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0-10-09董星

关键词:任务驱动情境教学高中历史

董星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强调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吸收知识为主动建构知识,教学中做好教学目标的确定、任务情境的创设、完成过程的评价三个任务驱动教学核心环节,将其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任务驱动;高中历史;情境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6-083-2

为改变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学生被动学习偏多的问题,高中历史教学中“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方法已经被普遍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变被动吸收知识为主动建构知识。

任务驱动教学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任务,通过系列任务达到串联整个课程的效果,任务成为课程的主线。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预设情境导入课程,布置任务推动课程,辅助学生不断完成已有任务及生成问题任务,从而完成教学目标,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教学进行时,学生了解并主动进入设置成任务的学习情境中,产生完成任务的动机,提出和探讨完成任务的方法,生成新的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及教师辅导,完成各项任务,进而实现自我知识体系的建构,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务驱动教学中,做好教学目标的确定、任务情境的创设、完成過程的评价三个任务驱动教学核心环节,将其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明确教学目标,分层驱动有方向

高中历史教学应紧紧围绕着课程标准、考纲、教学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展开,依标依纲施教。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依据课标、考纲及《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说明》的要求,结合相关教学内容与本课教学联系的紧密程度,进而分层设计确定相应课程的教学目标。

1.以课标、考纲及考试说明中与施教课程直接相关的内容为依据,确定施教课程需要掌握的核心基础内容为教学的第一层次目标,即知识考核类要求目标。对于基础知识目标的驱动教学应侧重于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2.历史教学时需要将各教材的知识内容打通,帮助学生做好知识的关联和迁移。在教学设计时,以培养和锻炼学生获取信息、运用知识、阐释事物和人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的第二层次目标,即能力考核要求类目标。

3.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的要求,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习得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依此确定课程教学的第三层次目标为素养考核目标,即学生能够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理解不同时期历史变迁与发展的基本脉络,运用史料实证的基本方法,对历史事物和事件做出正确的解释,体会历史变迁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巧设情境任务,内驱学习有动力

任务驱动教学中,强调通过一定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形成促使学生完成各项课程任务的驱动力。依据课标等确定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对教学任务的主观理解,往往是高度的、抽象的、概括的。具体到三个层次教学目标,第一、二层次知识和能力类考核目标,会出现数量过多、分布分散的问题,而第三层次素养考核目标,会出现理论性过强、考核要求过高的问题。直接由教学目标出发,未进行一定设计而实施的教学,很难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驱动力,教学的效果势必受到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建议使用情境任务教学策略,寓教于境、化繁为简,提升学生的学习原动力。

一方面,可通过主线情境任务,解决知识和能力要求考核数量过多、分布分散的问题。历史知识源于具体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依托一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承载教学目标,进而实施教学,能使教学更加生动化、形象化,也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譬如可以设计以社会热点事件为情境的主线任务,以社会热点事件为背景,以相关的课堂知识和能力考核要求为主干,通过材料、表格、图片等为辅助,以问题链式的设问为串联,在师生主线情境的教学有效互动中,达成教学目标设计的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

另一方面,通过主题情境任务,达成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时空观念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历史课堂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更应强调对已有知识的实践与运用。诸如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等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历史核心素养要求,可以通过平时教学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去接受和掌握,但也可在教学环节中通过创设专门的主题情境任务,如考古现场、博物馆游览、历史剧表演、辩论会等情境,利用主题情境任务的强化教学,以达成核心素养要求的掌握。在任务驱动之下,学生通过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达成任务的学习实践,不仅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利于学生自我解惑及自主学习能力的修正和提高,更助于进一步激发其内在的学习驱动力。

三、做好评价反馈,习得素养有成就

在任务驱动下的教学,不应该满足于学生对已有知识的重温与巩固,更应该培养学生在任务驱动下,生成新知识,习得新素养的能力,而恰当的时机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及时进行正面的评价反馈。教师对个别学生的正确回答进行肯定,是最常见的正面评价反馈,而在班级整体教学环境中,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可就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学生之间的展示、讨论和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对自己完成任务的程度有更清楚的认识,也能学会对他人观点的理解、分析、欣赏和接纳,从而实现正面评价激发学习动力效果由个体到群体的转移。

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计反向的评价反馈,同样起到正面激励的作用。通过问题链,教师就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不断的追问,对于学生给出的正确答案进行及时的正面反馈,通过板书、表格等形式将学生之前一系列问题的答案进行及时呈现。同时教师利用设计的综合性或针对性的问题,将之前呈现知识中的问题暴露出来,明确对于学生知识理解的错误进行评价反馈。此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应用已学知识对已呈现的问题进行总体性的思考,自我设疑设问,发现基于原有思考模式下的错误,进而进行任务的再思考与处理,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自我修正、整体性思考等历史学科思维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应设计相关反馈环节,让学生通过自我或班级群体发现课堂中出现的生成类问题,如学生及班级群体未自主发现,也可通过强调、圈划、设问等方式提醒学生,帮助学生发现并解决相关生成性问题,这同样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激发合作学习热情以及群体习得成就感。

对于专业知识领域,学生自主解决难度较大,这时候的任务驱动教学,教师可以适当引导,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反馈。比如史料实证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呈现史料实证问题的专业解释,帮助学生掌握解决任务的方法,随后及时针对训练进行强化,再配以现实性的情境和任务,譬如考古现场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科学判断或听取其他同学的正确分析来一起完成任务。这时,已经不用老师再做评价反馈,学生已能够自主完成对任务实施结果的评价,也是对自己建构知识情况的评价。

总的来说,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到历史复习教学中,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形成评价,培养素养,将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聂幼犁.中学历史教育论[M].学林出版社,1999.

[2]朱煜.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朱世光.高中历史复习教学要抓好四个环节[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1期.

[4]陆乔羽.任务驱动下的情境教学探讨——以“国共十年对峙”教学片段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9年第7期.

[5]夏艳芳.基于史料研读的教学实践研究——以“宋代经济的发展”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年第2期.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浙江 湖州 313018)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情境教学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