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症青对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2020-10-10磊王路路沈维良赵开兵葛雅琼

辽宁农业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夏大豆粒重病株

姜 磊王路路沈维良赵开兵葛雅琼

(宿州市农业科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大豆症青症状是大豆植株成熟后持续茎叶持绿,虽有荚但部分籽粒发育不全或无籽的现象[1]。近几年,黄淮海地区大豆田间症青发生出现逐年加重的趋势。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相关岗站调查发现黄淮海地区大豆种植田的症青发生率平均达到26%,因此,造成的产量损失平均达到22%,某些大豆重茬种植地区症青发生极为严重,甚至出现了大豆绝收情况[2]。通过人工模拟针刺、接虫对比试验和分析农田害虫发生与大豆症青相关性的研究,可以确认点蜂缘蝽是目前黄淮海地区大豆田间的优势蝽类种群,是症青发生的直接诱因[3~6]。目前,大豆症青是黄淮海大豆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而且症青呈现从黄淮海地区向西北、东北大豆产区扩散蔓延的趋势,极大地损害了当地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现在国内外研究点蜂缘蝽主要在环境因子、生物学特性方面[7~8],而关于症青对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的研究较少。为此,本研究调查了一块春大豆田周边的夏大豆田,春大豆田因发生症青几乎绝收,由于春大豆的早春桥梁作用,点蜂缘蝽从早春“桥梁”寄主向夏大豆田转移,夏大豆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症青症状。本研究系统分析症青发生情况及其与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关系,以期进一步探索症青对大豆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为有效防控症青提供理论依据。

1 测定项目及方法

1.1 调查地点

调查田块位于在宿州市农业科学院东区试验基地进行,该基地地处黄淮海地区宿州市埇桥区朱仙庄镇(33°38′N,117°04′E)。

1.2 田间调查方法

夏大豆品种为郑1307,症青发生在距春大豆田24 m范围之内。将发生症青夏大豆田分成90个6 m×8 m的小区,小区面积48 m2。距离春大豆0~8 m的小区分为A组、8~16 m的小区分为B组,16~24 m的小区分为C组,每组各30个长方形小区。在成熟期田间调查症青病株率,以目测正常鼓粒荚低于50%者为症青株[5],采用对角线五点调查法,每定点取20株,每小区取100株,统计症青发病株数,计算各小区的症青株率;

病株率(%)=(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1.3 产量及农艺性状测定方法

在大豆成熟期,每个小区分别连续取30株进行考种,记录株高、结荚高度、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无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及百粒重。大豆成熟后实收小区产量记产。在周边取没有发生症青的3个面积为48 m2小区实收记产,取3个小区平均产量作为对照小区产量,计算产量损失率。

产量损失率(%)=(对照小区产量-发生症青小区产量)/对照小区产量×100

1.4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07和Dps 7.05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夏大豆症青病株率调查结果

由表1可知,A组的30个小区病株率均值为32.4%,变化幅度为16%~62%;B组的30个小区病株率均值为17.3%,变化幅度为6%~29%;C组的30个小区病株率均值为9.8%,变化幅度为5%~18%。不同组的夏大豆小区病株率均值差异极显著,距离春大豆越近的夏大豆区组病株率均值越高,随着距离增大病株率均值显著降低。因为症青发生区域主要在距离春大豆24 m以内,以外的区域没有发现明显的症青株。点蜂缘蝽成虫的最快飞行速度是 10.8 km/h,1龄若虫爬行距离为1.78 m/h,2~5 龄 若 虫 爬 行 距 离 为3.4~4.28 m/h[9],根据传播范围推测本次症青田很可能主要是春大豆中点蜂缘蝽的若虫爬行扩散产生的。

