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广场设计中的情感营造
2020-10-09郭嘉悦
郭嘉悦
摘 要: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今天,城市广场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現,但由于对情感关怀的缺失,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本文通过对设计理论的研究以及具体案例的分析,提出以关注使用者的情感需求为前提,以改善空间尺度、广场设施、景观小品等广场设计因素为手段的设计策略,为将来的城市广场建设和改造提供一些有效建议,提升居民生活的幸福感和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
关键词:城市广场设计;情感关怀;南京鼓楼市民广场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4-00-03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建筑密度的城市环境中,城市广场的重要性已十分突出。然而,伴随着城市广场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些问题,空间组织无序,功能配套不完善等。这些问题的原因指向了一个共同的矛头——设计过程中对于情感关怀的缺失。本文基于情感关怀这一讨论重点,通过对城市户外公共空间中人们的情感诉求的理论研究,结合在南京鼓楼广场的实地调研成果,从情感关怀的角度提出能够提高广场活力,改善城市广场建设现状的设计策略。
一、城市广场概述
城市广场是由建筑物、道路或绿化地带围绕而成的公共空间。有“城市客厅”的美称,不仅能够满足人们休闲、社交、娱乐等需求,也反映着城市的文化和精神,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一)城市广场的分类
由于城市广场的不断发展,城市广场的分类方式随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而略有不同。其中最传统且运用最广泛的是通过定义城市广场的使用性质将其分为: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等[1] 。市政广场是政治集会、政府重大活动的公共场所,比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纪念广场的主题性较强,通常以纪念重要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主题,典型的纪念广场有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交通广场通常是为了解决复杂的交通问题而设立,如郑州火车站东广场对于解决郑州火车站前人流集散、交通过渡等问题提供了很大帮助。
(二)城市广场的组成要素
目前普遍认为,城市广场空间的组成要素为基面、边与家具。基面既是广场建设和广场造型的基础,承载着广场平面的分布形态。尺寸、色彩、地形、肌理等都是描述与评价广场基面的重要元素。其次是广场的边,根据广场周围的环境而变化,既可以是一幢高大的建筑,也可以是一列列成排的树木。由于人们在广场里的活动基本以坐立行走为主,所以视野中立面元素的围合就显得格外重要。最后,广场中的家具,就是雕塑、艺术品、植物等,这些元素较为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感受和行为,适宜的放置家具可以使广场更加充实,更富有艺术性。
二、城市广场中的情感诉求
(一)城市广场承载的户外生活
广场上的活动是复杂且多样的。扬·盖尔将人们的户外活动划分为三类: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2]。其中,上学、上班等,这一系列由于生活所迫而必须完成的活动都可将其归为必要性活动。这一类活动往往与承载着它们的广场影响不大。而自发性活动就并非如此了,坐在草坪上晒太阳,在树池上小憩上,这些活动常常发生在适宜的户外条件下,且人们意愿去做。与广场的物质环境有一定联系,当广场空间的质量不理想时,自发性活动发生的频率就会减小。社会性活动是指人在公共空间中与他人产生互动的各种活动,其范围更加广泛。
(二)户外活动中的行为特征
人们在广场活动中,根据人们的习惯性心理,所处的空间需要满足舒适性,领域性等基本条件,直接关系到城市广场的使用率;根据人们的行为规律,走捷径、依靠性(边界效应)、人看人(围观)等行为习惯应当在设计过程中被考虑[3]。
此外,不同的人群对于环境的要求也不一样。以年龄将人群划分为儿童、成年人、老年人三类。老年人一般喜欢安静,有阳光的角落,需要能够与他人互动,下棋、聊天的空间;儿童天性好动,喜欢色彩鲜明、充满趣味性的空间;而成年人对广场的需求并不如前两者敏感。男性与女性在户外活动中的情感需求也不同,克莱尔·库伯·马克思曾在《人性场所》中提出,女性喜欢远离办公压力且富有安全感的空间,追求舒适、解脱、放松的体验,男性则更多的将城市中心的公共空间视为人际接触的场所,追求公开、富有参与性、社会性的体验。
三、案例分析
(一)鼓楼广场概况
鼓楼广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区的中心区域,不仅是南京市主要城市广场之一,也是市内首要的交通枢纽之一。经过几次改造扩建后,从最初的交通型广场,发展为如今的深受人们喜爱的城市市民广场,是集交通、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功能复合型广场[4]。
(二)鼓楼广场具体分析
1.广场形态及功能分区
鼓楼广场平面形态近似于矩形,地势西高东低,高差约3米。东西长200米,南北宽近100米。以喷泉(升旗广场)为中心,将广场划分为东西两个空间。西侧以大面积绿化为主,西北角紧邻地铁口,设步道与座椅,构成要素较少,空间较为开阔。东侧为市民的主要活动区,细分为东北侧树阵休憩区和东南侧健身休闲区,空间要素丰富。整个广场以一条东西向的轴线展开,通过设置轴线、疏密结合等景观设计手法,结合绿化、水景等元素,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层次。
2.植物配置
广场中植物景观较为丰富,合理且舒适的绿化搭配使环境更富有生命力。大面积的草坪和整形常绿矮篱,如小叶黄杨篱、红花檵木等,布局灵活且装饰性强。行道树与树阵多用香樟、白烨、广玉兰等,这些庭荫树与铺装的有机结合,满足了市民在夏季气候炎热的南京在树荫下纳凉、休闲的需求。此外,广场中大部分树木都挂有标牌,上面的二维码和介绍能够让市民了解到每棵树的基本情况,增加了广场活动的参与性。同时,广场的花池颜色丰富、错落有致,并且能够及时维修保养,是广场景观中宜人的景色。
