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性别分工下的家务劳动及其对女性的影响

2020-10-09张苗雨

时代人物 2020年15期
关键词:家庭成员分工家庭

关键词:家务劳动;性别分工

作者简介:张苗雨(1994-)女,汉族,陕西西安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西方各流派的女性主义者们都十分关注社会中的男女地位平等问题,如男女是否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工薪待遇是否公平等等。常被忽视的是,女性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实则也是她们在社会环境中所处境地的真实写照。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抨击了资本逻辑下的性别分工,运用剩余价值说和唯物史观学说来分析家务劳动及其价值,使得家庭中的女性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

性别分工对家庭格局形成的影响

历史角度。反观历史过程的发展,两性地位的变化势必与其创造的生活资料价值多少有直接关系。原始社会时期,生育为女性带来至高无上的地位,简单的采摘工作也无需依赖男性去完成,在这一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时期,女性被人十分地尊重。但是,男子在体力上的优势很快便随着生产工具的出现及农耕文明和畜牧业的发展显现出来,打造工具、开荒种地、养殖大型牲畜等工作都需要依赖男子来完成,而女子除了生育之外便只能从事简单农耕、洗衣做饭等工作。这样的家庭分工方式一直延续到近现代资本主义时期,男性依然是工厂和大工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也使得男子成为家庭生活资料的创造者,依靠自身的经济实力支配着家庭。而原本为女性带来至高地位的生育功能,怀孕、分娩、养胎时期反倒加强了女性的生理弱势,使得女性被排斥在资本主义生产之外,由此,家庭中的女性陷入到更为糟糕的境地。

资本角度。资本主义生产是接纳男性而排斥女性的,这样工业资本主义就相当于将社会生产和家庭生产彻底分割开来,参与到公共生产领域的男子能够通过劳动赚取负担自身及家庭的物质资料,而女子则被禁锢在家庭领域之中,负担琐碎繁重的家务劳动。另外,为满足资本增加剩余价值的需要,资本家则需要由女性为男性处理好家务劳动和劳动力再生产问题,女性作为人类繁衍的承载者被更加严格地控制在了私人领域之中。而且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生产的重要性已远远超过繁殖的重要性,特别是剩余产品和私有财产制度的出现又使得家庭财产高度集中在男性手中,男性主宰着家中经济大权,如此,家庭中的男性对女性的奴役程度逐渐加深。

家务劳动的性质及特点

家务劳动指为自己及其家庭成员在内的家庭内部完成一定的家庭职能而进行的脑力和体力劳动。它包括操持全家的衣食杂物、生活物品的购买、生育孩子、赡养老人、缝洗衣物、美化房间等等。家务劳动为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社会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务劳动的性质。家务劳动具有双重属性,即私人性和社会性。其私人性显而易见地表现在:服务对象上,仅限于其家庭成员,不直接为家庭之外的人员服务,也基本不必考虑社会需要;服务范围上,仅限于人们休憩、生养孩子的场所——家庭领域内;服务性质上,负责事物则具体到每个家庭成员的衣食与温饱、居住环境亦或是家庭成员情感沟通等较为私人的问题。正是家务劳动这种特殊的私人属性,导致家务劳动的价值很难被人所认可,因为人们很难真正地认识到家务劳动间接性地对我们每个人乃至对整个社会的作用和贡献。

家务劳动具有间接的社会意义,其常常被忽略的社会性具体表现在,家务劳动的承担者平日里采购食物、做饭、洗衣,同时负责照看孩子,这些劳动虽不能够直接为社会创造出物质资料或精神资料,却间接地为家庭成员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家庭成员更好地为创造社会价值提供了营养供给站。同时,女性在家庭中照看和负责孩子的教育也间接性地为社会提供了合格的劳动力,为社会发展过程中劳动力的更际做出巨大贡献。简言之,社会劳动者为社会而服务,而家务劳动者则为这些劳动者更好地服务社会而服务。家务劳动是社会劳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绝不是一种狭隘的仅贡献在自身个体家庭之中的劳动。

