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纸本图书线上循证采购探析*

2020-10-10胡明玲董珍时

图书馆学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纸本馆员循证

胡明玲 董珍时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浙江 宁波315211)

1 引言

“循证”一词来源于循证医学,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应尽量以客观的研究结果为依据[1]。循证医学创始人之一David Sackett教授在2000年再次定义循证医学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2]。传统医学是以经验医学为主,循证医学则是强调任何医疗决策应建立在最佳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上[3]。借鉴循证医学的理念,近几年,国外图书馆出现了一种由馆员基于用户对数字资源的实际使用来选购数字资源的循证采购(Evidence-Based Acquisition,EB A)模式[4]。如美国OrbisC ascade图书馆联盟的电子图书采购;科罗拉多大学图书馆联盟的视频资源采购[5];丹佛大学图书馆电子书的采购[6];中佛罗里达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UCF)图书馆系统数字资源的采购[7]等。归纳国外图书馆循证采购实践,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采购的是数字资源,如电子书、视频资源等;二是有一个采购系统平台,用户从平台上访问数据;三是有合作的数据商提供资源服务;四是采访馆员整合用户数据进行数据挑选或制定自动挑选规则。相较于实体空间中的用户行为数据收集,在数字资源使用环境下的用户行为数据更容易被获取,这些用户利用资源的数据能体现用户的现实需求,并能作为样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他用户的潜在需求,利用这些数据会让文献资源采购更实用、更高效。因而,利用系统平台采集用户数据不仅方便,且受众面广,是采集证据的较好途径。

综上所述,在能获取用户线上需求行为数据的前提下,基于数字环境下电子图书循证采购的理念,开展纸本图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循证采购是可行的。笔者拟探析这种新的循证采购模式,为图书馆的采访工作提供借鉴。

2 高质量证据支持纸本图书循证采购

在馆藏建设的发展历程中,纸本图书的采购方式经历了图书馆员书单采购、现场采购到以用户为中心的读者驱动采购(P D A/DD A)模式[8]等。书单采购、现场采购这种经验采购主要依赖于采访馆员而往往容易忽视用户的现实需求。读者驱动采购模式是馆藏图书补充采购的一种有效模式,已有不少图书馆进行了实践,但读者驱动采购模式一般是基于某一个单位或一个区域少数用户的行为数据生成的证据,其证据质量有待研究,且不易发现其他用户潜在的需求。

纸本图书的传统采购模式则依赖于采访馆员,采访馆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和对馆藏政策的理解与执行能力决定了馆藏资源建设质量。传统采购模式的图书来源是中标的图书销售商提供的书目清单中的图书,2018年全国共出版新版图书247108种[9],而图书销售商限于与出版社的合作渠道及销售利润等原因,很难提供完整的书目清单。囿于图书供应商的图书来源渠道,图书馆少购、漏购一些用户以及馆藏所需要的图书是必然的现象。此外,采访馆员本身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等因素也会造成部分用户需要的图书没有采购。而馆藏资源的建设应该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部分用户所需要的图书受当时的客观条件无法采购,但后续应该有补购机制来完善馆藏,以满足用户需求。由于补购图书和从书商书单中选购图书流程有所不同,补购图书需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所以,相较于采购新书,后期补购图书就需要高质量的“证据”支持来决定是否采购,依据“证据”支持进行的采购则为循证采购。

3 纸本图书循证采购支撑平台

3.1 平台及数据来源

笔者研究与实践的系统平台为热书发现系统[10],该系统于2014年上线,由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图书馆研发,作者单位是其个性化应用的4所高校图书馆之一。从现有文献和作者了解的情况看,该系统为国内唯一纸本图书循证采购支撑平台,国外文献和网络查询也未见相关系统。系统具有自动采集高校图书馆(已有200多所)OPAC借阅排行榜、电商平台(当当、京东等)销售排行榜、门户网站(豆瓣读书等)图书排行榜的图书数据,同时支持人工添加新闻媒体阅读栏目(如《钱江晚报》的阅读周刊)、专家学者推荐榜单的图书数据的功能等。简而言之,热书发现系统中的热书,一方面指“热门”,即借阅多、卖得火、评价好的热门图书,另一方面指“采集及时”,即系统通过自动采集、自动跟踪等手段及时获取热门图书。系统所整合的都是客观数据,是各类用户对纸本图书客观需求的反映,可用作纸本图书循证采购的高质量“证据”。热书发现系统可以对采集的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即时进行热门图书的在线发布,提供在线浏览、查询、资源关联和服务关联等[11]。

