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创新改革与实践
2020-10-09栾博强
栾博强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创新改革与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其他艺术课程改革的先锋,在发挥音乐教育的教育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同时,以审美教育的内化育人的作用突出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性。其中音乐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整个学前教育专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对整个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全面、合格的幼儿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技能,更要重视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的养成。本文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创新改革与实践为契机,加强对音乐教育的分析与研究,发现音乐教育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意义,寻求适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创新改革的新途径,探索以工作室项目制为主的创新改革模式和实践内容。
关键词:音乐教育;学前教育;创新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9-0-02
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不仅是一种审美教育,也是区别于音乐专业的音乐教育。它在学前教育专业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其特殊的价值。通过音乐教育,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钢琴弹唱、儿歌表演唱和幼儿舞蹈表演及创编,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对标《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给出艺术领域的教育建议,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综合性音乐素养,能够开展多种艺术教学活动。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一方面使学生具备未来的职业需求的音乐能力,另一方是通过音乐教育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升其人文素养。
一、音乐教育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意义
(一)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有助于丰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与儿童歌曲赏析》《钢琴与即兴伴奏》《舞蹈与幼儿舞蹈创编》《乐理与视唱练耳》《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六门课程,其中《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余音乐类课程均是专业基础技能课。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唱、弹、跳等是幼儿教师的必备能力,要达到这些音乐能力就需要通过音乐类课程达成。除技能性的音乐素养外,还要求幼儿园教师具备能自主地设计幼儿园的音乐课程、编制具体的音乐教育方案,甚至要求他们在更高层次上开发学生的音乐潜力。另外幼儿园招聘教师在面环节,以唱、弹、跳为主的音乐教育技能也是主要的考察项目。因此 ,强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与音乐教育技能的培养,不仅丰富学生的综合性音乐素养,更为重要的是对接行业标准培养合格又全面的幼儿教师的需要。
(二)突出音乐教育蓄善启真,辅德教化的教育功能,有助于培养师德高尚的幼儿园教师
音乐教育通过唱歌、器乐、律动、欣赏、创作及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等,以情感-体验层面及其活动为主,以美蓄善,以美启真,使学生在不断学习与体验的过程中提高其音乐素养,丰富个体作为人的全面素质。[1]音乐艺术是通过音响作用人的听觉后引起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表现在审美心理上就是联想、想象、激动、共鸣,在这个持续的过程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让人的道德情操、情感意识、精神追求予以熏陶,从而使人们的思想和精神境界得以提高。[1]在时代的发展中,经典优秀的音乐作品通过艺术性与思想性地融为一体,以激动人心的感召力,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不知不觉中实现对人的影响和教育。
音乐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智力开发、运动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着协调、同步、合作、互补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辅德,即道德教化功能。通过学习和演唱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以中华文化为母语,以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为“根”,加深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得以丰富,学生的文化自信持续增强,实现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三)发挥音乐教育活跃校园文化,形成校园新风尚的功能,有助于更好地融合“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校园文化建设可以通过音乐教育活动将校园文化的正面导向功能充分体现出来,通过举办如“红歌会”“中国民族音乐交响音乐会”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统一学生的思想,统一广大学生的價值理念,增强了校园文化的凝聚和激励功能,在活跃校园文化的同时,形成具有特色育人价值的校园新风尚。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不仅要挖掘音乐的社会功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育精神,更要在音乐教育全过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音乐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及审美意识与时代精神充分结合起来。
二、以工作室项目制为主的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教育的创新改革
为了更好突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育人目标的实现,以专业课程教学对接行业标准需要为先导,以工作室项目任务实践教学为载体,项目成果产出为导向,以幼儿教师职业标准为参照,突出立德树人,美育课程培根铸魂的指标内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具备综合性音乐素养为重点进行课程改革。因此,音乐教育改革要突出项目任务实践教学的理念,倡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思路重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突出学生反思、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育人目标的实现。学生主动参与课程的具体设计,自主构建知识的框架,学以致用,课堂在于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创造出具有美育课程特色的音乐作品。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创新改革程序按照组建课程改革团队→深入挖掘音乐教育的审美内涵→重构课程内容资源→创新课程教学新模式→成立专业音乐工作室→创设学习情境→构建主题式教学环境→实施项目式教学→进行过程和多元考核→课程实施反馈的步骤进行音乐教育创新改革。
因此,在结合项目制工作室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创新改革,融合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主线知识体系,首先,对音乐类课程的内容进行梳理,选择以符合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相关教学内容,突出反映民族民间的音乐素材;其次,改革课堂教学,以实践教育与技能强化学习与创作开展项目式教学,并成立工作室以保证项目教学成果的真实落地;最后,以课程内容的不同,形成单项和综合性的项目主题。以班为单位,根据不同的课程进入工作室,展开不同项目主题的教学实践。制定工作室目标,最终形成具有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作品,强化育人,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实践内容
(一)音乐教育改革的范式化
重构音乐教育的范式,不仅要改革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而且要将“课程思政”深入融合。对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讨论,找出存在的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强化课程育人效果,从而进行课程教学范式的设计与规划,并进行合理的论证,提出详细、具体、合理的解决方案和实施方案,形成音乐类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供其他课程教学参考。
(二)音乐教育改革教学范式的特色化
音乐教育教学范式要突出特色,发挥示范效应,一是要完善和整合新的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包括:第一层知识与能力目标,第二层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第三层情感价值即课程育人目标)。二是要形成音乐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成果,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投身实践创作,并根据项目要求师生共创课程思政类音乐作品,并利用汇报演出时针对项目成果进行推广演出。
(三)以项目教学为主的音乐教育创新改革的模式探索:利用自媒体平台推广、培育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代表性音乐作品、作品结集出版、校企合作模式探索,打造专业品牌效应。
四、结束语
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创新改革,为培养新时代优秀幼儿园音乐教师提供了具体的研究思路。在发挥音乐辅德教化的功能的同时,以审美教育的内化育人的作用突出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性。通过工作室项目制教学的新思路,在融入“课程思政”的同时,将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伟大复的中国梦、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音乐教育之中,形成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可推广复制的改革模式,具有品牌效应。
在改革上紧紧围绕审美教育为核心展开,强调以课致知,全程育人的音乐教育理念,目标培养熟悉中华传统优秀音乐文化,具有综合音乐素养,具备开展多主题音乐教学活动的幼儿园音乐教师。进一步探索符合学前教育专业要求的音乐教育改革的新模式,为学前教育专业其他艺术课程如美术、环境创设等课程的改革开创新的思路与方法,为学前教育专业其他课程的创新改革与实践奠定基础,这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创新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