3.公共服务设施
广场中共设有五处无障碍通道,盲道系统引入了廣场主要的步行系统,方便行动障碍的人通行,考虑到了特殊人群的需求,体现了对残疾人这一群体的关怀。花瓣型草坪处的喷雾装置,不仅增加了江南水乡的意境,也成了环境的降温加湿器。大部分植坛都可作为坐具供行人休息,提供了休憩空间。部分地方挂有蚊虫诱捕器,使市民在户外活动时,降低自然环境对人们活动的不利影响。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南京鼓楼广场经过不断的整修、翻新,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完善和提高,给市民提供了一个集游憩、观赏、生态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城市公共绿色空间。为今后行业的从事者提供了许多优秀的设计思路。但好的设计需要反复推敲,一味地肯定或否定都不是好的评价。在经过实地考察和调研后,依然发现了一些值得推敲和反思的地方,归纳为以下五点:1.大部分树池作为坐具,在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同时,也拉近了人与蚊虫的距离,且多是长排单向坐具,不能满足人们在日常交往活动中所需的互动性以及私密性。2.交通流线安排尚有欠缺,西侧草坪面积过大,且占据广场主要通行位置,若想去往草坪的另一边,需要绕行很远,影响户外活动的舒适性,与喜欢走捷径这一行为习惯不符。3.平日里广场的主要使用人群为老人和小孩,且广场活动单一。4.南京夏季多雨,整个广场却没有合适的避雨空间。5.此外,作为城市中心广场,缺乏地方特质,不能让人感受到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缺乏文化性。
四、基于情感关怀下的广场设计策略
只有真正关注人的感受广场才能使使用者长期逗留,相反,环境不舒适的广场利用率低,造成了空间资源的浪费。吸引人的广场环境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可以通过设计提高舒适性的因素有空间尺度、道路、广场设施等[5]。
(一)空间尺度
广场的空间尺度从整体空间尺度和亚空间尺度两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感受。整体平面尺度应与整个城市的规模相协调。在广场设计中应以20-25米为模数,每20-25米就应有形式、材质或是地面高差的变化。同时,应注意广场界面距离与物体高度之比(D/H)带来的不同的空间感受[6],当D/H=1时,可以看清物体的细节,给人狭小、局促的感觉,充满安全感;当D/H=2时,可以观察到物体的整体;当D/H=3时,空间变得开放,广阔感增加,给人自由的感觉。
(二)道路
广场的步行活动主要为穿行和闲逛。两者都需要广场的道路流线顺畅外,前者更需要将广场作为穿行空间直达目的地的捷径,后者更需要沿途的景观多样,空间宽敞。除了道路的形态,不同大小、色彩、质感的铺装也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三)广场设施
在城市广场内活动时,是否有完善各种服务的配套设施,也体现着广场设计对人的情感关怀。
1.坐具
坐憩是使用者在广场中最主要的行为需求,广场中坐具的数量、材质、放置的形式都影响着使用者的感受。
南京的气候夏热冬冷,木质座椅的温度更为舒适,比较受人们欢迎,而水泥座椅让人感觉冰冷,不够亲切。坐具的放置形式应满足使用者交往、观景等需求,离心型座位适用于不想与他人发生交往、向往安静的人群,向心型座位适用于有交往、互动需求,喜欢热闹的人群。坐具的朝向应当能看到各种景色和人的活动。
2.公共艺术
广场内的标志物不仅是人群驻足停留的区域中心,也是广场空间中的视觉焦点。雕塑可以表达广场的主题和地域文化,有助于提高广场的人文氛围。除满足夜间照明需要外,不同颜色、形式的灯具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氛围。
3.公共服务设施
无障碍设施,遮阴避雨空间等的完善程度,都体现着对使用者的情感关怀,影响着广场设计的质量。此外,健身设施的安排和儿童活动区的设置,可以增强人与场地的互动,更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广场的认可度和利用率。
(四)植物景观
功能多样的植物群落,不仅能够净化空气,而且可以减少城市交通带来的噪音,营造舒适的社区环境;层次错落有致,颜色丰富多彩的植物搭配,可以减少单调感,增强观赏性。此外,通过种植一些象征意义强的植物,也能带来不同的情感感受。国色天香的牡丹,是繁荣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征,通过种植大片的牡丹,可以营造祥和、喜庆的气氛;松、柏等常绿植物象征着万古长青,在草坪中种植松、柏,可以营造庄严肃穆的气氛。将植物看成环境的一部分,合理选择绿化栽植品种和方式,也是体现城市广场设计中情感关怀的重要一环。
五、结束语
在一个越来越强调人的社会,人的体验和情感在城市广场设计中日益重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心理需求,从空间布局、景观小品、植物等方面入手,并将这些创作元素统一,营造出符合人行为和心理的公共空间。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提高空间的使用率,避免资源的浪费,是本文所追求的目标。但人心理行为的动态变化与设计之间还有许多不明之处,需要我们更深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欧阳勇锋.城市广场人性化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2]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许可.基于人文关怀下的城市广场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4.
[4]蔡琰.南京鼓楼市民广场东侧二期部分设计分析[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22-25.
[5]江祯蓉.基于POE的休闲性市民广场消极空间改善策略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3.
[6]吕晨阳.广场空间主观建筑视觉场的算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