2.2 夏大豆病株率与产量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表1显示夏大豆症青病株率呈梯度变化,可以进一步对夏大豆病株率、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由表2可知,病株率与株高、百粒重、主茎节数相关系数不显著;与底荚高度,无效荚数相关系数为0.39、0.59,呈极显著正相关,均达到中等相关;与分枝数、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中与单株粒重相关系数为-0.38,达到中等相关,与产量相关系数达到-0.87,为强相关。相关分析表明,随着病株率的增加,使得底荚高度、无效荚数增加;病株率增加使得分枝数、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产量减少,以上结果显示病株率与产量关系最紧密;而无效荚数是与病株率相关性最紧密的农艺性状;除了百粒重外,病株率与大豆产量相关性状均呈显著负相关。发生症青夏大豆田的小区产量与底荚高度、无效荚数相关系数为-0.44、-0.64,呈极显著负相关,均达到中等相关;与分枝数、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相关系数分别为0.38、0.38和0.48,均达到中等相关。结果显示,在发生症青夏大豆的农艺性状中,无效荚数对产量影响更大,单株粒重次之。综上可知,症青主要通过损害植株的结荚效果影响产量。

2.3 夏大豆小区症青病株率与相应产量损失率的相关性分析

将夏大豆小区病株率与相应产量损失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产量损失率与病株率极显著正相关,并符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y=1.4799x+0.0629(R2=0.7575),既产量损失率随着病株率增加而增加。

表1 夏大豆不同组的病株率 (%)

表2 病株率与大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点蜂缘蝽成虫寄主很多,在黄淮地区主要危害春大豆、菜豆等豆科作物[2]。本研究调查了一片发生症青春大豆田周边的夏大豆田,结果显示随着与春大豆田距离增大,症青症状显著降低,在春大豆田24 m以外没发现症青症状植株,而点蜂缘蝽成虫比较活跃,迁飞能力强,飞行距离为3.1~4.6 km/d[9],说明一部分成虫已经迁飞危害远距离的农田,点蜂缘蝽的危害不会只局限在小范围田块,而是通过其迁飞特性危害周边地区。因此,防治症青只对局部田块进行防治,难于奏效,而应该采取大面积同步进行的“统防统治”控制区域性发生成灾,而且在夏大豆田周边要及时清除田间及周围的早花早实的野生杂草,附近有春大豆、菜豆要喷施杀虫剂防范点蜂缘蝽,避免成为其早春过渡寄主。收获后要通过进行深耕,清理农田及周边的秸秆、杂草,压低越冬虫源基数。

大豆产量形成的实质是源库流互作的过程[10]。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源库关系改变是导致其减产的主要原因,库的大小对源有明显的反馈作用[11~13]。在大豆受到点蜂缘蝽为害后,植株的结实器官发育停滞或脱落,导致源库关系失衡,库相对源减少使得光合同化产物储存受阻,源器官合成的光合产物不能正常分配到豆荚中,而是累积在叶片中,必然导致叶片肥厚浓绿,无效荚数增多,植株贪青不熟,出现症青症状,使其产量下降[3,10]。傅金民等进行大豆去荚试验发现,去荚处理比对照明显减产[14]。李文敬等通过接虫试验,结果显示点蜂缘蝽危害大豆荚期时减产最高[15]。本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无效荚数是与病株率和产量的关系最紧密的农艺性状;病株率与产量显著负相关且关系最紧密;除了百粒重外,病株率与大豆产量相关性状均呈显著负相关,管春英研究也显示,改变植株源库关系会使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等均呈降低趋势[16];病株率与产量损失率呈线性正相关,症青小区病株率越高,小区产量损失越大,产量越低,这与李文敬等研究结果一致[15];综上研究结果可知,症青显著减少大豆产量的原因是点蜂缘蝽通过刺吸为害豆荚,增加无效荚数,降低有效荚数和单株粒重,从而显著影响产量。所以,防治大豆症青重点要针对荚期,防治措施为进入荚期后喷施内吸性农药,如吡虫啉+氰戊菊酯、氯虫·噻虫嗪等杀虫剂,减少点蜂缘蝽刺吸危害。

猜你喜欢

夏大豆粒重病株
菏泽市夏大豆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外源激素与蔗糖对冬小麦穗粒数和粒重的调控效应
干热风对冬小麦不同穗粒位粒重的影响效应*
离体穗培养条件下C、N供给对小麦穗粒数、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优质夏大豆绿色高效种植模式思考研究
2018年大豆粒重低于常年的原因分析
施氮时期对大豆结瘤和生长的影响
山东省近期蔬菜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