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儿童剧现状及发展方向浅析
2020-10-09汪慧敏
汪慧敏
关键词:儿童剧;群众文化;创作
儿童剧,是指以儿童及青少年为服务对象的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戏曲以及童话剧、神话剧、木偶剧、木偶戏、皮影戏等不同类型剧种的统称。[1]一部好的儿童剧,除了可以带给孩子快乐,还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自我、培养美感、认识世界。
东莞儿童剧发展现状
需求旺盛、演出市场红火。东莞,作为改革开放后崛起的新兴城市,经济水平相对发达,广大家长和青少年对儿童剧的需求非常旺盛,市场潜力巨大。东莞市区的四家主要剧场——玉兰大剧院、东莞市文化馆星剧场、莞城文化周末剧场、东城文化中心剧场基本上每周都会有儿童剧的演出,到了暑假,各剧场还会专门策划推出儿童剧演出季,以东莞玉兰大剧院为例,该剧院已经连续12年在暑期推出“打开艺术之门”系列儿童剧演出,让孩子们尽享国内外高水准儿童剧目,仅2019年暑期就准备了20多场儿童剧,其中不乏曾获得劳伦斯·奥利弗7项大奖、托尼奖5项大奖的伦敦西区原版音乐剧《玛蒂尔达》、上海木偶剧团的大型多媒体皮影戏《花木兰》、七幕人生制作出品的中文版《灰姑娘》音乐剧等精品剧目;东莞市文化馆每年暑期青少年艺术季,都会以低票价的方式,引进多部少年儿童喜爱的剧目上演。莞城文化周末剧场、东城文化中心剧场以及其他镇街如塘厦演艺馆、常平大剧院、石碣镇影剧院等也会定期或不定期的上演儿童剧,受到了家长和广大青少年的热烈欢迎。
校园儿童剧蓬勃发展。随着艺术教育的深入开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意识到了儿童戏剧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有不少学校将儿童戏剧作为特色教育来抓,组织本校师生创排儿童剧目。如莞城英文实验学校创排了大型儿童音乐剧《木偶奇遇记》,100多名学生参与演出,目前已巡演10多场;莞城步步高小学以校庆72周年为背景创排的音乐剧《步步高歌》,用戏剧的形式展现学校自建校以来的发展历程,讴歌了一代代教师坚守教育的精神;莞城实验小学推广戏剧教育,举办戏剧节,每个班都创排剧目参与演出,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对于戏剧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本土原创力量不断壮大。在引进外来儿童剧的同时,东莞也加大了对本土儿童剧力量的扶持和培养。东莞市文化馆自2017年启动了“星星儿童剧场”项目(后升级为“近剧离梦工厂”),以儿童剧创作、培训、排练、演出四位一体相结合,展示本土儿童剧新兴力量,挖掘和培养儿童剧编导演人才。每个月在东莞市文化馆实验剧场展演一部本土儿童剧目,先后推出了《书梦奇缘》《班级总动员》《豌豆公主》《月亮嬷嬷》《丑小鸭》等多部儿童剧,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家长、小朋友的一致好评。此外,还邀请了国际青少年及儿童戏剧联盟(ASSITEJ International)前秘书长伊维萨·西米奇前来开展讲座和戏剧工作坊活动,进一步开阔了东莞儿童戏剧工作者的视野、加深了对儿童戏剧的认识和理解。
东莞儿童戏剧存在的不足
纵观近年来东莞创作和演出的儿童剧目,在繁荣的演出背后,我们也看到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是题材同质化严重。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和观众的认可度,很多剧场在选择剧目的时候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经典童话改编的剧目,《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童话被反复改编和演绎,导致了题材同质化严重,甚至出现了同一时段几家剧场同时上演《灰姑娘》的情况。
二是本土原创剧目相对少。虽然目前东莞的原创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学校、社会机构也创作和推出了一批儿童剧,但与庞大的市场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各大剧场上演的儿童剧中多以外地专业儿童剧团所排剧目为主,本土儿童剧从数量上来说相对还是较少。
三是关注现实题材的少。大多数儿童剧都属于神话或者童话、经典故事题材,反映当代青少年儿童现实生活的作品较少,关注孩子们精神世界和心灵成长的剧目更是寥寥无几,从题材的丰富性上来说相对略显不足。
综合各方原因,笔者认为东莞儿童剧不足现状的原因主要在以下三点:
一是专业的儿童剧团少。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相比,东莞专业的儿童院团数量相对较少。北京拥有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中国木偶剧院、北京儿童艺术剧院;上海有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上海儿童艺术剧院、上海木偶剧院等多家国有儿童剧(院)团,这些院团历史悠久、拥有着深厚的儿童剧创作和制作经验,推出过一大批思想精深、制作精良、艺术精湛、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儿童剧精品,成为一代代人的童年回忆,为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儿童剧基础和艺术积累;同时以上城市都存在著为数众多的民营小型儿童剧(院)团,它们与大型国有院团相互补充、交相辉映,共同提升了城市的儿童剧氛围。
