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纳绘画光与色对我绘画的影响

2020-10-09陈雷电

艺术大观 2020年14期
关键词:表现手法威廉

陈雷电

摘 要:透纳是 19 世纪上半叶英国的著名画家,英国学院派画家的代表,在西方艺术史的风景画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真正使英国风景摆脱荷兰、法国或意大利绘画影响而走上自己独立道路的艺术家”。在表现方式上,通过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光影的把握,对画面的效果进行了多样化的尝试与探索,使画面绚烂多彩,进而影响了印象主义、抽象主义等后世诸多流派。

关键词:威廉·透纳;光与色;表现手法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4-00-02

一、威廉·透纳生平

透纳于1775年出生在英国伦敦一个不算富裕的家庭里,由于母亲的过早离世造成了他并不幸福的童年。长大后的他内心孤独且内向,也不愿多与人交流,长期的压抑与孤独使他孤高、厌世。这也是使他在工作室努力创作的因素之一。他自幼就已经展现出非凡的绘画才能,他的父亲引荐他随军队测绘师的地形画家托马斯·马尔顿学习水彩画,通过随托马斯·马尔顿的地质风景画的学习,为他日后的风景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他 15岁时进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并成功举办了他的第一次画展,这次画展他第一次展现了脱离地质风景画的独特风格,在27岁成为皇家美术学院的院士。1819年,威廉·透纳开始了首次意大利之旅,气候每年的巡回旅行和两次重访意大利为他的作品提供新的营养。1851年,威廉·透纳卒于伦敦。[1]

二、绘画与光的运用

光是产生明暗的基本因素,在14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透视法和明暗关系的运用,这不仅影响了现代科学的形成,现代科学的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技术的革新也推动着绘画技术的革新。自古至今,运用光来创作的画家不胜枚举。

(一)光与绘画创作

在公元前5世纪,雅典画家阿罗多斯(Apolloros)因研究绘画光影的处理手法被誉为“表现阴影第一人”。再看古罗马庞贝古城遗留的壁画,古罗马与古希腊绘画相比更具有寫实性,《面包师夫妇》这幅画的色调和谐,光线柔美,主体人物生动自然,高光有光感,暗部颜色通透自然。教会曾一度推崇的法国画家乔治拉图尔的“夜间画”《圣若瑟》(1642年),一时间把夜间画看成了油画的最高成就。文艺复兴时期,沿袭马萨乔“明暗画法”的达·芬奇在绘画技法中首创“明暗渐隐法”,《蒙娜丽莎》就是这种画法的经典范例。在形象上由明到暗的过渡是连续而自然的,物像与背景没有截然的分界,轮廓线自然地消失在背景中,使画面更具立体感和真实感。后来出现了利用光线获得画面喜剧效果,利用“明暗表现法”来创造真实空间效果的卡拉瓦乔以及一生都在探索光线与色彩运用的伦勃朗。通过对光的理解与运用,绘画的写实水平大幅提升。

在1666年,牛顿的实验,他将三棱镜放在阳光下,结果发现,原本近乎白色的太阳光,在穿过三棱镜后,变成了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所谓白色的阳光,其实是由那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三棱镜的作用,是将白色阳光中不同颜色的光分解开了。这也足以解释,为什么阳光在通过雨雾时会出现彩虹的现象。这也成为日后印象派追寻光与色重要的理论依据。[2]

(二)现代光学原理

光是地球生命的来源之一,光是人类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工具,光是信息的理想载体和传播媒介,光是人类眼睛可以看见的一种电磁波,光使描绘的物体产生丰富的明暗变化,在不同的环境下,光源,光的强弱(流明),光的色温皆不相同,在不同人的眼中也会产生不同效果。在光照度极低的环境下,人眼能够感知的最小照度为 10~12勒克斯,相当于一颗 35mm焦距镜头在光圈 F2.1时使用 ISO100的状态,勉强能看到夜空中暗淡的星光。

现科学实验证明,人眼可见光(光谱)可感受的波长在 380~780nm之间,正常人对波长555nm的电磁波最为敏感,这种电磁波正是位于光学频谱的绿光区域。眼睛是一种光学系统,光线穿过眼睛在视网膜上产生图像,正是因为人眼中的锥状细胞与杆状细胞,让我们拥有了感知色彩冷暖的明视觉(锥状细胞,波长 555nm灵敏度最高)与感知黑白节奏的夜间视觉(杆状细胞,波长507nm灵敏度最高)。

