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李斯特超技练习曲《狩猎》的演奏思维与技巧

2020-10-09赖慧洋

艺术大观 2020年21期
关键词:文学性狩猎李斯特

赖慧洋

摘 要:《超技练习曲》是李斯特于1826年在年仅十五岁时所作,并在法国第一次出版,是献给老师车尔尼,最终于1852年定稿。其浓厚的交响性与高超的炫技性在钢琴练习曲中占据着一席之地,是李斯特作品中最为世人熟知也是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本文以作曲技法方面分析,讲述《十二首超级练习曲》之一的《狩猎》高超的炫技性、浓厚的交响性、深刻的文学性等内涵与特质,同时论述其基本的演奏技巧与思维。

关键词:李斯特;交响性;炫技性;内涵;文学性

中图分类号:J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1-00-02

一、《狩猎练习曲》的结构布局分析

(一)分析整首作品的调性布局、和声变换以及相应的演奏处理

首先,《狩猎练习曲》在整个《超技练习曲》中位于第八首,整首曲子有激昂、不安、活泼等情绪,有表现狩猎出行时的声势浩大,也有表现猎物对于猎者的灵巧躲避,还有表现对大自然的靓丽风光的抒怀与敬佩,各种风格与演奏技巧在这首练习曲中都有体现,这也正好符合了《狩猎练习曲》作为第八首在整套练习曲中所起到的作用,在整套曲子中承上启下。

整首曲子的和声色彩十分丰富,交响性的和声被李斯特运用自如,且调性变换十分频繁,这也是李斯特的作品中除了炫技以外的特点之一。大量的和弦外音、各种导七和弦、半音阶和弦进行等和声运用为作品额外的增添了几分色彩。[1]

整首练习曲的调性如图表1所示,呈示部由c小调开始,在第11小节转到f小调,在14小节由g小调的导七和弦的导入转到g小调,重复模仿与发展后在20小节转入同主音大调持续到31小节结束,32小节开始对前面进行模仿与发展,在开始重复了第一部分的主题回到c小调之后在38小节立即转入降B大调,直到55小节在一系列的离调过程中导入第二部分进入并有了调性与演奏技巧上的发展并结束于58小节;中部由降E大调主和弦开始,在73小节开始不断地离调转调,调性色彩十分丰富,在83小节回到E大调。83-100小节调性稳定了一段时间之后,101小节进入G大调,109-115小节又开始与之前相似的不断转调,116小节回归降E大调,123-133小节又是一轮不断的离调转调;再现部134小节刚开始就是一轮调性的动荡,并持续到163小节。164小节进入C大调,调性温暖且一股暗力推动音乐发展,持续到178小节开始变化。194小节回到C大调,虽然中间有些不稳定并濒临转调的边缘,同时出现各种离调,但也坚持到了最后的228小节并结束。[2]

(二)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

这首《狩猎练习曲》为三部曲式结构,呈示部1-31小节,整个段落多为不方正的乐句,主题为1-3小节的左右手岔开的八度与和弦转位进行,之后便是对于这两个织体的种种展开。32-62小节是以之前的主题与种种展开的模仿并且再次展开,发展了调性,但织体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

中部为对比中部,可分为三段:第一段59-84小节;第二段84-115小节;第三段116-133小节。第一段主要是以模仿之前旋律转位为主,乐句大多方正,与它的旋律转位一起给人一种规规矩矩的感觉;第二段开始出现新的织体,且左右手交叉,并且出现四个声部,旋律变得舒展优美且摇摆;第三段116-133小节是对于84-115小节的模仿,但2/4拍与左右手切分配合,却使旋律变得稳定不再摇摆。

再现部为动力再现,对于呈示部与中部的材料均有使用。134小节开始的一大段主题模进使得调性上不断地转换,之后织体、音量等方面均有加厚与增强,节拍上也有了变节拍的出现。

二、《狩猎练习曲》的演奏思维与情感

(一)演奏技巧分析

《狩猎练习曲》全曲包括多个钢琴演奏技巧的训练,如快速的八度进行与进行中手腕的抖动训练,大跨度的八度以及和弦跳跃训练,快速的半音阶进行,多声部复调式的旋律训练,快速的琶音与音程演奏训练,以及长篇幅的全曲对于演奏者的耐力训练等等,涵盖了繁多钢琴演奏的需要掌握的基本技巧。

(二)演奏要求

全曲的基本演奏类型与演奏技巧有六类:1.左右手交错演奏的八度技巧;2.柱式和弦连接技巧;3.快速的级进音技巧;4.大跨度的琶音演奏技巧;5.对多声部时旋律声部与伴奏声部区分的技巧;6.双手大跨度跳跃技巧。

