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俄勒冈大学图书馆资源共享服务及启示

2020-10-10杨雪萍尹相权

图书馆学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本馆分馆馆员

杨雪萍 张 玲 尹相权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100875)

1 引言

美国图书馆馆际互借有100多年的历史。1901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开始开展馆际互借,目前馆际互借已成为美国图书馆的基础业务,形成了全国性网络[1]。美国图书馆馆际互借服务具有规章制度化、电脑联网化、合作多元化的特点[2]。2015年,笔者有幸在俄勒冈大学(University of Oregon,以下简称UO)图书馆访学1年,其间在该馆学科馆员王晓彤的帮助下,访谈馆际互借员并实地调研,深入了解了该馆资源共享(Resource Sharing)服务实践;2019年7月笔者再次拜访UO图书馆,与其馆际互借负责人Kate Smith进一步沟通。据此完成本文内容,希望通过分析UO图书馆资源共享服务实践为国内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提供借鉴。

2 俄勒冈大学图书馆资源共享服务概览

UO[3]坐落于俄勒冈州(Oregon)尤金(Eugene)市,在2019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美国大学排名中名列全美第102名[4]。目前该校有9个学院,2,041位教师,22,760名学生。UO图书馆[5]是美国研究型图书馆协会会员,并且是美国西北部重要的研究资源中心,包括1个总馆、7个分馆,约154名员工(图书馆员和职员)。

2.1 资源共享服务概况

UO图书馆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提供资源共享服务,目前该服务设在存取服务部(Access Services Department)的馆际互借(Interlibrary Loan,简称ILL)工作组。2019年,该组包含1名主管、1名馆员、3.5名全职工作人员和8名学生助理(每名学生助理每星期工作约1天)。UO图书馆资源共享服务共分为Summit、Interlibrary Loan和Document Delivery三大部分[6],各部分概况信息详见表1。

(1)Summit

Summit是面向美国奥比斯喀斯喀特联盟(Orbis Cascade Alliance)图书馆间的图书及音像资料(audio/visual materials)的借阅服务。联盟包含的38个成员均为来自俄勒冈州、华盛顿州、爱达荷州的高校。Summit服务使用艾利贝斯(Ex Libris)公司的Alma系统,并拥有专门的书刊传递快递系统,通常3天内即可将文献资料送至读者手中。

UO图书馆的Summit服务对象为本校学生、教师和职员,对读者提交的文献请求量不做限制,并免收任何服务费用。Summit具有较高的优先级,馆员收到各种文献请求时,优先处理Summit请求。对于读者来说,在本馆馆藏被借出或缺藏时,优先推荐使用Summit服务,如果Summit没有所需资源,再寻求ILL服务。

(2)馆际互借(Interlibrary Loan,简称ILL)

馆际互借是指为本校读者提供UO、Summit缺藏的文献请求,以及满足其他学校的文献请求。合作单位包括:①OCLC国际互借(OCLC World-Share Interlibrary Loan):国际互借服务依托世界上最大的联机联合目录数据库WorldCat(OCLCFirst-Search),包含OCLC近两万家成员馆编目的书目记录和馆藏信息,方便读者在全球范围获取所需文献。②美国西部图书馆联盟(Greater Western Library Alliance,简称GWLA)[7]:包含39个位于美国中西部地区的研究性图书馆。③RAPID ILL国际期刊文献传递服务:RAPIDILL最早由科罗拉多大学图书馆发起,以美国地区大学图书馆为主,其他会员有加拿大及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图书馆等。读者最快可于24小时内取得本馆缺藏的西文文献资料。

表1 UO图书馆资源共享服务概况

馆际互借使用ILLiad系统处理各项事务。UO图书馆于2000年开始使用ILLiad系统,2019年系统已更新到9.0.3版本。据统计,世界上有57个国家共计15,071个借入/借出图书馆使用该系统,每分钟生成12.7个文献请求[8]。该系统也是美国高校图书馆使用的主流馆际互借系统。图书资料寄送采用美国邮政服务(USPS)、联邦快递(FedEx)等。读者通常在两天内可获取文章、图书部分章节,10天内收到图书等返还式资料。