(三)透纳早期作品之我见

光在画面中占有突出地位,且能使被照客体产生了多种黑白灰层次,不同的种类的光使画面产生丰富多变的韵律感与节奏感,避免了单调空洞的表达形式,一个好的黑白灰节奏是画面形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光能改变被照物体的色泽,增强色彩上的对比,通过颜色的冷暖与明暗搭配产生令人震撼的效果。光可以突出主题,具有引导观众的作用,利用光源去构图会增强画面的对比,并能调节画面节奏。透纳的早期的代表作《马尔梅斯勃利修道院》,正是以大面积明暗对照的光彩来凸显建筑物的雄伟,以色彩的冷暖对比来表现光色的交融。正是由于透纳早期对“光”的痴迷研究,使他在其他画家中脱颖而出。

三、透纳晚年作品中光与色的表现

与透纳前期 18世纪水彩画中的传统技法,那种画面内容详尽精美,笔触纤细凝重的画法相比,晚期的作品中,很难看到细节的刻画。1819年的意大利之旅是他艺术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在那个诞生佳作无数的如画之地,透纳改进了他的绘画技法,在灰色纸上娴熟使用透明与不透明色,对光和色统一的尝试走向成熟。这为他晚期的绘画表现奠定了理论支撑。

《尤利西斯嘲笑独眼巨人》一时被称为透纳生涯的中心作品,带给人极其震撼的效果,这幅画的题材来源于荷马史诗,尤利西斯在利用木马打败特洛伊战争后,站在船的顶端嘲笑着失去左眼的独眼巨人,此刻巨人们希望海神降怒,这幅画中,出现了被称为大师神来之笔的透纳之光。

四、透纳绘画中浪漫意境的处理

透纳从水彩表现力的实验中不断寻求经验,作品的物象结构溶于光色之中,使其晚期的绘画作品富有表现性与张力。如创作于瑞士的《紫里吉山》和《云与湿沙》;《紫里吉山》是描绘琉森湖景色的系列作品之一 ,他为了研究光色变幻的里吉山脉 ,画过红里吉、蓝里吉、阴暗的里吉等等。这些作品成为后来印象主义的先驱。康斯坦勃尔赞誉他的作品是“金色的幻影虽然没有实体,但壮观而瑰丽。这毕竟是真正的艺术,为这种艺术而生,为艺术而死,都是值得的。”[3]

五、透纳晚期在世界美术史上的影响

透纳对光、气、色与概括印象与洒脱技法的应用在整体光色的宣泄下是十分“印象”的。当然,在油画史上,有了Eugene Chevreul、N·O·Ro-od以及Herman von Helmholz的有关视觉色彩混合的科学理论支持,印象派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找到一种更为系统的新的绘画的表现形式。继而推动了色彩互补研究以及视觉色彩互补的深一步研究。透纳晚年的《月光下的煤港》,一时间被人们误以为是《月出印象》,与莫奈的《日出印象》比较看来,在内容和形式感上多少有些类似,由此可见透纳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巨大。[4]

六、透纳的绘画对我的启示

从透纳的绘画作品中,我能看到那种光彩的绚烂夺目,那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那种通透,明艳,或者说是厚重的感觉,画面的恢宏之势,所有的物象结构溶解在畫面的光色之中,光影闪烁,前后景色交相辉映。从色彩上讲,透纳对水彩透明的纯色尝试给我许多启发,利用色相去经营画面的色彩构成十分重要,这些尝试是对眼睛视觉色彩混合的必要的调整,画面效果十分震撼,色彩关系也会微妙地变化起来。[5]

从透纳的创作过程来说,透纳是一个对自然充满敬畏,又富有勇气,勤奋且富有创造性的画家。他善于将对自然的感受精准的表现在画布上,拿《暴风雨--蒸汽船驶离港口》来说,他为了表现恢宏磅礴的场面,让水手把自己绑在船的桅杆上,亲身经历这一切,不顾自身安危,不畏艰难险阻,把自己置身在惊涛骇浪之中,正是因为这样,看起来像是未完成,未多加修饰的作品,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冲击和震撼。

七、我的创作《夕阳恋》

我的创作《夕阳恋》主要是受透纳晚期作品的影响,强调氛围的渲染,光与色的朦胧感。我的创作是海边的黄昏,天色突变,我被突然变化的天气所吸引。我把对这一切的记忆留在了画面上,这是我内心澎湃过的记忆,不仅是客观的描摹。我努力地让画面忠于自然,也在努力地忠于自己的感受。在光色琉璃中我在用感性的一面在画面释放自己内心的激情。[6]

参考文献:

[1]何政广主编.世界名画家全集透纳[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2]张颖.威廉·透纳[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10.

[3]唐旭军,张雨婷.光与色的灵魂——浪漫主义艺术家透纳的艺术研究[J].大家2012(16):6-7.

[4]巫解.感动世界的100幅名画[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9.

[5]马凤林.印象主义——明丽的世界与多彩的人生[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

[6]封钰.西方美术精品赏析[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表现手法威廉
破耳兔
《静物与秋叶》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惯偷威廉
厚重感
一粒沙子
浅论声乐演唱中的审美体现
略论消费文化视域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不计成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