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板鹞风筝的艺术形式与民俗文化

2020-10-09陆锦霞杨蕾

艺术大观 2020年13期
关键词:艺术形式民俗文化

陆锦霞 杨蕾

摘 要:风筝自古以来就在我国使用,享誉世界。南通板鹞风筝文化悠久,工艺精湛。它独特的色彩和口哨工艺已经成为风筝独特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板鹞风筝;艺术形式;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3-0-02

南通是中国传统的四大风筝产区之一,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板鹞风筝具有丰富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它以其独特的工艺,特殊的造型和优美的音效享誉世界。2006年5月,南通板鹞风筝传统制作技艺光荣地成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南通板鹞风筝的艺术形式

(一)南通板鹞风筝的结构形式

板鹞也被称为“板筝”,在宋代就非常盛行,造型严谨庄重,可以连接角和块。其形状有正方、长方、六角等多种形状,且都是平面结构。在南通板鹞风筝中,最有特色的是六角板鹞风筝。它由长方形和正方形构成了特殊的六个凸角。这个简单抽象的形态与我国其他地区的传统风筝都有着很大的区别,从而增强了风筝的美感。“六边形”的形状不仅是一个简单风筝,它还可以灵活地连结别的个体从而成为连星风筝。这种在世界风筝领域独一无二的骨架结构成了南通板鹞风筝的显著特征。这个“六角”的框架图形是南通风筝中最常见的图形。在南通传统的板鹞风筝中,有着 “七连星”“九连星”,甚至“十九连星”的组合变化。这样的风筝可以达到几米到几十米高,在风筝上还精心安置了数百个不同大小的“哨口”。 板鹞风筝对扎制的技术要求很高,板鹞能否顺利上天和平稳飞行都取决于扎制技术的好坏。[1]

单从造型结构来看,南通板鹞风筝的基本结构是六凸角型,它既是独立的风筝个体,也可成为大型板鹞风筝的构成要件。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风筝大多以动物形态和简单的三角形为基本形态,只有南通的板鹞风筝是以六角凸形作为构成形式,在我国乃至世界的风筝形态中独一无二,具有鲜明的地方传统特色。同时板鹞风筝的扎制一般选用质地上乘老竹,因为老竹坚硬、弹性好、且不容易变形。这种材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随处可见,便于就地取材和制作,这也正是板鹞风筝发源于南通的原因。

(二)南通板鹞风筝的色彩形式

风筝色彩的搭配与选择直接影响到了风筝的美感和主题。在大多数的时候,风筝并不是一个让人欣赏的平面,而是一个在空中供人欣赏的立体效果。由于板鹞风筝在南通民俗文化中的鲜明特点,它的色彩选择了民间艺术和国画的部分特点相结合,使南通板鹞风筝在具有美感的同时更具南通地方特色。

(三)南通板鹞风筝的图案形式

风筝的发展历史深受中國传统文化的熏陶,传统的中国文化在风筝的造型设计上随处可见,特别是代表各种吉祥祈福的元素:例如“四季平安”“龙凤呈祥”、“百鸟朝凤”“鲤鱼跳龙门”“百蝶闹春”“麻姑献寿” “福寿双全”“连年有鱼”等,都展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鹞面美术形式非常之美,其造型质朴、色彩鲜明,当然它的魅力不只仅仅是停留在它的外在形式上,其表现的植物、一花一草、动物的内涵都非常深刻。[2]

几何图案来源于最原始的认识,运用点线面的结合,组成具有特殊意义的图形。早期,几何图案在风筝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因其简单古朴的造型,结实稳定的结构,反映了当时的制作者丰富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在今天几何纹饰更是被广泛地运用,逐渐形成了以点线面为构造的几何形系统。风筝以方带圆,突出中心等四平八稳的结构,成为一种主流。

植物图案来源于自然,又不完全等同于自然。它是由自然形象具体图案化过的装饰形象。把自然的花卉树木形象运用到风筝设计中去,不但可以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也能将一些贴近自然的理念更加准确的进行表现。风筝中很多是中国传统花卉植物纹样的运用。边角上植物纹样组成的图案反复,按照美学原理,这种形式符合人对美的追求,符合人的心智和谐感受,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在心理平衡的基础之上,设计者创作出左右两边相互对称,以一点为中心向外延伸的对称与均衡感,使整个画面效果达到和谐统一。[3]