3.2 高质量的用户行为数据

平台所收集数据是后台设置好后由程序自动抓取的,后台程序对抓取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并以不同形式展示给用户(如在线实时发布采集的数据、发布各类榜单数据均可追溯原始来源、提供根据数据自已定制热书榜单的工具等),其数据具有如下特征:(1)用户面广泛。数据来自于200多所高校以及网上多个榜单发布平台和电商平台。(2)数据真实可信。采集的数据不做人工干涉,全由系统自动完成。特别是来自高校的借阅排行榜,是各高校图书馆日常运行数据的自动发布,是用户阅读行为的真实反映。(3)数据具有代表性。如《基于热书发现系统的我国百所高校学生阅读状况分析》[12]文中所述的100所高校分布于24个省40个市,其中“985”大学占24%,“211”大学占35%,其他本科大学占41%,所选大学图书馆的数据样本总体呈现一定的抽样代表性。(4)数据量充分。热书发现系统至今已整合各类用户行为数据25.9万条,热门图书7.9万种(截至2019年11月25日)。

4 循证采购实施平台基础功能

热书发现系统通过广泛采集用户的客观数据来源,为循证采购应用到纸本图书采购领域提供高质量的证据。在此基础上结合馆藏政策、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策略等进行馆藏资源建设。

4.1 热书发现系统图书辅助采访功能模块

基于每天增加的热门图书数据,热书发现系统设计了专门的图书辅助采访功能模块(如图1),该模块具有自动关联某一图书馆的馆藏数据、自动分析热书采购比例、自动数据查重与清洗,提供按出版年归类展示已购热书信息、未购热书信息、忽略热书信息等功能。

图1 图书辅助采访模块

并不是所有的热书都需要采购,采访馆员可以通过设定分类号、出版年限、出版社等来制定需要采购的热书筛选策略。热书发现系统支持采访馆员通过《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分类号来制定本馆采访策略。系统会根据分类号将图书馆馆藏数据与系统采集到的图书数据进行比对、筛选,比如某图书馆馆藏政策是不需要补充采购医学、卫生相关领域的图书,可以将R类图书设置为“忽略”,系统自动将这类热门图书归到“忽略热书”中;如果仅需保留医药、卫生中的药学图书,也可以更精确地设置只保留药学(R9)。系统除了支持各图书馆个性化的筛选规则外,常用的比对规则是将ISBN相同和书名相同的图书作为“已购热书”处理,这样能更好地帮助采访馆员在选购和补充馆藏时将精力用于补缺,以提升馆藏建设的文献保障率。

“忽略热书”包括根据馆藏政策设制系统自动剔除出来的图书和人工从“未购热书”中再次排查挑选出来不采购的部分。如果“忽略热书”中有需要购买的图书或者误操作的图书,也可以改变其状态为“未购热书”。最终,采访馆员从“未购热书”列表中挑选本馆所需的图书数据。这些功能让采访馆员参与到“证据”的清洗和组织中,从而规范和精选证据,确保作为补充采购图书的“证据”的质量。证据的清洗既重视用户行为数据在补充采购决策中的作用,又使采访馆员全面参与图书选择过程,灵活、合理地利用热书“证据”。

4.2 在线服务用户行为数据

除了直接利用热书发现系统采集到的热书作为补充采购的证据外,还可以将用户行为数据整合到辅助采访系统中。系统还面向全网提供热书的浏览、搜索、馆藏借阅关联、试读和互动留言等功能(如图2)。系统将用户使用和互动的行为数据作为另一类证据,与“未购热书”数据的证据进行结合,从而筛选出“未购热书”中的热书,为采访决策提供参考。

图2 热书浏览界面(部分页面)

5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纸本图书循证采购模式解析

采访馆员利用热书发现系统提供、整合的数据进行严格筛选,再根据馆藏发展、潜在需求等因素挑选出图书补购需要的书目清单,这是线上操作部分。由于线上操作部分还没有关联到可合作的图书销售商,因而需将书目清单发送给中标的图书销售商,由图书销售商根据书目清单来提供相应的纸本图书,这是线下操作部分。在目前我国图书馆界图书采购的现实情况下,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循证采购模式既能适应现实要求,也能满足大量用户的客观需求,还能提供一种新的图书采购模式,以促进传统采购工作的发展。

