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开发与实施
2020-10-09吴阳
吴阳
摘 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在此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结合区域特点进行实地调研,从学徒制教学、信息化教学等方面探索校企合作育人途径,以期为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开发改革提供思路。
关键词:产教融合;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开发
专业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应用型大学以产教融合、“双元”育人为平台,以人才培养为核心,进一步拓展“双元”育人的内容,实现从传统的合作向创新的合作转变,从局部合作向整体合作转变,从松散合作向紧密合作转变。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应用型高校注重知识的应用与技能的掌握,与市场联系更为紧密,其中重要的措施就是产教融合,改革应用型高校的课程形式。环境设计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强调与市场的紧密结合,使培养的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教育界与产业界的合作,有效培养市场所需的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课程开发
(一)课程理念
课程开发秉承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多维度的原则来进行。教育主体多元化,学校、企业共同合作,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实现资源充分利用与共享;教学内容多样化,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内容直接来源于企业实际项目,企业专家参与课程教学大纲制作与修订,开设产教融合相关工作室;多层次产教融合,即学校层次、院系层次、专业层次的产教融合,校企联动递进式培养;多维度授课方式,突破传统教室授课,采取“互联网+教育”,利用网络授课和虚拟软件平台,打造线上+线下多维度授课空间。
(二)课程设计思路
应用型高校依托所在区域,将产业优势转为专业优势,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高校。课程设计和培养目标同样需要满足产教融合、“双元育人”的要求从而达到校企双赢。环境设计专业需要具有新时代的特征,紧跟市场技术前沿和学生就业趋势,在课程设计中融入信息化教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以可持续设计、绿色设计理念等来进行教学。
通过对与环境设计专业相关的设计企业的市场调研,确定室内设计师、制图员、景观设计师等工作岗位,通过对上述工作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确定了这些岗位需要较强的设计美感,精通空间设计知识,具备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等。对接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确定基于产教融合的基础平台、专业平台和工作室平台。专业平台包括双证融通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产教融合共建课程模块,工作室平台分为系统化室内设计工作室、地域景观设计工作室等。
(三)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以现场走访、网络调研等多种渠道对湖南地区环境设计专业近40家企事业单位的295个设计岗位进行统计,得出湖南地区环境设计专业就业岗位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知,室内设计师需求较大,其次为景观设计师。
根据行业市场调研的结果确定该领域的三个典型工作岗位,即室内设计师、深化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结合行业企业的要求,最终确定学习相应主干课程。为加大课程的实践性,加强产教融合,专业课程中加入集中实践环节,如专业见习、实习等内容,使课程专业性和实用性并重,补充课堂实践教学的不足,学生可以到企业实践,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四)产教融合实训课程——专业工作室
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创办工作室,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企业提供实践项目,学校与企业联合制定课程实施细则,共同完成整体项目。项目成果转化的资金一部分为企业投资,一部分投入教学。通过前期的市场调研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环境设计专业主要为两个大的实践方向,即室内空间设计和景观空间设计,为此与企业共同开发系统化室内设计工作室和地域景观设计工作室。系统化室内设计工作室立足于文化资源传承与开发,紧跟国际设计动向,培养具有室内设计前沿能力的创新型、实践型艺术设计人才;地域景观设计工作室探索地域特色的生态景观设计方法,培养具备地域景观设计能力的创新型、实践型艺术设计人才。专业工作室真实运营,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
二、课程实施
(一)课程排序
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实施结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从“认识—深入—实践”的过程达到知识应用的目的,大一开设的课程主要解决学生的专业认知问题,培养学生设计思维与方法,使其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和创新意识,如造型基础、形式基础、世界现代设计史、艺术思维表达等课程。大一、大二、大三的专业课程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设计思维过渡到设计认知、设计理念、设计沟通,再到设计方法与流程、专业技能与技术、材料工艺与手段、设计与语言表达,专业课程的设置层层递进,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也是一个从局部到全面、从单一到系统的过程。大三下学期后学生可进入学校与企業合作创办的工作室,任选一工作室进行深入性学习,为大四下学期毕业设计成果做准备,同时为学生毕业工作初步确定方向。
(二)学徒制教学
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实施学徒制教学,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对学生提出培训要求,为学生划分等级,制定严格的晋升机制,实施设计师助理、设计师、中级设计师、高级设计师晋升制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企业监督教学质量,根据市场需求,提出教学内容或方式的不足,直接参与育人过程。学生进入专业工作室后既是学生也是企业员工,授课的既是老师、企业老板,也是行业导师,从专业的岗位需求出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信息化教学
1.信息化手段,协同校企联动教学
环境设计专业多门专业课程如材料学基础、装饰工程概预算等,需要了解装饰材料、施工工艺或品牌等,此类课程可现场连线相关施工人员、设计人员,让他们现场讲解,让学生能直观看到现场情况。雨课堂、学习通、蓝墨云、调查宝等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使学校和企业更直观地追踪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有效的学情分析,及时调整上课的内容。
2.信息化技术,支撑产教融合项目
环境设计专业产教融合的家装、景观项目,需要现场勘察,了解空间概况、地理位置、尺寸信息等,进行方案呈现。家装可利用大量的网络平台,如酷家乐、Homestyler、Floorplanner等实时寻找国内外的房屋户型,进行全景漫游制作。景观可利用建筑漫游软件Lumion,模拟现场场景,对空间进行反复推敲。利用信息化技术创建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项目情境,相关虚拟仿真软件为项目的提案、方案的呈现提供较好的途径和交流的平台。
3.信息化资源,开启“双元育人”模式
整合企业相关的工作流程、规章制度、项目资源、人力资源以及高校的课程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到网络平台,企业、学校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开启“双元育人”的资源共享模式。
产教融合视角下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开发和实施,应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入到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积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技术、资源,企业、高校、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实现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申晓伟.校企合作 共筑未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育人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4.
[2]李新男,张杰军,张赤东.产学研合作创新组织模式比较研究:基于中国和奥地利的典型案例分析[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
[3]王彤.应用型大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
湖南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