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改编曲《夜深沉》的比较研究

2020-10-09程婷刘华清

艺术大观 2020年17期

程婷 刘华清

摘 要:由民间戏曲曲调发展成为的著名唱段被移植改编成为器乐曲的作品可谓汗牛充栋,本文以徐振民作曲的钢琴作品《夜深沉》和朱世瑞作曲的《夜深沉——创意曲》为例,将通过两首钢琴作品的曲目比对去挖掘我国民间音乐曲调行进的特征、复调思维及民族化和声语汇在钢琴演奏中的体现。从而进一步理解并能够更好地展现由传统戏曲改编的中国钢琴作品之演奏精要。

关键词:《夜深沉》曲调行进;复调思维;民族化和声;节奏特点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7-00-02

一、两首钢琴改编曲《夜深沉》的简介

笔者认为由朱世瑞和徐振民两位前辈分别改编的钢琴版本的《夜深沉》两部作品代表并体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曲牌唱腔元素在钢琴曲创作技法上的升华与演进;同时也是声乐曲牌从曲牌体的固定曲式走向现代中国钢琴作品所需要表现艺术手段的大胆革新。两首作品的主题相同都是取材于京剧《风吹荷叶煞》一曲中的四句歌腔,均柔和了京剧中的起板、韵脚。曲调发展与京剧固有的曲牌体结构、民族化支声复调相结合。但作曲手法与乐曲风貌的呈现有其各自的特点。

作曲家朱世瑞在1989年改编的《夜深沉——创意曲》是一部较洗练的复调作品,全曲的主题选用《夜深沉》中的主要唱段一以贯之,在曲式结构和作曲技法上则模仿巴赫的《二部创意曲》,将主题与答题分布在上下两个声部内交替呼应,仿佛两位说唱艺人的一唱一和。

作曲家徐振民在1998年改编的《夜深沉》是一部中型的钢琴独奏作品,为主调音乐作品。在保持原曲主题动机高度还原的基础上,开拓了新颖的和声语言,使音乐各部分之间得以有机地贯穿并合理的展开。

两部作品不仅仅还原了意境深远,刚柔并济的京腔原貌同时在民族化和声语汇、创作技法理念方面的探索和构建上有深入浅出的示范,具有继往开来里程碑式的意义。

二、两部钢琴作品在曲调进行方式上的比对

曲调即《乐记·乐本篇》中所说的“音”,它是由许多“声”相互应和并产生变化后而构成的一个声部的乐思。曲调将节奏、板眼、调式等许多不同的音乐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也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名曲牌的主要唱段往往严格遵循传统曲调行进的模式。大多情况下也会对曲调进行发展,其根据对表现音乐意向和陈述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需要进行发展也可视为曲调中的灵魂。

从总体来看两位作曲家改编钢琴版本的《夜深沉》均借取京剧曲牌的主要曲调,其乐曲主题调值起伏不大,但力度感强,曲调的骨干音类似。伴随着以上行级进与下行跳进的方式行进,主要是强调对声的环绕。由朱世瑞改编的《夜深沉——创意曲》在曲调行进上运用了京剧中在起板与落腔声部的对位卡农,而由徐振民编曲的钢琴獨奏《夜深沉》主题动机则是运用了起板与落腔声部的重叠,但在纵向的关系上也并非完全齐奏。两部作品的在曲调行进方式的选择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却都不约而同地强化了整首作品的遒劲有力的基调。

在对其主题发展的手法上朱世瑞改编的《夜深沉——创意曲》运用了在原有音乐材料的骨干音上用各种不同的装饰音对曲调进行装饰而丰富的原板加花。使得中心音有较自由地伸展、变化。在下一乐句的开始部分与上一乐句结尾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音作为承递使乐句、乐逗之间衔接紧密。造成“节节如长山蛇,起伏有致,其情韵绵长,扬抑动听”的效果。在承递手法的运用中,作曲家巧妙地使用了“接音”让后一句开始时用的旋律片段与前一句结束时所用的旋律片段相近。

徐振民编曲的钢琴独奏《夜深沉》则是运用了加穗,构成了一个带有即兴性的发展段落的曲调发展手法。在乐曲的B段作曲家以前句为基础,进行自由延伸,不断引进一些新的材料,派生出新的乐句。这种“自由展衍”的手法丰富了乐曲的主题形象,推动了音乐前进发展的动力。

两部作品在曲调风格及发展手法上凝结了先辈的智慧,表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思维特征,也反映了民族音乐的审美情趣。在原有曲牌唱腔主题的基础上以各种可能的手法加以变化形成了中国当代钢琴作品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三、两部钢琴作品在曲式结构与和声功能上的比对