二是缺乏专业的儿童剧人才。无论是戏剧编剧、导演还是演员的人才储备上,都稍显不足;专业的儿童剧编导演更是少之又少。
三是对儿童戏剧的认识依然有待提升。儿童剧不同于成人戏剧,它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特色。它面向儿童,儿童心理的不成熟与知识体系的不完善要求儿童剧内容上的浅显,文化意识层面传递的简单化和可理解[2];此外,儿童有他们自身的认识和喜好,儿童剧应该要有一种游戏精神,带领着孩子们在“玩”和游戏之中来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在爱和温暖中来感知真善美。目前的很多儿童剧,要么过分浅显,追求娱乐性,用一些笑料和包袱逗得孩子哈哈大笑,台上台下满场互动,看似热闹好玩,却忽视了儿童剧的教育意义;要么过分强调教化功能,用高高在上的姿势,将成年人希望孩子知道的道理,一味灌输给孩子听,缺乏儿童剧应有的童真童趣,也得不到孩子的喜爱。
未来发展方向
综合分析,笔者认为,今后,东莞儿童剧未来应该在这几个方面下功夫。
打造本土原创儿童剧目,推动本土儿童剧发展。加大原创力度,打造富有东莞特色的儿童剧精品,为东莞的青少年和儿童们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孩子们的文化需求。
在题材上,可以经典童话改编、中华传统文化和东莞本土题材、现实题材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形成多元共生的格局。一是经典童话的改编。经典童话和名著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儿童剧创作的重要来源。二是中华传统文化题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鲜明提出了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的方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程的意见》,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儿童剧工作者教育和服务的对象是孩子,更加要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编传统文化题材的儿童剧讲好中国故事,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孩子们的心灵,培养孩子们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让孩子继承并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三是现实题材。我们的儿童剧可以多在现实题材上下功夫,关注当下孩子的生存状态,创作和推出一批关注现实题材、关爱当代孩子的儿童剧。
在表现形式上,鼓励追求儿童剧样式的多样化和多元化。除了目前舞台上常见的儿童话剧、儿童音乐剧、儿童歌舞剧之外,积极探索一切可能的艺术样式,如木偶剧、皮影戏、肢体剧、心理剧、舞剧、哑剧、黑光剧等等,来丰富儿童剧的形式,推动东莞儿童戏剧朝着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
挖掘和培养儿童剧创演人才,建立一支本土儿童剧创演队伍。通过剧目的创作和排演实践,挖掘和打造一支本土的儿童剧编导演队伍;开展各式各样的培训,提高儿童剧编导演的水平。尤其在演员队伍的培养上,除了成人的儿童剧演员外,还可以吸纳一批热爱表演的青少年儿童,通过演出实践,激发他们对于戏剧艺术的兴趣,使他们成为东莞儿童剧未来发展的后备力量。
引领儿童剧新风尚,引导全社会关爱儿童、关注儿童心灵成长。儿童剧是为儿童服务的,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儿童,不同于过去,他们有着更为复杂的内心世界,面对未知的世界有着属于他们的迷惘和好奇。未来,儿童剧应该更加关注当代少年儿童的心灵,关注少年儿童对于独立性、自主性的渴望,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他们的心理诉求,通过对儿童精神世界的深层把握和展现,引导家长和全社会都来关爱孩子、关注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儿童剧肩负着培育我们民族未来一代精神性格的神圣使命,一部好的儿童剧应该是兼具娱乐、艺术和教育的功能,是在思想性、娱乐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上都应该达到较高的水准。未来,东莞儿童剧,将更多的从儿童心理角度出发,在内容和形式上突出趣味和想象力,积极探索寓教于乐的新形式,力争能够推出一批兼具趣味性和思想性、为孩子们所喜爱的优质儿童剧目。
参考文献
[1]陈信茂.儿童戏剧概论[M]
[2]陆士桢,蔡鲁南.谈儿童剧的作用——看儿童剧<绝对小孩>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官网www.cnt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