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研究型校本教研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2020-10-09唐冬昀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37期
关键词:专业发展实践研究

唐冬昀

【摘要】校本教研立足本校实际,以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中心,以课例研究依托,以教师共赢发展为主要目的。所以,主题教研是提高教研实效的有效载体。在这里我们以部编版教材 “自读课教学研究”的主题教研活动为例,来谈谈相关的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主题研究型校本教研    实践研究    专业发展

从2018年8月起,我们针对教师的发展问题,提出了基于合作共赢的校本教研的设想,并以语文学科为例,进行实践研究,尝试探索新的教研模式,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一、 主题研究型校本教研的必要性。

教师专业的发展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训练和提升。在传统教学实际中,老师们大多凭着个人经验去解决实际问题,缺乏主动思考与持续思考的研究意识与能力,形成教与研相对分离的状态。而且老师们关注的问题比较零散、琐碎,不集中,教研随意性较大,教研的效率不高,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主题型教研可以有效避免这些弊端。

主题型校本教研活动是指有明确主题或内容相关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校本教研活动,与一般的教研活动相比较,主题型教研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计划性,实践性。力求通过活动,引导校本教研立足本校实际,以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中心,以课例研究依托,以教师共赢发展为主要目的。所以,主题教研是提高教研实效的有效载体。

我们十四中语文组开展 “主题型”教研,结合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努力通过教师个人、团体之间的合作互助,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教研格局。在这里以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自读课教学研究”的主题教研活动为例,来谈谈我们的实践与思考。

二、 主题研究型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探索。

校本教研虽然没有自然科学研究那么严谨,但还是具备一个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问题——设计——行动——总结。”参照此,我们学校语文组实施流程是这样的:明主题——定计划——付实践——巧总结。

(一) 明主题。

教学研究是以问题为起点的,指向学校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很多,我们必须从这些纷繁复杂的问题中,以相对科学的角度来确定校本教研的主题,使主题研究型校本教研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更有针对性,研究更有持续性。

教研主题的准确确定,一定要从教学改革实践的原问题着手,同时遵循上级教研机构的指导。这样的主题校本教研对今后教育教学活动更有指导性,对参与者更具有发展性,使教研从更高更深更远的角度达到最优化。

其一,调查研究的结果。

在《统编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研报告——以桂林市第十四中学为例》中,关于自读课型教学存在的主要問题是:重理论轻实践,处理方式较保守,不敢放手。

在自读课文教学中,老师们理论上是明白迁移同单元教读课文的阅读方法、借鉴已学自读课文的阅读方法,可是实际上,从我校七、八期年级的期末质量测试确实反映出,学生在课外阅读板块,尤其是语言运用方面,呈现出自读赏析能力的不足,缺少实际的训练。老师们利用课内同类文章的方法迁移,比较顺手;对学生自我的阅读探讨、包括不同文体的赏析方法的关注相对弱些;而课内的探究与深入思考,课外相关作品的阅读迁移相对较难把控,老师不敢轻易放手。所以要加强自读课教学的研究。

其二,学科专家的指导。

桂林市教科所语文学科专家,结合全市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指出由于教材培训不到位,教师研读主动性、研读能力不足等因素,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并没按教材要求去做,而是各行其是,凭喜好上课,把自读课当作讲读课来精讲,或者把它当作讲读课的压缩饼干。强调并要求老师们要吃透教材,要按教材基本要求去教,要多研究。于是,组织了一系列主题型教研活动,我们十四中语文组承担自读课专题的校本研究。

(二) 定计划

教研计划是为了研究教学问题而进行相关研究活动的预设安排,通过集体研讨对一个学期的教研活动或某项重要教研活动的开展而进行具体的的策划。它可以理清研究思路,增强操作性,提高教研的实效。主题研究型校本教研的计划主要包含研修主题、活动时间、参研人员、活动要求等这些重要信息,突出教师的参与性、同伴交流的气氛以及专业研究的引领。2019 -2020学年下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自读课教学研究”,设计了当学期具体的校本教研计划。

(三) 付实践(研训结合,一讲座一课例)

扎根实践的行动研究是有效教研的灵魂。对教师而言,行动意味着不断研究、反思、实践和改进,这是一个动态的螺旋式提升的过程,可以唤起老师们教研的热情,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我们课题组采取研训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一环节:训,即微培训。针对一线老师对新教材培训的需要,我们组织了相关的校本培训。在市教科所学科专家、课题专家的指导下,及时进行主题为《自读课文的定位与教学策略》的学习讲座。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使理论培训与实践指导相结合,为下个教研环节课例研究的保质增效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第二环节:研,即课例研究。以七年级《台阶》一课为例来展开自读课型的教学研究。

1.主上课、同实践。具体步骤为“个人备课——集体备课——教授研究课——备课组同课异构”。

先由上课老师主讲独立备课的教学设计和思考。经过讲座学习和培训后,语文组进行集体备课,提出修改建议。如关注助读系统,尤其是阅读提示和批注,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和自我体验,并在课堂上给予充分的交流和分享,从而训练学生自读的能力等,保障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集体修订教学设计后,上课教师初上研究课。同时,让同备课组两位教师同上一课。因各自学生的实际、现有条件和教师自身特点,而呈现出不同的课堂效果。彼此间进行充分比较、相互学习、合作补充,一方面促成更优秀的教学设计,另方面也让授课教师们共同发展,确实提升了校本教研的质量。

猜你喜欢

专业发展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