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近代中国水利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2020-10-09李敏
李敏
摘 要: 近代中国水利史研究,重点之一是水利人物,主要以林则徐、李仪祉、张謇、周馥和孙中山等为代表;之二是区域,包括黄河水利、长江水利、淮河水利、其它河流水利和省区水利等五个方面;之外的其它问题还涉及水利技术、水利工程、农田水利、水利环境与经济、水利纠纷等。至于其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研究内容、方法及资料等方面。
关键词: 近代中国;水利史;区域史
【中圖分类号】K928.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27.286
随着人们对当前水利建设的重视,近代中国水利史研究日益突显其重要性。近代中国水利史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当前人们对其问题的研究或论述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尚存诸多的不足。笔者试图从水利人物、区域研究等方面对近代中国水利史的研究进行梳理,以总结成果,发现问题,进而推动相关研究走向深入。
1 水利人物
对水利人物的研究是当前近代中国水利史研究的一个热点,主要涉及林则徐、李仪祉。
1.1 林则徐
林则徐对我国近代水利贡献巨大。兴修江南水利方面,汪志国指出在修建海塘工程时,林则徐亲赴实地勘察,督工修建;在治理三江水道时,林则徐认为三江水道淤塞为害巨大,主张三江水道疏浚工程必须赶紧动工。治理运河和黄河方面,林则徐让治下官员疏浚运河水道,以保证漕运畅通;并亲自查验黄河河务,拟定治黄方案。其治水特色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实际,事必躬亲,勤政负责;二是重视赈灾济贫;三是重民思想。陈立平指出林则徐的水利著作中体现了重视农田水利的思想。
1.2 李仪祉
在水利建设及治水贡献方面,近代水利学家李仪祉当执牛耳。姚远等指出,在1928-1930年,李仪祉筹划白河、黄河水利事宜,设置黄河水文站,亲赴淮河上、下游查勘,并视察运河,拟定导淮计划,设计杭州湾新式海塘。李仪祉一生水利著作颇丰,主要包括《水利概括》、《水功学术》、《西北水利》、《华北水利》、《黄河水利》、《江淮水利》、《水功学》、《农村建设》等,这些著作为我国近现代水利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水利思想方面,李赋都等指出,李仪祉创造性地提出“以工代赈”和“总自然之论”思想,其中“总自然之论”思想是在总结前人、放眼世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 区域研究
近代中国水利史研究从地域空间上涉及黄河水利、长江水利研究方面。
2.1 黄河水利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近代以来人们的生产活动对黄河的影响已远远超过前代,对黄河水利的关注日甚一日,所以目前已有研究近代黄河水利的文著都超过其他河流的研究。关于黄河治理方面,谢堂银在其学位论文中指出,光绪十三年郑州黄河花园口堵筑时间长,难度大。前后堵筑长达四个月,河南两万民夫在此期间连续五次重新堵筑。张骅指出,对黄河的水土流失治理,李仪祉强调应以中游为主,要面上治理与支流水库工程结合。陈立平指出,林则徐首次提出要在黄河中游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的主张。
2.2 长江水利
近代长江水利研究主要涉及防洪建设和水利工程规划。防洪建设方面,徐凯希指出,张之洞来鄂之初,即奏准架设武汉至襄樊电报线路,以期信息灵通,随时捍患救灾。其后数年他多次通令各有堤州县,加意赶修堤防,开除排渍。尹北直等指出,李仪祉对长江的治理提出3个方略,一是减洪;二是蓄洪;三是截弯取直。水利工程规划方面,章云认为孙中山特别关注长江流域水力资源的利用,率先提出了兴建三峡电站的构想。卢勇等特别提到张謇的“治江三说”理论:一是为治全江计应呈政府,联合湘、鄂、赣、皖、苏五省水利人才,设立长江委员会,以南京为会所;二是由湘、鄂、皖、赣四省遴选优秀知识青年四五十人进河海工科专门学校学习;三是为江苏计,境内长江干流宜作统一规划,分段治理。这一理论对后来长江整体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其它问题研究
上述问题之外的近代中国水利问题研究,还有水利技术、水利工程方面。
3.1 水利技术
水利技术的改进和提高,表现之一是水利灌溉技术。李赋都指出,李仪祉建议在黄河干流建筑高堰,以水利发电,利用黄河本身的动力发展汲水灌溉;对于宁夏水渠,主张在青铜峡筑渡桥,设活动堰操纵黄河水面;另外用田间截留地面水等主要办法,实行沟渠和阶田之制。表现之二是水利工程修筑技术。王建军指出,1930年前后陕西名渠的建设,均以近代科学为指导,采用新式勘测手段;普遍使用了钢筋、水泥等新式建筑材料;打桩机、碎石机、混泥土拌合机、抽水机、钻探机、钢壳推动机、发电机、气后机等新式机具得到广泛应用。吴军等提到,在河套地区,土地商人先向蒙古王公承租土地,然后投资开渠开荒。土地开垦之后,有两种耕作方式:一种是设置“公种”(大牛犋)和牛犋雇工直接经营;另一种是将土地转包给别的农户耕种,地商收取地租和承租。
3.2 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方面的研究,内容之一是工程构成。张天政认为,近代宁夏水利工程可分为河工、渠工、退水沟工。之二是土地利用方法方面,张骅认为,李仪祉在近代黄河治理强调培育坡耕地、培植森林、广种苜蓿、改良盐碱荒沟荒滩具有很大的生态工程价值;治理方式上,李仪祉的层层设防,坡、沟、川、滩分层治理对水利工程地形选择上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在泥沙利用上李仪祉提出的保、拦、排、淤四法对后来水利工程泥沙处理提供很好的范例。之三是渠坝建设工程上,王建军等认为,李仪祉主持修建的陕西泾惠渠就是一个典范。该工程建筑物有拦河大坝、节制闸、退水闸、桥梁、跃水、斗门、涵洞、渡槽、滚水、退水坡、倒吸洞等782座。
4 结语
综上可知,近代中国水利史研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成果不菲。不过,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其背后所隐藏的不足。但是笔者相信,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新史料的发掘,新方法的运用,中国近代水利史的研究定将不断地走向深入,达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赵亮.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节能驱动机制与多目标优化策略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2] 张珉.绿色节能建筑施工管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7.
[3] 袁博.融合古今中外:近代中国水利文化的考察[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30(01):24-28+3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