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代错银铜牛灯镶嵌工艺与工具的考察

2020-10-09刘治国

艺术大观 2020年14期
关键词:热处理

刘治国

摘 要:作为本研究的前期内容《关于汉代错银铜牛灯的制作技术研究—制作技术研究的重要性》中已经对本研究的必要性做出了宏观的阐述。而从本论开始,着重针对汉代错银铜牛灯庞大的制作体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微观叙述。错银技术作为本论的切入点,并根据推论设定铜牛灯错银制作中所需工具种类,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制作实验来进一步论证其推论的可行性,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奠定基础,最后试图通过整合阶段性成果最终解读汉代青铜灯具的制作技术。

关键词:错银;开槽;錾;热处理

中图分类号:J5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4-0-02

古代青铜器的制作工序基本上可分为,采矿、冶炼、制模、制范、烧范、浇筑、打磨、后期处理等一系列复杂的制作流程。由此可以看出,汉代错银铜牛灯的出现已经可以充分证明我国古代金属加工工艺不可替代的高度。然而古代青铜器所呈现出的形态又不仅仅是技术层面能够全面诠释的,它又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对信仰的解读、对权力的敬畏、对审美的理解等更加深层的中国文化符号。因此,如此庞大的青铜器制作体系以及青铜文化自身所产生的意义在世界众多科研领域都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1]

就本论而言,我们很难全面地对汉代错银铜牛灯进行全方位的技术解读,因此本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上述所提到的后期处理阶段,即错银环节的技术分析,此内容会着重针对铜牛灯表面纹饰的制作进行阶段性阐述,其目的也是期待在阶段性探索中发掘出深度。作为研究方法,笔者将借用科技考古的思维方式,在研究过程中不仅对错银铜牛灯的错银技术进行理论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的制作实验来进一步论证理论内容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从而得到信赖度更高的论证结果。[2]

一、镶嵌法

错银技术与错金技术统称为错金银,古代又称金银错。是对古代青铜器的各种器型表面进行装饰的一种手法。根据目前考古资料的分析,错金银的技法基本分为两类,一类称为“涂画法”,顾名思义是将装饰金属通过涂刷的方法在青铜器表面形成装饰。利用汞将金融化制成半液态“泥金”,将泥金涂刷在青铜器表面加热,待汞蒸发后形成固态金附着于器物表面从而达到装饰效果,此方法又被称为“鎏金”,装饰材料多以金为主,因其附着层较薄,青铜器表面无须开槽便可直接涂刷进行装饰。

另一类方法相对复杂,被称作“镶嵌法”。这种方法基本上分为五个步骤,首先青铜器铸造成型后打磨去除其表面氧化皮层,然后在光滑的青铜器表层绘制镶嵌纹样,根据纹样选择相应工具在青铜器表面进行开槽,将金或银嵌入槽内,最后打磨抛光。从制作痕迹上分析,本论中重点阐述的汉代错银铜牛灯的器身表面有明显的开槽痕迹,由此判断其装饰技法就属此类方法,即“镶嵌法”。

另外,利用镶嵌法在青铜器表面实施装饰的另一个前提就是,嵌入金属普遍要比青铜器本身材质软。正因如此我们经常会在以往的青铜文物中发现嵌入金属多以金、银为主,并且金、银的纯度相对较高,因为较高的金属纯度才具备质地软,延展性佳的特点。而青铜器本身,为了满足铸造加工的需要,将铜、锡、铅等其他元素按照一定比例溶解,如此可以降低金属的熔点增加浇铸时金属的流动性从而可以更好地充型。然而锡金属的加入会使合金比纯铜的硬度高出很多,并且伴随锡金属的比例上升金属硬度也会随之上升,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镶嵌开槽等加工工艺,对于工具的要求是极高的。

二、錾

在我国,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铁,铁的锻造技术对兵器以及工具的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也正因如此,大量加工工具的革新为“錾”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錾”根据加工需要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凿刻石头的石錾,另一种就是金属工艺领域中使用的金工錾,本论中所提及的就是这种錾。其使用方法多为一手持錾一手持锤,持錾手主要控制錾的施力方向,另一只手持锤通过敲打而实现凿、刻、挤、压、削等加工手段。金工錾一般来说没有固定的形式和标准,它是由工匠根据具体的加工要求而制,同时它还会受到地方、流派、时代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风格。在传统的基础上后人还会不断加入自己的思考,从微妙的变化中反映出每位工匠不同的性格。[3]

三、漢代错银铜牛灯镶嵌纹饰与錾的关系

观察汉代错银铜牛灯的镶嵌技法相对单一,纹饰主要以平镶嵌为主,本论中所提及的平镶嵌即镶嵌纹饰高度与器身表面高度一致。从纹饰上来看点、线、面、结构并存,龙、凤、虎、鹿神兽造型兼备,主要以线性结构为主,另饰有流云文结构多样,三角纹、螺旋纹长短粗细不一 ,直线与曲线交替出现。根据纹样的形式分析,我们可以推测出要满足铜牛灯的镶嵌工艺最少要具备以下三种錾的要求。