UO图书馆针对不同的读者对象实施不同的服务收费标准。①本校学生、教师和职员。由于许多出借馆需要收取出借费,UO图书馆提供请求补贴标准为学生每笔30美元、教师/职员每笔60美元。图书馆不限制学生、教师和职员的提交文献请求数。据统计,UO图书馆每年为学生、教师和职员支付50,000美元的出借费和20,000美元的版权费。经访谈馆际互借负责人Kate Smith了解到,至今未曾向本校读者收取任何文献使用费,即便某笔文献服务费超过额定值。②持有俄勒冈卡、UO校友、UO协会的成员。此类读者在申请一笔馆际互借请求成功后,需支付15美元手续费以及一定的版权费和出借费。

(3)文献传递(Document Delivery,简称DD)

文献传递包括非返还式文献传递(Non-returnable Document Delivery)和返还式文献传递(Document Delivery)。非返还式文献传递是指为读者提供UO图书馆馆藏的纸质期刊论文和图书部分章节内容。该服务使用ILLiad系统提供50页以下和不超过整本图书20%的扫描件。图书馆为本校学生、教师和职员提供免费服务;为持有俄勒冈卡、UO校友、UO协会的成员提供收费服务,此类读者需要支付15美元手续费以及一定的版权费和出借费。当读者提交文献传递请求后,通常在24小时之内可获取。返还式文献传递是指免费为本校学生、教师和职员将图书送到指定地点。一般而言,本校学生、教师和职员均可指定获取文献的具体分馆,教师可指定获取文献的院系办公室。

2.2 系统使用详解

2.2.1 读者使用流程

2008年11月之后,UO图书馆采用OCLCNavigator资源导航系统,实现对UO本地目录和Orbis Cascade Alliance联合目录的统一检索。2009年8月,UO图书馆引入WorldCat Local系统,该系统可实现一站式搜索Summit馆藏、本馆馆藏、OCLC FirstSearch等资源[9]。2014年,UO图书馆采用Alma系统统一管理本馆纸本资源、本馆电子资源和Summit馆藏,读者可在“Library Search”一站式检索、提交文献请求。“Library Search”搜索框在图书馆主页中间的显著位置,检索范围下拉字段包括:UO+Summit+Articles etc、UO+Summit、UO Libraries、Course Reserves、Articles。读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检索范围,检索所需资源,在检索结果界面,会显示每一条记录的详细情况,清晰地显示全文获取或本馆馆藏地或联盟馆馆藏地,点击“External Results的WorldCat”可查看WorldCat记录。读者使用Summit、ILL、DD服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读者使用Summit、ILL、Document Delivery服务流程

如图1所示,在读者检索图书馆各类资源时,系统会明确提示、指引读者按该流程获取资源。读者点击“Interlibrary Loan(馆际互借)”,进入提交文献请求界面,补充文献详细信息后可点击“提交”,也可在各个特定的数据库进行检索,在文章信息界面点击“请求资料”,系统则自动链接到文献请求界面,自动填充文章相关信息,节省读者填写申请单的时间。读者提交请求时,可设置该事务的过期时间,当超过该时间,若该事务未得到满足,则系统会自动取消该事务。读者可登录账号随时查看所发出请求的处理进程、续借、取消请求、更改账户资料等,如图2所示。

图2 登录ILLiad系统后界面

2.2.2 馆际互借员后台工作流程

馆际互借员使用Alma系统为读者提供Summit服务和返还式DD服务,使用ILLiad系统为读者提供ILL和非返还式DD服务。Alma系统实现图书借入和借出的操作,流程相对简单,此处不做赘述。馆际互借员在ILLiad系统后台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请求馆收到读者文献请求后,联机检索,根据情况进行下一步处理。借出馆收到文献请求后,在ILLiad系统中定义一些分类规则,通过自定义管理器(Customization Manager)将接收的文献请求归类到GWLA、RAPID、ALA、OCLC等。检索本馆资源,找到文献后以电子文献或图书方式寄送。

图3 工作人员使用ILLiad后台工作流程

后台系统主要包括借入(Borrowing)、借出(Lending)、文献传递(Document Delivery)等模块,如图4所示。点击菜单栏中各按钮,呈现相应界面(图5、图6),在借入界面可完成查看用户信息、借入处理、流转情况、归还等工作流操作。在借出界面可进行查看地址、借出处理、扫描、打印标签、流转情况、付费等操作。

