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创新型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2020-10-09刘青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37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刘青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语文课堂应融入相应的创新因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语文基础性知识并且还能在产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强化创新能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以更新教学观念为切入点转变教学计划,以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灵活运用语文思维方式。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型课堂;教学策略

教师在开展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时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制定相应教学策略,首先教师应以开发学生语文学习思维方式为基本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式,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运用小组讨论教学模式,以此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最后则应创新课堂总结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创新型思维的指引下有效巩固所学语文知识,同时还应创新课堂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取知行合一的学习成果。

一、创新教学方式,灵活运用思维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傳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达到如今的语文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应创新语文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语文思维方式从而有效强化语文综合能力。例如: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为教师向学生提出语文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语文问题,以此虽然能够使学生强化解决语文问题的能力,但却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转换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在探索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从而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渐强化自身语文思辨能力。提问题的过程便为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过程,学生只有在认真思考学习内容之后才会因思路不通畅而产生问题,教师在教授《蜀道难》这首古诗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思维方式,鼓励学生针对古诗内容或者教师的讲解内容大胆提出问题。有的学生通过了解得知诗人从历史的角度描述蜀道之难并对此提出“诗人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随后教师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以引导的方式使其得出问题答案。有的学生聆听教师对于这首诗词的解析后提出:“诗歌写蜀道之险要的背后是否有言外之意?”教师则带领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语句进行细致推敲,使学生结合教师的讲解内容逐渐探索到这首古诗词中所包含的深意。由此可见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创新型教学方式的指导下逐渐开阔思维并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思维,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语文思辨能力从而为学生增强语文学习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二、创新课堂模式,运用小组讨论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普遍单方面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信息,而能够及时给予教师回应的则占少数,以此虽能够使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却不利于学生调动主观意识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因此教师应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将小组讨论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例如:教师在教授《荷塘月色》这篇课文内容时,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合作预习课程内容。首先教师针对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学习的预习方向,使学生能够参考教师的方向制定合理的预习计划。其次教师为学生规定讨论时间,使学生能够加强时间观念从而提升小组讨论效率。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将讨论流程设计为了解作者信息及创作背景—熟悉课文字词—通读文章内容并把握文章整体结构—划分文章板块并归纳中心义。随后学生投入到小组讨论中,在此教师以其中一组学生的讨论过程为例,首先该小组根据预习流程进入第一个环节“了解作者信息与写作背景”,该小组共有六名成员,组长将这一环节划分为“作者信息”与“写作背景”两部分,组内其中三位组员承担查找并归纳作者信息的任务,而另外三位组员则查找与“写作背景”相关的信息,六位组员全部完成任务后则相互分享信息,以此使该组全体成员高效完成第一环节的讨论任务。随后该小组以同样的方式将剩下几项任务细分为几部分,每一位组员都会被分到一份任务,全体成员都完成任务之后再进行信息汇总,从而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使全组成员共同完成教师所布置的预习任务。由此教师应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引下以小组讨论的模式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

三、创新课堂总结,有效巩固知识

教师通常在课程结束之后会带领学生花费十分钟的时间复习当堂所学内容,教师以串联知识点的方式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学生深入了解所学语文知识内容,但由于学生并没有独立架构过知识框架从而使其无法探索到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使学生不能系统地掌握语文知识,以此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语文学习效率。对此教师应采取相应举措,例如: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独立绘制出知识框架,则以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带领学生巩固本节课程内容。思维导图能够将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具体图像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出来,以此使学生能够通过理解思维导图来巩固所学知识内容。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巩固《祝福》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时运用思维导图,首先教师将本篇课文中的主线内容“封建礼教”作为主节点内容,随后教师将本篇文章中出现的人物作为分支节点内容,比如鲁四老爷、祥林嫂、柳妈、鲁镇人们。最后教师再次对“祥林嫂”这一主人公形象进行拓展,并将故事中与祥林嫂相关的几段故事作为分支节点的具体内容,比如祥林嫂初到鲁镇、祥林嫂被逼改嫁、祥林嫂再到鲁镇、祥林嫂乞讨惨死。学生根据思维导图能够清晰地了解文章的整体框架,以此使学生能够掌握整篇文章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义。由此教师应创新课程复习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有效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语文学习效率。

四、创新课堂实践,促进知行合一

教学实践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这关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然而传统的课堂实践内容为教师以笔试引导学生实践所学知识,并通过观察学生的答题状况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然而单一的课堂实践活动易使学生对活动内容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导致语文教学收效甚微,因此教师应积极创新课堂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融入趣味性因素,使学生能够积极踊跃参与到课堂实践过程中,从而有效检验自身的学习成果。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成语专题内容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积累更多成语知识,教师则在班级中以趣味游戏的形式带领学生开展“成语接龙”课堂实践活动,游戏规则为第一位同学说出一个成语,下一位同学则以前一位同学所说成语的最后一个字作为参照,搜寻以最后一个字为开头的成语,以此类推并以“一条龙”的形式使每位同学都能够参与进来,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反应来检验其成语的掌握情况,相比于笔试检验学生的成语记忆成果,游戏形式更能够有效消除学生对于课堂实践活动的抵触情绪。再例如:教师在检验学生对于古诗词含义的理解情况时,要求其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将古诗词内容讲述出来,以此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轻松融洽,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教师通过这种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不仅能够避免学生出现抵触情绪,还能够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展现自身优势从而提升自信心。由此可见教师应创新课堂实践方式,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促使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有效检验其学习成果。

综上所述,教师应顺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积极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灵活运用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有效掌握语文知识,从而促使其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薛,慧.论中专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策略探究[J].东西南北:教育,2018(19):495-495.

【2】王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策略探究[J].新智慧,2018(16):102-102.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