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时期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机制研究

2020-10-09康彦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9期
关键词:特殊时期工作机制高校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一则辅导员工作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了高校辅导员面对此类事件时该如何处置,并进一步引出在特殊时期高校网路舆情引导的工作机制。

关键词 特殊时期 高校 网络舆情引导 工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生活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高校大学生群体更成为网络生活和网络舆论的参与主体。因此,如何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特殊时期,就显得至关重要。

1案例简介

2020年5月中旬,在学校官方微博的评论区内,每天都有同一人发表评论并@学校官方,评论内容主要包含三点:何时开学?是否可以返校?住宿费是否可以退?由于这样的“每日一问”持续已有一段时间,为了不引起更大的网上舆论,学校相关部门通过技术手段查询到发表评论的为学校某学院大三的学生,并将情况反馈给该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希望找到该生做好舆情和学生思政教育引导工作。收到反馈后,学院党委副书记第一时间找到辅导员,经仔细辨认,确定该生为学院大三学生小赵。

辅导员通过电话进一步了解事情发生的经过和原委后,得知小赵在学校官微上的“每日一问”并不是有意而为。学校迟迟未通知除毕业年级外其它年级学生的返校时间,加之小赵正处于三年级下半学期,正是准备考研复习的关键阶段,返校的未知和在家复习的茫然无绪,让小赵时常处于焦虑的状态,这才导致其寄希望于在网络环境中引起学校官方的重视,加快学校对其他年级学生返校的安排。

2案例处理思路

2.1理解学生,了解原因

该案例中,辅导员没有一上来就指责小赵的行为,而是耐心细致的询问小赵这样做的原因,了解其行为背后深层次原因和真实诉求。从与学生的第一次沟通开始就化解学生内心的紧张情绪,并通过谈话,化解和转移对学校的不满,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2正面引导,做好解释

对特殊时期的政策和学校的通知、安排进行系统的梳理,详细向学生进行解释说明;并且告诉学生她目前的行为还未造成大的网络舆情,应立即停止目前的行为,引导学生通过合理的渠道表达个人诉求。

2.3家校联动,做好规划

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首先联系学生家长,简要介绍情况,希望家长能配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其次,联系班级学生干部和与该生关系好的同学,建立帮扶小组,帮助学生化解心理焦虑;再次,帮助邮寄该生学习物品,并定期联系学生,了解其诉求;最后,帮助制定学涯规划,明确未来的目标和方向,并告知学生学校心理中心联系方式,科学、合理的化解学生特殊时期的心理问题。

2.4完善机制,追踪进展

建立一支由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组成的网络舆情监控队伍,及时发现并上报出现的网络舆情,在今后做到早发现、早引导、早处理,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避免造成更大网络舆情事件。同时,持续追踪该事件在网络的发酵进展,一旦有扩大并造成负面影响的趋势,应立即上报学校相关主管部门,采取进一步措施来防范化解事件影响。

通过上述的工作方法,学生小赵认识到了在这次事件中自身的问题,再没有发表过类似的言论,心理狀态平稳,年级内也再没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小赵也已经逐渐适应了在家学习的氛围,积极参加网课学习和认真准备考研复习,并定期向我汇报个人情况。

3舆情引导工作机制

3.1坚守“第一时间原则”

学生对于不明确、不清楚的事情都会出现心理预期情况,如果没有及时得到相关的答案或没有得到具体的说法,他们就会主动寻找其他的解释。在该案例中,正是由于学生迟迟没有得到相关答案和明确的说法,才主动寻找网络诉求平台。这也给广大学生工作干部敲响了“警钟”,平时工作中应该建立一支可靠的网络舆情和网络评论监控队伍,及时反现并降低不良舆论带来的影响。

3.2掌握舆论主动权

网络舆情一旦发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应该第一时间主动出击,掌握舆论发言主动权。该案例中由于还未在网上造成负面的影响,因此,只做了及时控制学生继续网络评论的措施。但是,如果制止学生继续发表评论后,事件仍然在网络持续发酵,那么应及时作为,通过官方正面回应、跟帖、评论等方式,形成舆论合力。

3.3提供诉求平台,健全诉求机制

大学生阅历不足、缺乏经验和看待事物片面性的特点容易将群体效应点燃并扩大,进而形成难以控制的网络舆情甚至舆论危机。该案例中由于发现和介入的时间较早,还未造成较大影响,但尽管这样,该生班级也出现了极个别学生间接或直接表达不满情绪。因此,学校和学院可以通过设立网络意见箱、建立意见收集小组等平台了解学生关注的问题,并积极解决,避免学生因诉求机制不完善而产生不良情绪。

3.4加强学生网络素质和网络行为教育

通过辅导员、班主任、思政教师和任课教师的日常教育和引导,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八不”行为规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网络道德根植于学生内心,自觉提高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从而杜绝不良网络行为。同时,通过举办多种类型的活动,增强大学生对网络舆情事件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网络素质。

作者简介:康彦(1988.11),男,汉族,甘肃兰州人,硕士研究生,正科级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辜跃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舆情监管机理及应对策略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8):272+274.

猜你喜欢

特殊时期工作机制高校
特殊时期对于寻衅滋事行为的理解
谢飞电影风格与社会文化背景分析
身处“特殊时期”可以喝酸奶吗?
浅谈检律良性互动关系中检察机关工作机制的构建与优化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