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粮食生产与二十四节气

2020-10-10

中国粮食经济 2020年10期
关键词:秋分霜降节气

在长期的农耕历练中,古代先民们仰望星空观测天时万象,把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方面的变化与人类生息紧密相连,期盼时和世泰,感知风云变幻,与落叶飞花同呼吸,与阴晴圆缺共进退,崇拜皇天后土,敬畏客观法则,置身天地乾坤,保持了谦卑的情感和虔敬的心态。人们根据阳光雨露在不同时段对粮食作物的照拂和滋润,逐渐摸索出一套大自然的运行规律,总结出人类食物链中关键环节粮食的各种生物性特征,把自然变化与粮食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应对风刀霜剑、电闪雷鸣、洪旱肆虐和虫豸祸害,安时处顺,收获耕耘。

二十四节气就是这种经验和智慧的高度凝合,它肇始于战国时期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左传》载“正月辛亥朔日南至”,说明当时人们运用圭表测日的方法,已测知冬至时日,为确定回归年长度提供了定量数据,从而诞生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大节气时序体系。此后,经过人们长期观云测雨的农耕生产实践,这种体系逐渐充实完善,到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就完全得以确立,成为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从而结束了原始的各种蒙昧无序的生产活动,引导人们尊重客观规律,不违农时,按时播种,及时耕管,适时收打,发展粮食生产。

五谷与节气图(中原地区)

花知时而开,人顺势而立,与天地唱和,与万物相谐。二十四节气的诞生反映了数千年来人们祈盼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几千年来被人们奉为圭臬,构成了一幅光耀千秋的历史人文景观。

春夏秋冬雨露霜雪,二十四节气体现了“天地人”合一的共生之观,是华夏子孙共有的文化基因。静水流深,绵延至今。“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脍炙人口的节气歌,使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次序为世人耳熟能详。大善大美的民族文化凝结,彰显了客观世界的深邃玄奥,突出了中华文明精髓的美妙绝伦。2011 年,二十四节气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发

立春:暖意渐回,大春备耕。雨水:春雨如油,顶凌耙耘。惊蛰:春雷始鸣,耕地保墒。春分:阴阳各半,整地灌田。清明:气清景明,种瓜点豆。谷雨:雨生百谷,时至暮春。

夏长

立夏:万物并秀,平田中耕。小满:颗粒灌浆,丰盛可期。芒种:稻麦争时,忙种忙栽。夏至:昼长暑发,早防灾害。小暑:溽湿蒸腾,龙口夺食。大暑:盛夏酷热,生机勃勃。

秋收

立秋:清凉伊始,金秋将至。处暑:三伏已过,骄阳化霖。白露:夜寒昼热,蓄水避害。秋分:昼夜等分,抢收理墒。寒露:露气

生寒,收播并重。霜降:凝水为霜,晾谷修仓。

冬藏

立冬:冰冻之始,万物敛藏。小雪:雪势未盛,积肥防寒。大雪:瑞雪飘落,增墒灭害。冬至:日短冬始,阳气回升。小寒:严寒三九,谷藏雁迁。大寒:春生苗旺,适度管控。

猜你喜欢

秋分霜降节气
霜降
秋分
白露 秋分
农事 霜降
寒露保暖润肺脾 补冬不如补霜降
深秋寒霜降
秋分
2013年九月节气:秋分
24节气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