1.本曲对于左右手交错演奏的八度技巧训练方式有两种,第一种为极强且干净利落類型,位于呈示部开始的第1和第3小节,这种技巧容易被忽略丰富的和声变换与情感,当然,他也确实有通过炫技获得大众的好感的想法,并且李斯特的音乐创作所运用的高超技巧,都是为向观众制造音乐的紧张度,这个从fff力度的开始便可以看出,紧接着前一首《英雄练习曲》的大跨度快速进行的八度技巧加上时不时第二排后半拍才出现的和弦,刚开始便给人以难以喘息的感觉,但在第三小节的休止又给人了适当的调整时间,这个写作特点在之后也频频出现。

2.对于柱式和弦连接技巧的训练贯穿了全曲,可分为以下三种:(1)快速且极强的和弦跳跃连接训练;(2)活泼轻巧的和弦连接训练;(3)左右手交叉错的和弦连接训练。

第一种快速且极强的和弦跳跃连接训练在曲子开始的2-3小节便可体现出来,强有力的一级和弦转位在稳定调性的同时也与之前双手的交错八度做出了对比,配合谱面上顿音的标记,在演奏过程中需要弹得干净利落一些,而对于踏板的使用,由于是同一个和声,所以可以从第1小节一直踩到第3小节第二大拍之前。

第二种活泼轻巧的和弦连接训练从中部的59小节开始,此时没有使用各种高超演奏技巧写作,在力度上也仅仅是mp,这样简单与宁静的音乐进行也给了听者无限遐想的空间,虽然技巧变得简单,但在对于声音的处理上,演奏者却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这里在演奏时每四个小节都可以稍有停顿,使让听者从呈示部的屏气凝神的状态中舒缓下来,这里需要演奏者很好的连起这两句使音乐听起来不会觉得突兀。

第三种左右手交叉错的和弦连接训练,在172-177小节得到体现,双手交错演奏配合拍号的变动,演奏者需要将音效演奏出相互追赶的感觉,但又需要一气呵成,有跑步时向前冲刺的感觉,中间不能停顿。

3.快速的级进音技巧训练,27小节的连续四个八度连接式的半音阶进行缓释了前面听者对于高强度快速的音响效果的压迫感,同时也增加了音乐感觉与技巧训练的多样性,瀑布式的旋律配合极快的速度使演奏者的半音阶技巧得到训练。

4.大跨度的琶音演奏技巧,第52小节所示,双手开始有了三个八度的距离,双手的反向与巨大的音差使得在听觉上有了更大的张力,节奏在这里可以稍微拉宽,与谱面上配合使得音乐具有更强的张力,但是在这之后需要马上渐弱并且转入降E大调开始向展开部过渡,突然的渐弱也给了听者在脑海中上有了回味的感觉。而且李斯特似乎也有意在作品中多次运用这样双手八度大跨度的反向行进来使手臂的灵活性得到训练。

5.对多声部时旋律声部与伴奏声部区分的技巧,左右手相对整齐发展,从85小节开始出现三声部的旋律线,主旋律出现在第一声部安静的音量使得简单的旋律线变得更加清晰,也更易于让听者铭记于心中。刚开始的8小节的主题并没有太多情感与力度上的起伏,只需要做了一点小的渐强与渐弱使音乐不那么单调,但是这样的宁静需要像暴风雨之前下在水池的几滴雨一样,虽然平静,但也暗示着之后“风暴”的来临,同时左手还是与第三段前半部分一样使用在第二拍后半拍的和弦音来暗示主题。

6.双手大跨度跳跃技巧,186-193小节这一段进入全曲对于触键精准训练最难的一段,右手不断的八度跳动的同时需要兼顾左手的旋律,并且演奏者的耐力也不如刚开始那般,所以这一段的技巧难度的攻克显得尤为困难,这一段刚开始可以以较慢的速度进入,然后进行加速与渐强,在到达顶峰时突然结束在193小节。在练习右手时可以通过单独对大拇指和小拇指进行跳音练习以达到精准触键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劳伦斯·克拉默,柯扬.李斯特音乐中的文学性[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01):93-98+127.

[2]曾立毅.李斯特《12首超级练习曲》的作曲技法与音乐内涵分析[J].中国音乐学,2012(04):113-117.

猜你喜欢

文学性狩猎李斯特
论《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诗词的吸收
后现代中国电影娱乐性对文学性的裹胁
《刘三姐》等经典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学性
虚拟的自由:创新与消解
狩猎还是偷猎
恐龙是怎么狩猎的?
秀逗原始人④狩猎惊魂
保持肃静
狩猎等
爱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