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性视角下家庭债务选择对消费支出的影响
——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经验证据
2020-10-10王晓舟朱建春副教授
王晓舟 朱建春 副教授
(1、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陕西西安 710119;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杨凌 712100)
引言
消费、投资与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受到基建投资经济增长边际效应逐步递减,以及外需出口增速疲软的影响,我国经济开始出现下滑趋势。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随着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消费规模的增加不仅能将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人民,同时还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振经济可持续增长。据统计,2019年我国消费支出达到了41.1万亿元,已经连续6年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在居民消费升级的过程中,我国家庭负债率也不断提高。一方面快速城市化带来的住房刚性需求释放了居民住房信贷需求,另一方面互联网信贷平台的涌现为普通居民提供了更便捷的信贷渠道。在这一背景下,正确发挥消费信贷对消费支出的倍增效果,在促进消费递增的同时,有效抑制因家庭负债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整个社会消费升级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
相关研究综述
负债与消费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话题。家庭负债是用来平滑跨期消费的需要,因此家庭负债主要是用来满足消费的需求。在家庭负债与消费之间的相关性上,部分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理论与实证检验,但目前尚未得出一致的意见。易行健和周利(2018)则认为数字金融的普及使得普通居民进行消费信贷更为便利,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消费者临时性的资金需求,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升级。冉珍梅和钟坚(2020)认为消费举债规模的增加会扩大居民当期消费水平,但同时也会做出一些非理性消费选择。祝伟和夏瑜擎(2019)在研究中发现,当前我国存在较为普遍的“负债性”消费现象,且在城市地区更为普遍。吴卫星等(2020)基于微观数据检验了居民住房贷款与家庭消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住房贷款对家庭消费率存在着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同时他们也指出不同借款渠道对居民家庭消费率的影响存在差异。徐彪(2019)则认为以住房贷款为代表的家庭负债会进一步强化家庭的流动性约束,不利于家庭消费支出规模的增长。石芳(2020)也指出较高水平的家庭债务会对总消费产生抑制作用,不利于家庭消费福利最大化。
家庭负债以及消费支出结构的差异可能是导致这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学者基于异质性角度检验了家庭负债对消费的影响。张自然和祝伟(2019)在研究中发现,家庭负债对家庭不同消费支出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影响,家庭负债规模对于生存型消费的影响较小,对发展型及享受型消费影响较大。孟宏玮和闫新华(2019)指出,家庭负债对消费的影响也会受到异质性家庭的影响,不同教育背景、社会背景的家庭在对待借贷的态度以及在借贷资金的使用上均有所不同,由此会对家庭消费产生差异化的影响。张雅淋等(2019)通过实证发现,住房负债的增加对消费支出存在挤出效应,而一般债务的增加则有利于促进消费支出规模的增长。
纵观学者已有的研究观点可以发现,对于家庭负债与消费支出的关系,学者们目前尚未得到统一的结论,一些学者开始从债务异质性角度研究负债构成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本文认为,由于家庭异质性的存在,以及不同家庭在借贷动机、借贷的结构以及借贷的来源上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对家庭消费支出产生了差异化的影响。因此,研究家庭负债与消费的关系,必须综合考虑负债异质性对各类消费支出的差异化影响,而类似研究目前较为匮乏。因此本文从家庭负债的动机、结构及来源差异性出发,展开相关研究,这也是本文的创新所在。
研究方法
(一)变量的设定
家庭债务选择。本文所涉及到的家庭债务异质性选择包括借债动机、债务结构与债务来源。其中基于债务动机将家庭负债分为发展型借贷、住房借贷与消费型借贷。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的问卷中,发展型借贷主要指生产型借贷,消费负债又细分为教育、汽车与信用卡三类。债务结构进一步细分为长期负债与短期负债,其中长期负债指一年期及以上的负债。债务来源具体包括亲友借债、银行借债、P2P互联网贷款,以各类借款规模来衡量。
消费支出。本文所涉及到的消费支出变量包括家庭年消费支出总量以及家庭各类消费类型支出的规模,具体又细分为食品、服装、居住、生活用品、医疗、交通、文化娱乐消费。
控制变量。事实上,影响家庭消费支出的原因还包括家庭资产、收入、家庭人口构成、户主健康状况、户主受教育年限等,本文借鉴张自然和祝伟(2019)等的研究成果,将上述变量纳入到控制变量中,本文所涉及到的变量及其描述性统计具体如表1所示。其中,人口结构变量以未成年人与老人占家庭总人数的比重计算得到。户主健康状况为虚拟变量,若户主身体健康为1,否则为0。受教育年限参考吴卫星等(2020)的做法,对受教育年限进行如下赋值:小学以下为0年,小学为6年,初中为9年,高中、中专及职业技校为12年,大专为15年,本科、硕士及博士分别为16年、19年及22年。
本文所涉及到的数据均来源于2012年、2014年、2016年及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对于变量缺失严重的家庭个体进行了剔除,同时对消费变量进行了0.5%的双缩尾处理,最终形成了4年2654个家庭的面板数据。
(二)模型的选择
考虑到家庭债务动机、结构与来源异质性,本文分别对其进行了相对应的分类,具体分类如表1所示。并根据已有文献及相关理论,构建的实证模型如下:
公式(1)中,i与t表示样本组与时间;Y为本文的被解释变量,具体又包括总消费规模及各类消费支出;Debt表示家庭债务规模;D为债务异质性变量,本文基于家庭债务来源、动机及结构,分别进行回归;X为控制变量,εit为误差项。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