家务劳动的特点。家务劳动作为一种私人范围内的活动,具有与一般劳动不同的特点:家务劳动与家庭同时产生,始终伴随着家庭发展而存在;家务劳动的时效性很短,总是“一经生产便被消费”,甚至是“边生产边被消费”;家务劳动与社会的发展处于半隔离状态,封闭性强,其价值也只能在家庭成员的认可中得到体现;家务劳动具有自然醒和非商品性,也可以说换言之为无偿性,家务劳动者总是义务性地付出着家务劳动且得不到物质回报,这也是从事家务劳动者无法得到公正对待和尊重的重要原因。

家务劳动的性质和特点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从事这种劳动的主体者(即女性)无法获得公平的对待和尊重。女性在家庭领域之中付出着和男性在公共领域同等的体力和心力,

三、性别分工下的家务劳动对女性的影响

性别分工下的由女性承担家务劳动也是私有制下父权制在作用的结果。“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格局的直接获益者是男性,最终获益者无疑是资本家。被家务劳动束缚在家中的女性不仅遭受着家庭和社会的压迫,这种特殊性质的劳动本身对其女性自身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家务劳动的封闭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女性变得狭隘。被认为是女性分内之事的家务劳动,其特有的性质和特点对家务劳动者有着特殊的影响,这些影响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女性。

无偿的劳动和很少得到他人认可挫伤女性的自信心和自尊。马克思认为,人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而家务劳动不仅将男性与女性分别搁置在公共生产领域和家庭私人领域,还阻碍了女性之间的交流互通,这近乎于抹杀掉了女性的社会属性,使得女性容易眼界狭窄,社交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同时,女性长年被束缚于家中,少有机会接触外界社会,无法开阔眼界、感知新的东西、学习新的技能,更无法创造社会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加之自身所付出的无形的家务劳动得不到家庭成员认可,又在生活资料上不得不依附于男子受其支配,丧失生活独立性,女性便很难找到自我价值,从内心认可自己,人生态度易消极懈怠。在这样的情况下,女性便更屈从于男性的奴役,顺从这种男尊女卑的不平等不自由不和谐的生活方式。

女性遭受异化。尽管没有参与到资本主义生产之中,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长期从事单一的家务劳动,女性也难逃如同男性工人一般的异化的命运。承担家务劳动的女性,一方面,要保证家庭之中有稳定的生活资料来源,这样就造成在男性无法满足家庭开销的情况下,女性在肩负沉重的家务劳动的同时还要投身到生产工作中去赚钱,做到工作、家庭两者兼顾;另一方面,参与到公共领域生产的女性,不得不一直学习新的技能,以防止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最终如同工厂中的其他工人一样,她们已不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只不過是为资本服务的工具。同时,女性的个性化被抹平,无论在父权制下,还是在机器和生产面前,她们都只能被动地服从于一切支配,失去独立性、自主性和女人特有的灵性。

性别分工下的家务劳动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女性遭受压迫的表现之一,要消除表现必追溯其根源。解放女性是要将女性从家庭和社会两个层面之中解放出来,女性要掌握自己的话语权,实现平等与自由。这就要重视女性在工人阶级队伍中的力量,发挥女性在推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将实现女性解放和人类解放结合起来,消除性别分工和私有制,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让女性投身于公共领域的共产主义生产中去,女性自身的价值才会得以充分体现,得到社会的认可。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妇女运动就可取得成功,需要男性与女性携起手来,共同为人类解放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

参考文献

[1]秦美铢.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2]李银河.女性权力的崛起[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3]禹燕.女性人类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4]邱仁宗.女性主义哲学与公共政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陈英,陈新辉.女性视野——女性主义哲学的兴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分工家庭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身体传送带
你熟悉“成长经典”吗
家庭“煮”夫
小蜜蜂
马克思分工理论研究述评
国际分工是一个不断走向深化的过程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