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表现性评价,提高学生学习力

2020-10-10丁莉

中学生物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学习力初中生物

丁莉

摘要:以初中生物教材“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为例,从指定目标、设计任务、明确评价标准三个角度,探讨如何通过表现性评价在生物课堂中的运用,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力的目的。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 学习力 初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解释为“当场表演某种事物”。如果在真实或者模拟的情境中,要求学生将知识、技能综合起来灵活运用,解决某个特定任务,这就是表现性任务。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通过肢体语言、行为、绘画、文字、报告、作品等多种途径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和学生根据事先确定的评价标准,对学习成果加以评价,进而促进教学的反思和提高,这就是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具有目标、任务、评价标准3个核心环节。《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倡导评价方式多样化,除了传统课堂问答和笔试之外,还可以采用实验操作、制作设计等任务表现型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特长爱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标》中对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倡导和表现性评价的初衷不谋而合,弥补了单纯根据分数排名判断学生学习能力的不足,也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依据。生物学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为教师进行表现性评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可以通过表现性评价的实施,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提高思考力、判断力和表现力,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意愿,提高学习力。下面以苏科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单元教学为例,探讨在初中生物课堂中运用表现性评价,提高学生学习力的有效性。

1用目标引领学习力培养方向

要顺利执行表现性任务,开展表现性评价,教师在单元开始之初要明示师生共同努力的终点,也就是评价目标。用于表现性评价的目标应该是本单元最为核心的目标,兼顾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并且和学科核心素养相联系。区别于教师主观判断的“绝对评价”和根据成绩排名的“相对评价”,基于目标的表现性评价更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成果,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意愿。由于目标评价的这种特点,教师在制定评价目标时,还应侧重运用和创造等高阶思维,紧密联系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习力。“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在课标中隶属于“生物与环境”这个一级主题。学生通过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了解,以及对生物圈II号失败原因的分析,对身边环境状况的调查,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笔者因此制定表1所示的表现性评价目标。

2以任务优化学习力培养过程

生物学属于自然科学。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初中的生物课堂很多时候并没有想象中精彩,很多学生甚至会觉得这是一门完全靠记忆背诵的学科。笔者常常在课后反问自己:学生真得懂了这些概念吗?真得会用它来解决问题吗?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吗?也尝试让学生在课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采用表现性评价,学生既可以撰写书面调查报告,又能针对某个问题展示策划方案,还能口头讨论,甚至采用绘画表演等戏剧化的表现手段,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展示自己的观点,成为课堂乃至课外学习的主角。

挑战1:调查校园生态系统。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学生在课堂上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学习生态系统组成和各成分作用之后,拿起工具走进校园,用自己的双眼和双手调查校园生态系统,进一步巩固相关重要概念,发展资料分析、理解归纳、发散创造等科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提供若干调查问题:你的调查目的是什么?你需要哪些工具?你观察的是校园哪一部分,这里的环境条件怎么样?你找到哪些生物?(对于不知名的生物,可以记录特征后,请教教师或查阅资料)这些生物有哪些特点?在生态系统中有什么作用?这次调查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方面可以改进?学生根据问题可以写出调查报告,也可以选择绘制概念图,直观地将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分及其内在关系用图案和符号提炼、表示出来,深刻理解重要概念。

挑战2:分析生物圈II号,制作生态瓶。生物圈II号是人工建造生态系统的尝试,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仍可以给人们留下很多启示。学生挑战自制生态瓶,目的是模仿科学家,利用生活中常见材料制作人工的生态系统,用所学的关于生态系统组成的知识,尽可能提高生态瓶中结构的稳定性。学生从家中带来各种大小、形状、材质的瓶子,泥土、水草种子、陶粒等材料,小组合作讨论:生态瓶需要哪些材料?分别是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有什么作用?为了促进水草种子的萌发和生长,需要哪些环境条件?水草生长需要至少一至两周,小组成员如何分工照顾?生态瓶放在教室的什么位置?水草长出后,放入哪些水生动物?数量要多少?学生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将课上所学灵活运用到实际中,具有很大挑战性。一段时间后,小组展示作品,并评选出最佳生态瓶。不同小组虽然有不同任务结果和体验,但会有相同的表现性任务收获,即发展动手动脑能力,对生态系统有更深的理解。

挑战3:为改善“太湖蓝藻危机”,提出你的方案。《课标》中提到,教师应在教学中落实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关注环境问题、社会问题。无锡处于太湖之滨,太湖这个湖泊生态系统和池塘、生态瓶有很多相似之处。完成挑战1和挑战2的基础上,学生对以上两个生态系统有了充分的理解和感悟。教师顺势提出“太湖蓝藻危机”这个发生在身边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蓝藻爆发原因是什么?太湖蓝藻危机和无锡的地理环境、工业类型分布、居民生活方式有什么关系?无锡为改善太湖水污染采取哪些措施,原理是什么?你有哪些可行性方案?学生可以采取文献调查、实地取样、采访居民等多种手段调查水污染成因,并提出针对性改善方案,用报告或表格等形式简洁明了地归纳表述,经过小组展示和教师补充,最终完善方案。以表现性任务为契机,学生关注身边与生物学有关的现象和问题,运用课堂中学到的生物学知识参与社会问题的探讨,培养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扎实提高了学习能力。

3让标准明晰学习力培养效果

普通的测试性考试都是在考后公布正确答案。表现性评价则要求事先将评价准拟定公布,而且最好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学生明确表现性任务完成的好、坏,教师判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效果,反思今后教学的改进。教师公开评价准则,学生便获得一个确认自己学习的机会,了解自己哪些知识和概念掌握牢固,哪些理解还不到位以至于无法灵活运用。在一定时间内,师生经常进行表现性评价,不断反思自己的教与学,逐渐提高自我评价能力,提升学习的意愿。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笔者就“挑战3”给出表2的评价标准。

4表现性评价实施总结

教师通过生物课堂中的表现性评价提高学生思考、判断、创新、学习意愿等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制定长期的教学计划,反复执行类似的表现性任务。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制定目标,拟定任务,和学生就评价标准达成共识。学生完成各种任务需要占用大量课内和课外的时间和资源。对于学习压力较大的初中生而言,这是实施的主要困难。虽然有各种困境和阻力,但是表现性评价依然可以指導教师从传统的一节一节课、一个一个知识点,尝试为一个一个主题、一项一项任务,努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表现性评价学习力初中生物
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三种”策略应用
轻摆渡,济江川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浅析中职学生考试、考核评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