在对其钢琴作品改编的戏曲音乐两位作曲家从不同的写作手法切入,用模仿原则建立的赋格在《夜深沉——创意曲》中有清晰的脉络。该作品为B的徴调式是一种没有主题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呈示部中主题在E宫的主调上依次进入,答题与主题相距八度。一般地说一首赋格的主题在主调上单独呈示后,接着会在属调上进行对答。而朱世瑞在此曲中将主、答题的调性安排与我国民族调式体系结合起来处里的别有趣味性。在14小节处有明确的终止停留在属调上,中间段是把主题进行展开运用了支声写法将一个主要旋律在发展过程中分支出变体音调,结尾将主题旋律缩减再现。整部作品乐思发展连贯,布局方整。

钢琴独奏《夜深沉》运用主调音乐,整首乐曲的调性布局为E羽—A商—D徴。形成了一个上四度的旋宫犯调。在和声语汇上作曲家打破了传统和声的三度叠置结构,使和弦的形态出现了极为自由而又多样复杂的四度叠置和弦;二度叠置和弦;以及以四度、二度叠置为基础的各种附加音和弦。在乐曲的主题动机选择上,作曲家将高音声部留给旋律主题,从低音到高音的排列关系来看穿插使用了顺叠型、拼叠型与插入附加音的四度叠置和弦,使音响平和的单纯四度和弦获得一定的力度感,刻画了主题形象使音乐中的戏剧性格不再是“空洞”、与“松散”的而是“浑厚”与“充实”的。另外戏曲音乐的中小二度的和声色彩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元素,作曲家在乐曲的结束部分将双手的二度音程以八度震音的方式排列,从而使过于尖锐的音响由距离的拉宽并使用交错的节奏模仿出京剧“闹场锣鼓”的音响效果,增添了乐曲诙谐和苍劲的审美意向,使得整部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1]

四、两部钢琴作品在节奏创作上的特点

中国传统音乐的线性思维在戏曲音乐中得以充分的展现,而戏曲音乐中的节奏变化,即板眼在中国传统音乐作为度量音乐长短的标准存在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两位作曲家充分意识到板眼对乐曲的速度、节奏、曲调的繁简、等方面都有制约和规范的功能。在乐曲的开头就标明了速度(逐步渐快至末尾)。并在弹性的节拍中,使拍值随着曲调的变化而变化,如《夜深沉——创意曲》在主题与答题之间穿插二四与三四拍。正所谓“板可略为增损”,“有伸有缩,方能合拍”的道理。

笔者认为散板的板式在民族器乐曲和戏剧音乐的唱腔程式中有着十分多样的使用手法,合理的使用散板音乐能够丰富作品的紧张度,而两位作曲家都巧妙并精确的布局音乐中紧张度开合的时机,使音乐在线性流动的过程增强了情绪的起伏值,使得作品的形态张弛有度。在两部钢琴改编的《夜深沉》中我们可以看到散板段落的规模并不大从54到60速度一点点加快,并没有实质性的主题材料的陈述,只是技巧性的华彩段落,从行板的速度开始音乐进入下一主题,而两端的部分在句法上被这段简短的间奏隔开具有缓和、对比和反衬的作用,散板在这里连贯了前后两部分,使得前后转折衬托的效果更加明显。[2]

散板作为前一曲式部分的散结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当主题旋律发展到高潮的强音时,突然延长托住,然后紧接着以散板结束。高潮的强音、长音或一般刹住的长音,经常是以快速的音型走句来准备,这样便很自然地突出散板段落到来的必然性,如《夜深沉——创意曲》中的短暂散板段落第19小节,两位作曲家十分讲究戏曲音乐唱腔中的速度“撤”与“催”,尺寸的“松”与“紧”。改编后的钢琴作品固然充满动力,也正应了古人的“无节之中,处处皆节;无板之处,胜于有板”。[3]

五、结束语

从两首钢琴改编曲《夜深沉》的比较和创作技法的研究后不难看出,近代我国钢琴作品在音乐题材与体裁上的努力尝试有目共睹,笔者认为改编后两部钢琴作品是中国戏曲音乐走向钢琴作品的基石,启发了现当代作曲家们在挖掘音乐内在美感和民族性价值等问题方面不断通向水深之处的灵感。两位前辈精巧地运用了作曲技法中的核心理念用复调思维从微观上去发展了作品的主要乐思,用民族化和声语汇从宏观上使作品交响化和立体化。为现当代作曲家们指引开辟了道路。反观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各国的民族乐派作曲家们大量成功与脍炙人口的钢琴作品,让我们也深刻意识到只有弘揚民族传统,才能走向世界抵达未来。

参考文献:

[1]朱世瑞.中国音乐中复调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一)[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6(02):3-9.

[2]王安国.现代和声与中国作品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杨儒怀.音乐分析论文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