铁,她改在树上刻了我的名字,卵石埋在树下,说好高中毕业后一起来寻的……一条沙坝横亘于前,遮掩了两岸的一切。这事她肯定忘了,我也是到这里才想起。现在只好把这些按小说的模样重新构思。

四肢大展,筋骨变得松弛开来。多少年了,不曾和土地如此全面地贴近,平日行走,也大多隔了沥青和砖石。现在我真真切切嗅到了泥土的腥味,甚至还有死亡的气息。这一定和足够的松弛有关。身下几为平地的土堆该不是坟墓吧?后脑下的那块断砖该不是祭灶吧?如此推测,那这棵高大孤独的杨树就极有可能是插丧棒长成的。背下突然凉气袭人。

睁开眼,见几只喜鹊在树梢盘旋,它们是好消息的预言者,和死亡一点关系也没有。不知什么原因,现在乌鸦不常见,连猫头鹰也濒临绝种,是不是它们都在配合着人们回避死亡?人们越来越不喜欢讨论死亡,更多的话题是血压和血糖。我家南面场院里杂长着槐树柳树,当然也有杨树,比眼前的这棵还高。每到夏天,它们总试图将房屋打包,好拎到另一个地方收藏,只是一到冬天,树叶抖尽,包袱皮变得千疮百孔,房舍就兜不住了。成群的乌鸦填补不住其中的空隙,它们没一个长得好看的,叫声也不好听。大舅老普一口一口吃旱烟,烟锅忽明忽暗,和整个村庄一样平静。我看见了一只猫头鹰落在了杨树顶端的横枝上,蓝色的幽光让人昏昏欲睡。我扯扯老普的后襟,猫头鹰冷不丁叫了一声。老普骂声号死呢,赶紧拉上了布帘。他后来又悄悄说,明天村里肯定又死人呀。那之后的所有夜晚,每听到猫头鹰的叫声,我就用被子盖住头,梦里一会儿白无常,一会儿黑无常,洋溢着我对死亡的恐惧。

我还看见几只河关关在斜翅滑翔,它们可能是这条河流上除麻雀和喜鹊之外为数不多的幸存者。听耀庭老弟广征博引说鸟,始知河关关的学名叫灰头麦鸡。这名听上去俗了点,却原来是著名的雎鸠。或许因为它们像鸡一样不太挑食,有鱼时欢欣,吃虫食草时亦无怨言,它们才从比《诗经》更久远的年代一直叫到现在。那些高贵的鹤和鹳,拣尽寒枝都不栖,总想着诗的纯净和远方的浪漫,栖息和觅食的地方越来越少了,它们的身影也越来越罕见了,因此就被列入保护名录,连猫头鹰也成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了。

天空并不因平凡和珍稀给事物命名,所谓高贵和卑微皆来自辨识者的定义。想到此,我便有了河关关的羽翅和眼睛,甚至比它飞得更高,但看到的却更虚幻。当地球变成卵蛋大小时,所谓奉为神灵的山川河流不及一缕青烟。阳武河、滹沱河在地球上没什么了不起,多它一条少它一条,并不影响星球的旋转,断流也罢,消亡也罢,或沉默不语,或喧哗躁动,亦都是生命的一种状态。川上逝者如斯的叹喟大概发自老年的孔子。青春的本质是挥霍,生命因挥霍才变得美好。刚才,在一弯翠绿如毡的草地上,几个年轻女友围在我周围拍照,大叔级地亲昵,毫无男女间的暧昧。她们在河中击水嬉闹,银白的浪花不识忧伤的味道。我明明喜欢她们,但每想及此就深感无耻。滹沱河流水混浊浮浅,除了几丝波纹,连浪花都不显,沙坝的构筑纯属多余。我立于岸边欣赏她们,突然觉得白发和皱纹已将青春消解殆尽。人生许多错失会给记忆提供鲜活的素材和长久的回味,既如此,生命如可重来,该是一件多么无趣的事情。

远处传来中巴的鸣笛声,找棵树躺下来只是一时的享受。每年大年三十,跪在姥娘和大舅老普的坟尾,几块砖搭建的祭灶供奉一些我们平日喜欢的食物。姥娘四十刚出头就守寡,油灯昏黄的长夜,纳鞋底的麻线牵引的只有一个故事,她年轻的身心有没有过涌动的欲望?姥娘牵我走过墙根,晒太阳的几个白须和黑胡的长者,叹息说,若在大清,咱村该添一座节孝坊。我还记得,她一眼眼看着我和草香,长叹一声。你这个妈,这么好的娃。双膝离地,看看周围挤满的坟和稀疏的上坟的人,每年都不见草香。她们全家,都在那个遥远的城市,村里没什么亲人了,而我,实在是算不上。

责任编辑:沙爽

猜你喜欢

树叶
树叶的不同称呼
有趣树叶贴画
树叶怕蚂蚁
一片树叶
从落叶看到萌芽
树叶
小树叶飘到哪里去
树叶风铃
小树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