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作曲技术理论课程设置

2020-10-09赵会峰

艺术大观 2020年13期
关键词:和声即兴伴奏课程设置

赵会峰

摘 要:普通综合类音乐院校与音乐师范类院校的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每一门前期课程的学习对于后续或平行的课程学习都具有重要的铺垫与辅助意义。随着当今社会发展现状对于音乐专业学生提出的新需求又反过来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结构有了新的要求和补充,如首调唱名法、简谱视唱视奏、总谱读法等等这些看似细小“不重要”,实则极大影响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学习与学生日后教学工作实践的课程都需要从整体进行重新的调整安排,做到环环相扣、提前规划,互为补充,良好促进。[1]

关键词:作曲技术理论;课程设置;优化;和声;即兴伴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3-00-02

音乐专业作为一门特殊的理论与技能兼顾的专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学生的规模相对都是较小的,在专业音乐院校,这类专业课程教学多采用一对一或小组课式,对于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如和声、曲式、复调、歌曲写作、配器等则采用小班授课,单独改题方式,这对于学生扎实学好、学“够”类似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艰深课程需要的程度是恰当的,甚至是必须的。[2]

一、综合类音乐院校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学科设置

传统的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教学通常每门课设置一年半甚至两年,依次交错进入,并且每门课在进行时大概是每周一次集体大课,一次单独改题。但20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随着我国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扩招,大量音乐艺术院校、院系的设置,这种稍显“奢侈”的教学方式曾在一段时间内显露出种种不适应来,比如师生比,以及多年来的扩招带来的生源质量下降等因素,造成课程难以照顾全面,课程质量下降等不良后果。[3]但当今的招生现状在整体来看确实推动了我国的高等教育,又具有积极的效果,所以这必然反过来对音乐专业的教学,特别是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提出新的要求,甚至需要做出一定程度的变革与调整优化,以适应当今的教学现状,更好地调配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从而促进教学的效率。

普通高校的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由浅入深分别为初级的乐理与视唱练耳,俗称“小三门”,通常在高考时就进行测试,入校后不少院校还会重新进行一轮的教学,只是程度会根据自身院校的生源实际情况有深浅的区分。这两门课程一门侧重音乐理论的基础,为后续的和声、曲式、复调、配器课程打下基础,另一门视唱练耳课侧重对于学生唱谱能力与耳朵辨别音乐要素能力和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这两门课程内容设置的深浅其实与后续课程息息相关,也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效率,如李重光先生就在其《基本乐理教学法》一书中提道:“对未能牢固地掌握基本乐理知识的学生,教师也难以使其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进行得顺利。许多人学习和声学所产生的种种困难,往往不是出自和声学本身,而是由于基本乐理中的基础知识没有学好所致。如:一个学生对调、调式、调式音级、拍子、和弦全都没有掌握,又怎么可能学好和声呢!视唱练耳、和声学如此,其他课程也很难例外。”

乐理课程的音程、和弦、调性课程讲完之后,大概在大一的下学期或最迟大二就会进入和声课程的学习,这门课程与大学期间学习的后续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关系,几乎所有的课程都与它有关,如紧接着的曲式分析课程即使和声课程高级阶段的升华,传统曲式结构的判断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和声终止式与调性的布局,没有扎实的和声知识,就没有十足可靠的分析依据,更难以分析复三部曲式、奏鸣曲式等较深的内容,也难以在自己的演奏中对大型曲式有深入的把握和理解,更难以做到在理性分析理解基础上的感性演绎。和声课程中还有和弦连接,转调、和弦外音等内容,和声连接对于视唱练耳高级阶段的和弦连接听辨具有指导意义,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声部关系,建立多声部的思维具有奠基性作用,这对于很多高等师范音乐专业的学生学习即兴伴奏课程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如果学生不会两个以至多个和弦的正确连接方法,就难以做到对键盘和声的良好掌握,没有视唱练耳中对于首调唱名法的掌握就难以熟练地把和弦连接以及伴奏的和声音型轻松地移到需要的调上。

同样,学生如果对和声连接与和声发展逻辑有足够的掌握,面对复调课程中的对位写作也会难以下手,而对于配器课程中的声部织体写作更是和声课程的变化运用,也对作品最终的音响呈现具有息息相关的联系。近些年来的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出现了为制定旋律编配合唱或者合奏声部的写作题,并且分值相对较高,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和声基础,没有对于和声运用的知识学习,那对于仅仅懂得一些初步的四部和声写作知识的学生是远远不够的,难以在这些资格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这也是与实际教学和工作中面临的具体实践相脱节的。

