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夕佳山民居建筑特点及艺术价值
2020-10-09张曦文
张曦文
摘 要:在当今缺乏完整保护的川南民居中,园林古迹中的建筑与景观艺术需要得到更好的重视。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了解夕佳山民居是在四川省宜宾江安县夕佳山境内,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夕佳山镇的小山上有一座古民居,这是一座非常典型的川南地区庄园民居,它的历史文化非常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主体保存到现在非常完整,周围的景观装饰都非常有古风园林特色。我们可以通过现有的建筑和周边景观园林进行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夕佳山民居;景观艺术研究;民居建筑研究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7-0-02
本文通过对江安县夕佳山民居的建筑与景观园林进行全面的调研,分析研究夕佳山民居的建筑特点,包括其建筑结构和景观艺术等方面,同时针对夕佳山建筑特点和周围树木分布及其种类配合风水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旨在为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夕佳山民居建筑保护、川南民居传统文化传承及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关于古典庄园有价值的参考内容。
一、“夕佳山民居”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与目的
(一)研究背景
江安县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不少文化名人都出自于此,夕佳山民居就坐落在这座美丽的县城境内,这也是夕佳山民居文化底蕴深厚的来源之一。因为是明代一户姓锡的人家修建的住宅,夕佳山又叫锡家山。夕佳山民居建筑内有较多的古典纹样和古典物件,古木多不胜数,在茂林密瓦之间。各个房间分布也非常有讲究,由于是保存比较完好的川南地区民居,所以带给世人极大的欣赏价值和探索空间。[1]
(二)研究内容与目的
通过研究夕佳山民居的建筑特点以及景观园林艺术,结合中国古典艺术魅力与木雕艺术等等,对民居进行分析,更好地彰显其艺术和历史魅力。随着岁月的变迁,古民居建筑业面临着风雨的洗刷和损毁,我们更需要珍惜夕佳山民居这来之不易的完整。夕佳山民居作为江安县城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承载了历史变迁和传承着民间技艺与民俗。只有对夕佳山民居深入了解和挖掘背后含有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才能对传统民居进行更好的修缮和保护。夕佳山民居有当地独特的地貌地形、温度气候特点,衍生出的特色园林,我们需要认真研究探索得出建筑设计与园林设计的宝贵经验,有利于推动我国的建筑产业蓬勃发展。[2]
二、“夕佳山民居”概述
(一)地理位置
夕佳山民居背南面北,地理位置位于宜宾市江安县城东南18公里处。南面靠着安远山脉,北面朝着许多小山丘。
(二)历史沿革
据传原屋主是一家姓“锡”家人,后来“锡”家人因为躲避灾祸搬离此处,此地的田地和房屋卖给了姓黄的人家,而这姓黄的人家是明朝末年,随着湖北地区迁居四川(湖广填川)黄应江搬来此处定居开始修建,夕佳山民居经过了黄氏后人的不断改造和修缮,清朝顺治年间和乾隆年间两次扩建。
三、“夕佳山民居”建筑的特点
(一)建筑结构特点
夕佳山民居是历史悠久,造型典雅的川南地区庄园民居。其整个院落呈四合院式结构,并以正大厅为中心分成了其他大小不一的四合院,房屋瓦舍多达一百零八间。夕佳山民居地域特点处于西南位置,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居住和生活需要,通风效果良好,房屋室内温度较低,居住空间极为舒适,符合人体舒适度。整个建筑的门窗位置非常谨慎,整个平面大体中轴对称,重要的房间都分布在建筑的中轴线上的。古典民居都对风水十分看重,布局十分讲究,院落都是开合有序的,墙院前一池碧绿幽静池塘,周围都栽有参天榕树,从风水的角度来看,这是池塘在向盘生旺方,为大吉。此池塘也给院落增加了自然美感,平添了诸多诗意。且古人通常认为,池塘藏风聚气,居住者能具有吉运。民居的围墙固若金汤,四角更有碉楼石砌。其有中门,名为“文魁”(如图2所示),古人认为鬼怪见了文魁便不敢进宅,文魁乃是天上文神,书香名门都非常敬重“文魁”。黄氏家族是当地的书香门第,在民居前院左右各有藏书阁,藏经阁共有大概六十多平方米。由于建造者雄厚的财力与较高的知识水平,夕佳山民居的建设表现出了川南民居写意的特点。其堂屋前厅正门的窗户正中央便雕刻有“渔樵耕读”的民俗故事,分别是大禹治水、伯牙抚琴遇知音、大舜农耕、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尼山读书,此外,在其东西还各有两间“宴乐楼”,是用于举办各种民俗活动的地方,诸如喜事丧事等。堂屋外的门墩雕刻有“万代富贵”“平安多福”等图案。民居内有上客厅、中客厅、下客厅,各个客厅都是用于与不同身份的人议事用。在其左面還有自己的学馆,靠南面北,学馆周围围有黄桷树,罗汉松,整个环境别致幽静,十分适合作为书香开笔之地。[3]
(二)民居内雕刻艺术特点
院落内不仅有大规模的园林,更有明清时期雕窗花数十种。雕窗花的雕琢十分精致,纹样也包罗万象。门窗多用木质,木构件在结构上主要作为骨架,使得屋子冬暖夏凉,便于人们施工搬运。木材易于雕琢,对于建筑的稳定性也非常好,而且可以让图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精美绝伦。夕佳山民居内部装修十分精美,房屋的装饰装修都非常有讲究。雕刻的工匠会以日常生活为基础,对龙凤麒麟等加以艺术的渲染。夕佳山的古建筑雕刻也是中国古代吉祥文化的表达,因此这些图案也经常被艺术加工变形,丰富整个建筑的装饰效果。(如图1所示)
四、“夕佳山民居”价值
(一)应用价值
夕佳山民居汲取了中国古典文化,将建筑与当地生态美学结合,给人感官上的舒适以及文化的熏陶。此民居从选址定位到布局结构都是以人类生存为中心的生态观,运用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充分地体现了人类居住环境和自然的和谐。夕佳山民居的空间分割也顺应了中国古代风水文化中的“天人之和”,其房屋的功能性和分布也十分讲究实用性。此外,夕佳山民居还深深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处处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文雅与和谐。夕佳山民居更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变得更加具有古典魅力,不仅让传统文化有了依存的基础,也让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总体来说,夕佳山民居顺应了当地的地势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在外观处理和内饰装修上也多有变化,具有极高的审美和欣赏价值。[4]
(二)发展思路
夕佳山民居优秀的古典环境设计不仅把诗词山水还有古典建筑结合的和谐统一,把虚实相生更是融于环境与建筑,给居住者提供了一种身处幽静大自然的美妙之感,凸显了建造者的情趣品味,值得现代民居设计借鉴和学习。另外,夕佳山民居又带动了江安县周围的旅游产业,同时也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它既是大家平日休闲游玩的好去处,也是大家学习探索古典文化的文化雅地。[5]
五、结束语
本文对夕佳山民居现状进行全面的调研,主要分析了建筑特点和内饰雕刻特点。夕佳山民居作为川南文化中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也作为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体现出来的伦理思想和诗书文化都始终存在于中华传统文化中。这种尊重传统审美习惯,融合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把传统文化的居住理念和装修形式和谐统一值得我们学习,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创造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民居环境设计,同时希望本研究能够为今后夕佳山民居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1997.
[3]陈望衡.环境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4]堵军.大自然中的古朴民居[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 2005.
[5]崔伊飞,韩亚坤,祖佳.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艺术与美学[J].山西建筑,2008(30):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