图3 图书循证采购流程

6 评价采访质量与优化馆藏

6.1 已购热书占比与采访质量评价

采访质量的评价一直以来是图书馆的难题。采访质量的控制重在过程,而采访质量的评价是事后评价,重在馆藏资源建设的结果,其评价主要包括馆藏资源体系、文献保障率、文献利用率等方面。热门图书能反映读者潜在的、现实的需求,而已购热书占比则能反映满足读者需求的能力,是评价文献保障率的重要指标。馆藏已购热门图书的比率和文献保障率成正比,是反映馆藏资源质量建设的一个方面。已购热书占比计算公式如下:

尽管新出版的图书更容易成为热门图书,但热门图书不一定是新书,若干年前出版的图书都可能成为今天的热门图书,所以热门图书的占比能反映历年采访质量情况。从当前图书馆界采访工作实践来看,若干年前出版的图书补购数量较少,所购图书基本上都是新书。但被借阅图书的出版年份跨度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某年出版热书数量也会增加,在已购热书数量和忽略热书数量不变的情况下,热书占比会降低。因此,具有相近热书占比的年份,较早年份的采访质量较高。从而已购热书占比可成为采访质量评价的指标之一。以近10年已购热书占比为例(如表1),可以认为,2010年的采访质量要高于2014年。

表1 近10年已购热书占比(%)

由于图书供应滞后、到书率、上架率等原因,一般当年和上一年度的热书占比都较低(见表1中2018和2019年数据),但近两年的图书占比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新购图书的到馆情况。

6.2 已购热书占比与馆藏优化

馆藏资源的建设应该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某些图书受制于当时的客观条件无法采购,但后续应该有增购机制,从而优化馆藏,提升文献保障率。已购热书占比能反映部分馆藏的不足,促进后期图书的补购。后期增购图书既能弥补前期新书采购的不足,也能满足用户动态的文献信息需求。

循证采购的证据是实践循证采购的决策依据。分析和利用用户的这种需求,是践行以资源建设为中心转向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馆藏建设模式,可有效补充馆藏资源,提升采访的针对性,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将热门图书购买率作为馆藏建设的评价指标,能促进和指导馆藏建设,丰富传统的馆藏评价的手段,是对传统馆藏评价指标在新的信息环境下的重要补充。

7 结语

文献资源利用情况始终是图书馆做出采购决策时重点关注的内容[10]。图书馆的借阅实践表明,被借阅过的图书,再次被借阅的几率要高于未被借阅的图书,热门图书的借阅量和被借阅的几率都大于非热门图书。利用热书发现系统提供的高质量热门图书数据,通过图书辅助采访模块进行数据清洗、整合、分析,采访馆员将此数据列入采购清单进行补充采购,对优化馆藏,提升纸本图书利用率是可行的。

热书发现系统搜集的图书体现了二八定律:少量图书占有较多使用量从而成为热门图书。准确、适用的图书资源使用情况统计,能为纸本图书的循证采购提供高质量的证据,将这些热书纳入采访范畴,有利于图书馆采访馆员确认用户真实的资源需求,同时能对采访质量进行评价,支持后期馆藏建设的优化。这种基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循证采购模式,为图书馆开展纸本图书的循证采购提供了借鉴。

目前作为纸本图书循证采购支撑平台的热书发现系统为公益性系统,其数据主要采集自互联网上公开发布的数据,可供采集的来源不够稳定,如有些高校图书馆特殊时期关闭了OPAC的外网访问后系统就无法采集到数据。此外,热书发现系统既不是商业系统,又没有获得项目或行业组织的支持,该系统也没有主动去做推广,限制了更多用户加入使用,目前仅有几个图书馆自愿加入其应用。笔者的研究和实践仅做可行性和有效性的探索,建议热书发现系统研发单位加强热书发现系统数据与图书供应商书目数据的整合,增设一些关联、互动等辅助功能,以期将纸本图书的循证采购更好地融入采访业务实践。

猜你喜欢

纸本馆员循证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韩景燕作品集
王少桓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熊明非作品选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
陈芳桂艺术作品
探讨党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素质及培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