图5 Borrowing菜单界面

图6 Lending菜单界面

ILLiad系统与RAPIDILL关联,当读者提交请求后,系统首先进入RAPID ILL系统进行检索,自动进行查找并发出请求,对于无法自动定位的请求则进入下个队列,工作人员对这些请求进行查找,将请求发送到借出馆。

ILLiad系统通过Odyssey或Article Exchange进行文档交换,方便各馆之间进行文献传递。馆员将文献保存到网络终端机“Odyssey”文件夹,点击“标记扫描”(Mark Found Scan Now),系统会自动更新,将有关文献直接从ILLiad用户馆(UO图书馆)的网络终端机传送到另一ILLiad用户馆的终端机,供读者下载。Article Exchange是具备文档分享功能的网络站点,将其应用到工作流程中,与扫描仪集成,在请求ID中进行扫描时,扫描文献后将其上传,站点为每个文献提供一个独一无二的tinyURL和密码,还将显示一个电子邮件按钮,借出馆单击此按钮后可以插入借入馆电子邮件地址,并将链接和密码直接发送给借入馆,读者可点击相关链接获取文档。

3 俄勒冈大学图书馆资源共享服务特点分析

3.1 系统具有关联性

UO图书馆的Library Search系统和ILLiad系统不是独立存在的系统,两系统具有极强的关联性。

(1)检索和提交文献请求入口统一。UO图书馆在未实现资源统一发现系统之前,读者使用本地馆藏目录、Orbis Cascade Alliance联合目录和OCLCFirstSeach 3个独立的系统查找资料,提交馆际互借请求量较少。系统升级之后,读者获取本馆资源及馆外资源均可在Library Search系统中一站式解决,随之请求量急剧增长。

(2)账号相对统一。读者在使用资源共享服务时拥有两个账号。Summit服务和返还式DD服务使用Alma系统中的Library Search账号,与校园卡关联。馆际互借(ILL)和非返还式DD服务使用ILLiad系统账号,首次使用时需在ILLiad系统注册激活,用户名与校园卡用户名相同。登录Library Search或ILLiad账号后,可在页面明显位置找到切换账号入口,如图7所示。

图7 Library Search和ILLiad账号界面

3.2 用户至上服务理念

UO图书馆始终奉行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读者类型多元。UO图书馆不仅为注册在读学生或在职的教职工提供资源文献共享服务,包括Summit服务、ILL服务和DD服务,而且为其他读者,包括持有俄勒冈卡、UO校友、UO协会的成员提供ILL服务和非返还式DD服务,并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2)服务时间长。图书馆为读者提供馆际互借服务的时间较长,极大地方便了读者。馆员将图书按照Summit图书、馆际互借图书和本馆图书分类摆放,并根据读者需求将图书资料送至其请求点,包括总借还处、分馆等。由于总借还处的大部分服务时间为6:00am-1:00am(除了周五和周六晚上停止服务时间为7:00pm),远远长于馆际互借组工作时间,读者服务时间更具灵活性。

(3)服务贴心、用心。图书馆为教师提供更为周到的贴心服务。馆员将教师的UO馆藏借阅图书和馆际互借图书通过校园快递(Campus Mail)方式送至其办公室。甚至,某一教授在美国的哈佛大学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交流项目,只要该教授提出图书馆借阅需求,馆员则会将其所需文献寄到其所在的哈佛大学。馆员尽量满足本校读者的每一个ILL请求。他们与美国国内、世界各国的高校及公共图书馆联系,若文献收藏馆不在合作单位范围之内,馆员通过E-mail和电话等方式进行联系和寻求帮助。对于某些图书的ILL请求,他们有时会采取直接购买的方式,因为有时直接购买比馆际互借获取成本更低。对于馆外提出的ILL请求,馆员仍然竭尽全力提供帮助。

