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自然和创造
2020-10-09
幼儿不会完全按眼睛所看到的形状、色彩、结构去表现物象,而是用心灵去感知,有自己独特的把握、理解、表现物象的方式。鉴于幼儿美术活动的这种特征,我们立足“自然、色彩、创造”三个关键词,在美工区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使幼儿可以自由地观察、欣赏各种不同的艺术品,自由选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与同伴友好地合作,有条理地进行各种美术活动,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认识,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一、区域位置与空间
靠窗台、近水源的美工区,便于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取、换水,更重要的是采光好,利于保护幼儿视力。大班年级组利用走廊创设美工区,形成艺术长廊,便于班级资源共享,开展联动游戏。利用阳台、墙面、户外等空间位置进行创作,便于幼儿进行个体活动、自由组合活动、小组活动。
二、材料投放与种类
在材料的投放与种类上,注意分门别类摆放工具与材料,并贴上标记,便于幼儿有序地取放,培养良好的自我服务能力及做事有条理的习惯。采用多样的收纳材料,特别是可移动的架子,便于幼儿取放与操作。提供丰富的创作材料,例如:废旧材料、自然材料、生活材料、民间艺术材料等,助推幼儿的创造性发展。
三、欣赏角与背景墙
设立多个欣赏角与背景墙,丰富幼儿的视觉经验,提供潜移默化的审美影响。
1.名画欣赏,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感知、想象、情感、思维、灵感等多种审美心理功能,把艺术家的创造审美潜移默化地融入幼儿自己的内心深处。
2.绘本欣赏,可以激发幼儿的内驱力,提升幼儿的兴趣,发展幼儿的美术技能,增强幼儿的表达能力。
3.实物欣赏,独具美感的造型,给幼儿带来无形的熏陶,幼儿可以潜移默化地感受环境中的美。
4.师幼作品欣赏,可以让教师与幼儿展示自我,促进同伴间互相学习。
四、创作方式与类型
在美工区的创作与游戏中,教师也可以适当提供不同材料,引导幼儿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创作,丰富创作手段。如:可采用线描、色彩、水墨、泥塑、剪纸、折纸、拓印(版画)、拼贴等。
五、作品展示与呈现
在幼儿作品的展示上,也可采用平面、立体等多种方式、多种载体,多元呈现幼儿作品,彰显出艺术美。同时,作品成为班级环境的装饰,让幼儿充分体验了成功的乐趣,也发挥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六、区域指导策略
1.美工区的主题应来源于幼儿。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最能和幼儿产生共鸣,最能激发幼儿创作的热情。
2.可参照实物丰富幼儿经验,以写生的方式增强幼儿对美的感受力,使幼儿更加贴近自然、热爱世界、热爱生活。
3.尝试多种方式引导,促进幼儿自主性学习,培养幼儿的读图和观察能力。
4.觀察记录与分析,有利于掌握幼儿的成长状况和活动能力,有利于掌握幼儿的心理需要和审美爱好,有利于增强教师指导活动的针对性。
5.个别化指导与介入,在创作过程中,幼儿会遇到困难,教师的适时合理的帮助,能够让幼儿的创作得以继续。
艺术源于生活,我们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出发,提炼出一系列有趣的美术课程,并融入美工区的布置与教学、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细节,利用各种创作形式推动孩子的探索,激发幼儿的创意思维,在孩子与老师的碰撞间萌发创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