动物图案是一个自古运用至今的题材,这类图案自人类诞生就一直伴随着我们。动物图案随着人与动物的关系而不断变化,它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息息相关。动物图案被广泛运用到风筝设计中,仔细观察每一件作品,始终是以图案的造型、色彩及构成作为载体,始终伴随着审美与装饰。鹞面上的虎头哨口的虎面图形实际是来自古人的原始崇拜,希望自己以及后代可以像老虎一样勇猛无底。所以民间艺术中对老虎的艺术创作都融入的人类的美好愿望和情感。人物、花鸟等形象和吉祥文字图案都被都被大量的运用。风筝图案的主题通过借喻、双关、符号、类比、象征及谐音等手法将民间谚语进行表现。吉语及古代神话故事构成“一语一图一故事”的艺术表达形式,寄托人们对幸福、长寿的愿望,并赋予求福避灾的美好含义。这样的主题鲜明突出,趣味盎然,具有特殊的格调和浓烈的传统色彩,因物喻义、物吉图案,将情景物融为一体。吉祥图案内容丰富多彩,常见的有祈福、长寿、喜庆、平安等。例如经典的“双凤朝阳”图案描述的是一对凤鸟迎着太阳比翼齐飞,这是古人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完美体现。

二、板鹞风筝的民俗文化

在江苏沿海风筝一般是早春放飞的。清代高鼎的诗句中写道:“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鸯。”。早春时节,大地复苏,风和日暖,是一年的开始也是希望的开始。在这个时候放飞风筝,不但给人们带去欢乐,也寄托了广大人民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但是在江苏以外的南部沿海地区,风筝大多数都是在秋天放飞的。此外,在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与风筝有关的歇后语。如:“房顶上放风筝,起手高一层” ,“刺笆林里放风筝,胡搅蛮缠”等。还有很多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如“鹞子满天飞,家家有得收”;“鹞子口声急,明朝雨打壁”,这些俗语都是人们咋日常生活中总结而得。在民间,还很多风筝比赛的花样放法,使得风筝活动更具乐趣和竞争。风筝放上天能发出响声的,除了带着哨子上天的板鹞外,还有“空中风琴”“鸢上锣鼓”“云端放炮”等。“空中风琴”是在风筝上携带了类似弓或者弓弦的装置,其材质是竹片或者芦苇。这样结构的风筝放飞后,竹片和芦苇受到风的作用会发出类似琴弦的声音。只是材料不一样了。“鸢上锣鼓”则是在风筝上加挂了精巧的小锣鼓,风筝放飞,空气流动带动锣鼓敲击,声音清洗,脆耳动听。“云端放炮”更是凝结了古人的智慧,在风筝上挂上鞭炮,利用线香和棉线组成原始的延时装置,待风筝上天一段时间后,才会点燃鞭炮。这是在半空中突然响起鞭炮声,不但鞭炮声能传播得更远,也能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南通板鹞风等不仅是一个民间的娱乐,它还有很多实际的作用。在前文提到的俗语,让我们知道可以利用风筝,了解天气状况,为播种、收割、出行等生活提供参考。而刚刚提到的“鸢上锣鼓”“云端放炮”等,更是在早期的军事预警和信息传递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板鹞风筝上的吉祥图案,在满足审美和娱乐的同时,还寄托着人们的梦想和希望。这些各类图案不仅是装饰,也是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南通板鹞风筝作为最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它浓缩了南通地区的传统文化、风俗、思想、习惯等,是南通地区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的集合大成体现。

参考文献:

[1]李友友.民间风筝-中国民间工艺全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郭伯南.中国风筝及其风俗探源[J].民俗研究,1990(01):24-30.

[3]聂爱文.民族民间传统工艺的特点[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3):55-59.

猜你喜欢

艺术形式民俗文化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城市化进程中的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对策分析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当代金属雕塑创作的艺术形式特征分析
浅析我国公共艺术艺术形式的发展与趋势
童话改编动画电影的模式演进
浅析形式美在装饰画中的重要性
潮汕民间美术文化艺术形式举隅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与价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