3.3 内部无障碍沟通

UO图书馆在开展资源共享服务时与学科馆员、采访馆员等具有紧密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学科馆员参与处理馆际互借文献请求。2010年5月,为了应对馆际互借请求数量急剧增长、类型发生变化的挑战,UO图书馆开展了馆际互借员和学科馆员合作项目。学科馆员主要解决处理教师的难以处理的馆际互借请求。学科馆员通过系统可查看读者信息、ILL请求记录,常见的处理方法是:给教师发送更多的此类文献信息(包括相关文献、可用的URL地址);查找文献馆藏地,发出OCLC馆际互借请求。经访谈项目负责人,目前此项目未进一步深入开展,但这种合作的做法仍在继续。当馆际互借员遇到疑难文献,对于非英语的外文文献则会寻求学科馆员的帮助。

(2)馆际互借员、学科馆员和采访馆员等共同决策采购。UO图书馆开展基于馆际互借的读者决策采购模式,对于读者提出的某些馆际互借需求,馆际互借员与学科馆员、采访馆员通力合作,与采选标准比对,考虑馆藏发展政策、购买成本、获取时间、使用率、馆藏存放空间、用户需求紧急程度等多种因素,再决定是否购买。如果决定购买,由学科馆员告诉教师该资料将被图书馆购买,并关注资料到馆情况,以便及时告诉教师。

(3)部分学科馆员的工作内容之一是资源共享服务。UO学科馆员分布在参考咨询、编目、采访、分馆等各个部门。分馆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之一是资源共享,工作内容为:当馆际互借的图书馆藏地为某一分馆时,由分馆的学科馆员将所需图书找到,并将图书放入分馆专用袋,通过校园快递(Campus Mail)寄送到主馆;当DD服务涉及的图书或期刊馆藏地为某一分馆时,由分馆的学科馆员扫描并上传图书部分章节,满足文献请求。这种主馆、分馆合作互通的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无需再为某图书的章节部分或目录等特意到分馆取书、扫描、还书。

3.4 业务管理细致入微

UO图书馆的业务管理不论是系统管理,还是工作流管理,都非常细致入微。

(1)ILLiad系统配置自定义管理器(Customization Manger)进行分类。自定义管理器是ILLiad系统的软件包,只有部门负责人或馆际互借负责人用账号登录该软件包,由他们设定一些跟踪分类规则,用于将接收到的文献请求归类到GWLA、RAPID、ALA、OCLC等。负责人设定规则后,馆际互借员需要退出ILLiad系统,再次登录后,系统方可生效。这种设置节省了馆际互借员对文献系统类别的归类时间,同时也避免新馆员的业务培训,他们只需登录系统操作即可。

(2)馆际互借业务配套物品完善。UO图书馆对于Summit系统、OCLC、分馆、院系等图书设置不同的专用袋子,例如对于分馆的图书用红色袋子、校园内图书用普通信封袋等。馆员为每本馆际互借图书放上UO图书馆特有的书封,并在封面张贴此书事务号、还书时间等信息。书车侧面挂有功能袋,分别放置剪刀、胶带、快递单、地址单、书封等,方便取用。

(3)使用ILLiad系统与分馆沟通。Summit、DD、ILL服务中涉及分馆的图书,馆际互借员通过ILLiad系统的邮件功能提醒分馆馆员。据了解,邮件是他们工作中的重要交流方式之一。

4 俄勒冈大学图书馆资源共享服务启示

4.1 构建一站式馆际互借服务通道

UO图书馆使用的资源发现系统具有丰富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无缝链接服务,让读者“一键式”提交请求。我国高校图书馆使用的全国性馆际互借系统主要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ALIS)和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hina Academic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Library简称CASHL),两个系统的收藏资源范围各有侧重,并有各自不同的使用系统。读者在提交文献请求时,需要注册两个不同的账号,并登录到相应的系统。我国高校图书馆应构建一站式馆际互借服务通道,并与本馆的资源发现系统结合,读者只需通过一个入口提交文献请求,若本馆资源覆盖,则点击“电子全文或本馆资源”即刻下载获取,若需要提交到外馆,则只要点击“馆际互借”提交后,系统设置规则,自动将文献归类到CALIS或CASHL系统,并调度到相应馆,疑难文献则由工作人员进行处理,而读者根本不需要知道图书馆内部工作流程。