首先,开线槽錾。此类錾因刀头如同剑头形状又被称作“剑头錾”。剑头錾的刀口宽度一般与嵌入金属丝的直径相等,金属丝的直径越大刀口宽度越大,直径越小刀口宽度越小,因此剑头錾是根据嵌入金属的具体情况而制定尺寸的。另一方面剑头角度的大小也不是恒定的,剑头角度的大小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第一个因素是被开槽器物的硬度,决定了剑头角度的大小。就本论而言铜牛灯材质的软硬程度首先决定了剑头角度的大小。根据前述所示,青铜中因为含有锡金属成分所以材质较硬,因此剑头角度要增大以便于增加錾的强度。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开曲线槽的拐角大小,也决定剑头角度的大小。如果线槽多以直线为主,剑头角度可略小,锐角的刀头会使线槽更容易呈直线,但开槽的深浅较难控制。如本论中曲线槽较多的情况我们须将剑头角度调大,这样可以更加有利于錾的曲线运动,但角度越大越不便于控制錾的行进方向。因此要想得到最适合的剑头錾,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剑头角度来获得最佳效果,在不同情况下也可以准备不同开角的剑头錾来完成更多不同的镶嵌工作。

其次,“平切錾”,平切錾主要用于大面积的开槽和调整槽壁的燕尾。大面积开槽先利用剑头錾沿纹饰的边缘开出轮廓线,在线内利用平切錾将多余部分削掉,开出等深的镶嵌槽。开槽结束后再利用平切錾沿槽的边缘向外开出燕尾状,这样可以使嵌入金属不容易脱落。平切錾的刀口角度与剑头錾理论相同,材质较硬的青铜铸件开槽时,可以适当增加开口角度以便提升錾的强度。

最后,在开槽结束后,利用平錾将嵌入金属挤入槽内。平錾的錾头也可以分为光头和麻頭,本论中使用的为麻头。平錾的錾头面积也要根据不同镶嵌情况而定,錾头面积小会增大单位面积的冲击强度,但在镶嵌大面积纹饰时因嵌入金属局部受力过大会导致嵌入金属变形甚至脱离。

镶嵌工艺的载体结构对于镶嵌制作影响极大。所谓载体就是指镶嵌工艺在什么样的造型结构上实施。载体的样态大致可分为平面和立体两类,平面结构的载体在实施镶嵌工艺的过程中相对简单,在平面的载体上进行镶嵌时不必过多考虑嵌入金属的拉伸尺寸,基本上与开槽尺寸相等时都可以顺利嵌入。然而立体结构的载体与平面载体相比,情况恰恰相反,在镶嵌工艺的实施上就困难了许多。

汉代错银铜牛灯通体为立体结构,除灯罩外灯体各处都布满镶嵌纹饰,纹饰随着灯体不同结构分布。分布结构基本分为两种,一种为单向曲面结构,如导烟管直管部、底部托盘等管状结构,另一种为双向曲面结构,即球面结构,如牛身各部位、导烟管转折处等。两者相比,球面结构载体在镶嵌实施评估中难度会更大。

四、热处理

錾制作一般要经过正火、淬火、回火三个阶段的热处理后才能使用。为了便于錾的切削成型,首先要通过正火来释放金属应力,降低硬度,提高延展性。正火是将金属加温到一定程度后置于常温下自然冷却,由此可以获得更加细腻的组织结构便于加工。成型后的錾要得到相应的强度就必须要进行淬火。淬火是将金属长时间保持在一定温度下,置入水或油中,使其快速冷却从而增加金属硬度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改变金属硬度的同时也会增加金属的脆性,为了降低金属脆性接下来一定要进行回火工序。錾的回火是在常温以上600度以下的范围内,对刀头上部大约5mm的位置进行加热,当加热处出现蓝色斑痕时说明回火完成,此蓝色斑痕如果到达錾头刀刃部,会出现正火效应说明回火失败。

五、结束语

以上制作实验的选料均为碳素钢,为了便于开槽,有刀刃的錾如剑头錾和平切錾还要在水磨石上进行打磨开刃,打磨过程中也是对开刃角度进行微调从而获得更顺畅的切削感。本论就汉代错银铜牛灯的镶嵌纹饰分析出所用錾的种类,并从理论角度试析了各种錾的结构与制作工艺。在紧密围绕理论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制作出了各类錾的实物,在测试环节也基本满足本论中铜牛灯镶嵌的相关要求。

参考文献:

[1]史树青.我国古代的金错工艺[J].文物,1973(06):66-72+79-80.

[2]安娜斯塔尼亚·杨.首饰材料应用宝典[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3]李学龙,杨伟林,王金灿.新华白族手工银铜器制作[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热处理
热处理工艺对7075铝合金FSW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铁路货车用铸钢件连续式热处理中“同炉同窑”必要性的探讨
探析热处理设备现状及节能环保技术运用展望
35#钢锻制大型滚圈热处理工艺优化及热处理变形研究
浅谈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与技术展望
大口径镍基复合管的焊接
技工院校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技巧
开放式化学实验设计
高温处理后C/SiC点阵结构复合材料压缩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