现代音乐大师、理论家勋伯格在其《和声的结构功能》一书中曾列举了大量的从短句到乐段、到乐曲整体的和声连接解剖范例,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使学生看到曲式的学习其实是和声学习到高级阶段的一种呈现形式,而曲式课程对于学生演唱演奏自己的专业曲目,如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李斯特等人的大型作品具有重要的多方面多角度的促进作用,如学生对于作品的整体把握能力,甚至对于背谱能力的提升,对于建立在理解了和声、调性、曲式之上的演绎更具有富有逻辑和秩序感的新的认识和把握。

二、当下的专业实践对于高校作曲技术理论课程设置进行补充的思考

在普通高等院校音樂专业的教学,特别是音乐师范专业学生的作曲技术理论教学中,还有一门特殊的既有理论内容又有技能课性质的即兴伴奏课程,这门课程虽然不属于传统所说的“四大件”,但确是长久以来和声课程本应解决而时常疏忽的键盘和声部分的变异,学生既要对基本的和声连接完全掌握,又要把这些浓缩了的和声连接变化为各种伴奏织体,更需要自身还具有尽可能好的钢琴演奏技能和视谱技能,三者结合,在一瞬间大脑综合所有要素,而把正确的和弦,恰当的音型织体,良好的结构布局体现在手指的弹奏上,这看似极难,甚至是只能少数人掌握的技能其实和学生之前多门课程如:和声、视唱练耳、钢琴、曲式的掌握密切相关。

在中国当今的社会音乐活动中,如群众性的歌咏活动,甚至像民族唱法、民族乐器演奏专业的课程教学以及部分省份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还有相当多的运用简谱的现实情况,而这对于一些不论从小学习乐器还是长大后再学习乐器的往往都难以适应,甚至不少钢琴演奏技术很高的专业学生面对简谱而无从下手也不鲜见,更难以想象这样的技能储备可以快速即兴地编配出相对流畅的即兴伴奏。这些都需要在课程的设置中为学生补课,甚至在教学大纲没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也得如此,这对于学生毕业进入中小学课堂和社会都具有前瞻性的作用,可以避免实际工作中虽会钢琴又难以下手的苦衷。

除了上述的对于首调唱名法、简谱视唱等内容的补充外,总谱读法中比较重要的几个技能也需要帮助学生训练和加强,如对于中提琴惯用的中音谱号,大提琴和长号常用的次中音谱号,以及bB调单簧管、A调单簧管、F调圆号、英国管、萨克斯管等乐器的准确又快速的读谱技能都要充实和提高,不能仅仅停留在知道原理层面,甚至有部分学生连原理都不知道,这必然会在排练场伤透脑筋或闹笑话,前段网上有位指挥在指挥拉德斯基进行曲时闹出的极不协和音响引起了圈内震动,大概就是在这个问题上没搞清楚导致的。总谱读法课程虽然主要针对的是作曲与指挥专业的学生,但是不少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特别是中小学与青少年宫职位时,常常还是要面对各种编制乐队训练的,所以这些课程也需要对综合类普通音乐院校、师范音乐院校学生补充讲授,并设置一定量的训练时间,保证学生可以较为流畅地正确读出、弹对音符位置,提高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学习的效率,增强学生学习这些较为艰深课程的信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普通综合类音乐院校与音乐师范类院校的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每一门前期课程的学习对于后续或平行的课程学习都具有重要的铺垫与辅助意义。随着当今社会发展现状对于音乐专业学生提出的新需求又反过来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结构有了新的要求和补充,如首调唱名法、简谱视唱视奏、总谱读法等等这些看似细小“不重要”,实则极大影响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学习与学生日后教学工作实践的课程都需要从整体进行重新的调整安排,做到环环相扣、提前规划,互为补充,良好促进。这样综合类音乐院校、师范类音乐院校的教学才能在不断缩减讲授课时的大环境下做到“独善其身”,最终在学生总体的音乐学习中活学活用、“兼济天下”。

参考文献:

[1]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8.

[2]魏廷格.有关“即兴伴奏”问题的商榷——兼及对“师范性”的认识[J].钢琴艺术,2003(10):39-41.

[3]阿诺德·勋伯格.勋伯格和声学[M].罗忠镕,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和声即兴伴奏课程设置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
如何在大学钢琴教学中合理应用即兴伴奏
即兴伴奏对高校钢琴学生就业的作用及教学方法的探讨
关于钢琴即兴伴奏艺术审美价值的探讨
《风之谷》配乐作品中和声与画面的融合分析
浅析电子制作MIDI音乐
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乐配器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