4.2 配置业务归属及做好部门合作

UO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服务设在存取服务部的馆际互借工作组,方便馆际互借组与部门内的总借还处合作,服务时间变得更长。此外,也与分馆、采访部门合作,共同为读者的科研学习提供文献获取服务。我国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通常设在参考咨询部、文献借阅部。设置在参考咨询部的优势是由于馆际互借员参与部门内的信息素养或咨询工作,往往具备较强的文献信息检索能力,劣势是其工作时间往往是工作日常规工作时间(如8:00-17:00),服务时间短。设置在文献借阅部的优势是服务时间相对较长,但馆际互借图书和本馆图书往往又不在一处实现借还手续,劣势是由于一些高校图书馆的文献借阅部很多业务已外包,工作人员信息素养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不管设置在哪个部门,都各有利弊,需要根据各馆的人员结构及部门设置历史对馆际互借服务业务进行有效配置。不管何种方式,都需要各部门相互协作,并建立内部管理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例如,馆际互借图书的借还问题可在馆内不同部门之间沟通解决,可将馆际互借图书放置在对外服务时间最长的工作点,为读者提供更长的服务时间。此外,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寻求图书馆内部各部门的合作,与分馆、流通等部门进行无障碍沟通,给分馆配备扫描仪等办公设备,方便分馆工作人员扫描期刊论文、图书部分章节等,共同提供文献传递服务,从而提高服务满意度。

4.3 馆际互借系统集成多个工具

UO图书馆使用的ILLiad系统将GWLA、OCLC等多个合作单位系统的事务进行统一管理,并集成多个工具。(1)插件(Addons)。ILLiad系统9.0.3版本仍然保留了8.0版本中的插件,与7.4版本相比较而言,此功能是新增的有效功能,它可以满足工作人员使用外部网站去检索以更新文献请求[10]。若有必要,则可以添加Amazon Book Search、Google Search、Google Scholar Search、the Library Catalog、OCLCWorldShare等插件进行检索[11]。因此,当处理借出请求时,工作人员直接点击“Find-Text”标签进行检索,而无需逐个登录各数据库分别检索。(2)通讯。当对某笔事务有疑问,工作人员想要与读者联系时,只需选中某个读者信息,在系统内点击“联系读者”(Contact Customers)按钮。(3)扫描仪与系统关联。在扫描仪终端安装相应的软件和扫码器,实现对某一笔文献请求的标签进行扫码,系统自动识别出是哪个文献请求,工作人员一页页进行扫描,当扫描完毕后,采用ORC文字识别处理后,点击“发送”按钮,则此笔文献请求服务结束。

我国目前使用的CALIS、CASHL、BALIS系统均独立运行,应建立一个类似ILLiad系统的大平台将各个系统的事务统一管理。若没有这样的大平台,则可以在每个系统中借鉴ILLiad系统的功能优势,集成多个工具。例如,增加内嵌检索功能,工作人员可节省登录各个数据库、切换各系统软件的时间,快速查找文献;增加通讯功能,工作人员可与读者实现轻松互动,并可查看历史记录,无需复制邮件地址再登录到邮箱发送邮件;增加地址查看和打印功能,工作人员直接点击查看成员馆的通讯信息并打印地址寄出;增加系统与扫描仪无缝链接功能,工作人员可以改变现有的工作流,无需对扫描后的文档进行重命名并上传。

5 结语

我国现有的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可在图书馆自身机构内打通壁垒,形成合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此外,多个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系统需要进行融合统一,读者只要拥有一个系统账号,通过一个馆际互借系统入口即可获取所有馆外资源。系统在升级改版时增加必要插件和第三方接口系统,比如与本馆馆藏目录系统结合、添加Google Search插件、增加物流查询功能、过期提醒等功能,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致谢:感谢俄勒冈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王晓彤帮助联络图书馆相关人员,并陪同访谈帮助笔者理解访谈内容,感谢存取服务部主任David Ketchum、馆际互借负责人Kate Smith等接受此次访谈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猜你喜欢

本馆分馆馆员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
探讨党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素质及培训策略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现高职图书馆长远发展与青年馆员自我实现协调统一
老约翰绘本馆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高校图书馆专业分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专业分馆为例
绘本馆:童书营销新支点
我们的都市有童话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