表2报告了家庭债务规模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以家庭总消费支出为被解释变量,家庭负债规模的估计参数为0.10,且通过了10%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负债规模的增加有利于促进家庭消费规模的增长。对此,本文认为居民进行负债主要是为了满足其扩大消费的需求,因此负债规模的扩大更多体现了即时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有利于扩大负债家庭的消费支出规模。分消费类型可以发现,负债规模对居民消费、医疗消费以及文娱消费均呈现显著正向相关关系。对此,本文认为不同家庭负债的原因及其用途存在明显差异,负债的增加对发展及享受型消费如住房、医疗、文娱等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对生存型消费如食品、服装等消费支出的影响较小。
表1 变量的定义及其表示
资产规模及家庭收入变量与消费总支出呈现显著正向相关关系,这与经济学中“收入是消费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理论相符合,家庭资产及收入规模的扩大,意味着消费的资金约束越低,越有利于消费规模的扩大。从各个消费种类来看,资产规模及家庭收入变量的估计系数均为正,且大多数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说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有利于扩大家庭消费支出。人口结构变量的回归结果显示,老年人口及幼儿比重较大的家庭,消费支出规模会降低,但在食品、医疗及服装消费上会有所增加。家庭类型变量的估计系数均为正,这说明与农村家庭相比,城镇家庭在消费总支出及各类消费支出规模更大。从健康状况及受教育年限变量来看,户主健康程度越高,受教育年限越长,家庭总消费支出越大。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作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户主的健康程度及其受教育年限是影响其收入的重要因素,由此间接影响了家庭消费。
(二)异质性家庭负债对消费支出的影响
本文基于家庭债务动机、结构及来源的异质性,分别进行回归,以检验不同类型借贷选择对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如表3所示(因篇幅限制,仅报告结构变量的回归结果,如果需要,可向作者索取全部回归结果)。从债务动机异质性角度来看,发展型消费借贷与家庭总消费及交通消费呈现显著正向相关关系,与其它类型消费支出并未呈现统计上的相关性。对此,本文认为发展型借贷主要是为了满足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对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相对较小。住房借贷规模与家庭消费支出呈现显著正向相关关系,但拆分为各类消费支出后可以发现,住房借贷仅有利于促进住房消费,对生活、医疗及文娱类消费均呈现显著负向相关性。这说明不考虑住房消费,住房借贷对其它类型消费支出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消费借贷规模与家庭总消费、服装、居住及生活消费均呈现显著正向相关关系,在不同借贷需求导向下,借贷规模大小与居民消费支出之间存在着差异化的影响。从债务结构异质性角度来看,长期负债对生活及文娱消费的挤出效应较为明显。对此本文认为,生活及文娱消费并非家庭刚性消费需求,长期借贷的还款压力首先会对家庭非刚性消费产生挤出效果。相反,短期负债则会对家庭消费支出产生正向影响,具体而言有利于带动家庭服装、居住、生活及文娱消费支出规模的增加。从债务来源异质性角度来看,亲友借贷规模的增加会促进家庭居住、生活及医疗消费支出规模。银行借贷会促进家庭居住、文娱消费支出规模。P2P网贷则促进家庭服装、生活消费支出规模的增加,同时会减少家庭医疗与文娱消费支出规模。总的来看,由于家庭债务动机、结构及来源的异质性,家庭负债对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存在着差异化的影响。由于食品类支出属于基础性消费,因此家庭负债规模对其影响较小,但对诸如文娱、居住、交通、医疗等为代表的发展型及享受型消费支出影响较大。
研究结论与相关建议
债务是影响家庭消费选择的重要因素,随着消费金融的兴起,我国家庭负债性消费逐渐普及。然而家庭负债是否能够真正提高居民的消费支出尚未形成一致的意见,因此需要结合家庭债务的不同选择研究其对不同类型消费支出的影响。本文基于CFPS数据库数据,分别从家庭债务动机、结构及来源的异质性出发,研究不同债务选择对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负债规模的增加在整体上有利于促进家庭消费规模的增长,但由于家庭借债动机、结构及来源的差异,借债选择对不同种类消费支出存在着差异化的影响。总体而言,家庭负债对以食品类消费为代表的生存类消费影响有限,对以文娱类、医疗类为代表的发展型及享受型消费有较大的影响。此外,家庭消费支出同时也会受到家庭类型、家庭可支配收入、户主健康程度及受教育年限的影响。
表2 家庭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
完善居民消费体制,建立长效安全的消费机制,促进居民消费升级是推动我国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负债是推动家庭消费升级的重要因素,结合本文实证结果,为促使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提高家庭消费福利,现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从负债动机来看。住房信贷对家庭消费支出存在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不利于提高家庭生活水平。因此,要适度降低家庭住房杠杆,提高居民一般消费借贷的杠杆,通过适度举债消费来刺激内需。协调好家庭负债消费去向,以消费金融的发展满足居民的日常消费需求,支持家庭消费升级。同时需要依据家庭的不同收入、债务压力选择恰当的债务负担,采取有差异性的消费杠杆策略,尤其要注重缓解中等收入及高债务压力群体的住房债务负担。
从负债结构来看。短期借贷更能促进消费支出结构的优化,而长期负债则对发展型与享受型消费产生挤出效应。要完善更为便捷高效的消费金融工具,满足居民临时性的信贷需要,发挥好借债行为对平滑家庭收入的作用,优化现有家庭负债结构,降低家庭长期负债压力。
从负债来源来看。P2P网贷具有小额性、便捷性的特点,主要对生活消费及食品消费产生正向影响,而银行借贷主要对住房及大额消费有推动作用,亲友借贷具有及时性与低成本特征。在家庭消费升级的过程中,不同类型债务来源将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家庭消费需求、还款能力,科学合理的进行负债,降低负债消费的成本负担,充分发挥负债对消费升级的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