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蒙典型灌区深度节水控水措施研究
2020-10-09景明张会敏杨健
景明 张会敏 杨健
摘 要:以推进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为引领,解读了深度节水控水和灌区深度节水控水的有关概念,分析在宁蒙典型灌区实施深度农业节水控水的必要性。选取宁夏青铜峡灌区和内蒙古河套灌区,核定了近年来争议较大的灌溉面积,分析了灌区节水灌溉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促进宁蒙典型灌区用水效率和维持生态环境健康为导向,充分结合典型灌区节水灌溉发展规划,提出了从推进灌排工程现代化改造、加强用水监控、控制灌溉规模、深化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推进宁蒙典型灌区深度节水控水的建议。
关键词:深度节水控水;灌溉面积;节水灌溉;宁蒙灌区;黄河流域
中图分类号:TU991.64;TV882.1;S274.3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0-1379.2020.09.029
Abstract:To promote the action of deep water saving and control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this paper defined the concepts of deep water saving and control and analyzed the necessity of implementing deep water saving and water control in Ning-Meng irrigation area. The Qingtongxia irrigation area in Ningxia and Hetao irrigation area in Inner Mongolia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irrigation area of typical irrigation areas in Ningxia and Inner Mongolia which were controversial in recent years were analyzed and approved. We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ater-saving irrigation and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of deep water-saving control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ep water-saving and water control action in typical irrigation areas of Ningxia and Inner Mongolia, which could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s for speeding up the water-saving work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Key words: deep water-saving and control; irrigation area;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Ning-Meng irrigation area; Yellow River Basin
以習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节约用水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将节水放在优先位置,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全面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水利部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治水思路,把节水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要求黄委及流域省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坚决落实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进黄河流域节水工作率先取得突破。本研究围绕深度节水控水的概念、意义、典型灌区现状与问题、深度节水控水的举措和保障措施等,选取宁夏青铜峡灌区和内蒙古河套灌区,结合灌区实际和发展需求,研究进一步控制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加速提升用水效率、强化用水监管的深度节水控水举措和保障措施,以典型灌区为示范,降低灌区水耗,促进黄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引领黄河流域农业深度节水控水率先取得突破。
1 深度节水控水概念解读
结合我国节约用水相关的标准规范、部门规章制度,在综合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阐述深度节水控水及灌区深度节水控水的内涵。
1.1 深度节水控水
深度节水控水,既是落实“节水优先”治水思路的具体措施,又是对传统节约用水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深度节水控水包括深度节水和深度控水两方面含义。
深度节水,就是在不降低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损害生态环境健康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现有工程、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节水功能,创新节约用水措施,采取更大的力度和更有效的举措,深入挖掘用水各环节的节水潜力,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深度控水,就是在严格实行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的基础上,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限制超计划用水,强化取用水监控,提高水资源精细化管理能力和利用效益,逐步实现还水于河。
1.2 灌区深度节水控水
农业灌溉是灌区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水灌溉是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最主要和有效措施。根据《节水灌溉技术标准》(GB/T 50363—2018),节水灌溉是指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当地供水条件,高效利用降水和灌溉水,以取得农业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措施。
灌区深度节水,即在灌区已有节水灌溉工作基础上,以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为前提,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形成重点突出、措施有效、监管规范的系统化农业节水体系,科学合理地降低农田灌溉各环节无效水耗,实现灌溉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灌区深度控水,即在灌区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计划用水管理的基础上,完善灌区取用退排水全过程控制与监督管理,严格落实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进以水定地、以水定产,坚决抑制无证取水、超指标取水、违规扩灌扩引等不合理用水需求,严格控制和降低灌区取用水量。
2 宁蒙典型灌区实施深度节水控水的必要性
我国灌溉面积7 400万hm2,居世界第一。耕地灌溉面积6 800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0.3%,生产了占全国总产量75%的粮食和90%的经济作物。灌区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节水灌溉是解决我国农业干旱缺水的根本性措施。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尤为突出,灌区在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承担着维持农业绿洲生态稳定的重大生态功能,在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1 实施深度节水控水是黄河水资源利用的必然之选
黄河流域大部分区域位于干旱半干旱区域,水资源匮乏,多年平均年降水量446 mm,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近半数流域面积年降水量在400 mm以下。根据全国第3次水资源调查评价初步成果,1956—1979年、1980—2000年和2001—2016年3个水文系列,黄河流域平均水资源总量分别为752亿、685亿、652亿m3,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628亿、571亿、534亿m3,均呈整体性减少态势。据相关研究预测,未來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黄河水资源仍呈减少态势。2010—2016年,黄河流域供水总量为490亿m3(含流域外供水),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80%,其中地表水开发利用率73%。黄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区总面积3.36万km2,全流域70个地级行政区中,有46%处于水资源超采状态。水资源过度开发与水资源超采局面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黄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是我国农产品主产区,粮食和肉类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黄河流域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黄河水资源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及脱贫攻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生效之前,黄河水资源的保障功能仍是国家的重大战略要求。基于黄河水资源总量整体性减少态势和过度开发利用局面,以及黄河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节约用水注定成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永恒主题。同时,考虑长远解决黄河流域资源性缺水问题,要按照国家“先节水,后调水”的外流域调水要求充分挖潜,为实施南水北调西线等调水工程提供扎实的前期基础。因此,要全面落实节水优先方针,突破传统节约用水的思想观念、工程措施、技术产品、体制机制,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率先在黄河流域水资源紧缺、供需矛盾突出的地区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强化深度节水控水措施,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2.2 黄河流域农业灌溉具有一定节水潜力
黄河流域内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41.9万hm2,农田实际灌溉面积495.5万hm2;黄河下游流域外引黄灌区横跨黄淮海平原,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约226.7万hm2。考虑流域内外的黄河供水区,农田有效灌溉总面积达768.6万hm2,占全国的11.3%。近年来,通过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等工程,黄河流域农业灌溉基础条件得到大幅改善,农业节水灌溉水平稳步提升,农田灌溉每公顷用水量从2012年的6 060 m3下降到2018年的5 430 m3,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5,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
在农业用水效率稳步提升的同时,受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农业灌溉基础设施历史欠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灌区节水改造建设进度滞后,管理体制改革不彻底,节水灌溉的整体效益没有充分发挥。流域大中型灌区经过多年运行,灌溉工程更新与老化并存、渠道衬砌率较低、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比偏低、灌溉管理现代化水平不足等问题突出。
根据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审查通过的《黄河上中游地区及下游引黄灌区节水潜力深化研究》,以2016年为现状水平年,考虑现状有效灌溉面积全部实施节水改造,黄河流域节水灌溉面积由386.1万hm2增加到622.8万hm2,节水灌溉率由62.0%提高到100%,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比由29.0%提高到40.7%,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5提高到0.61,到2035年,黄河流域农业用水节水潜力约为29亿m3/a,农业耗水节水潜力约为21亿m3/a。因此,作为黄河流域用水大户的农业,仍有一定的节水潜力可以挖掘。
2.3 宁蒙典型灌区节水控水具有显著引领示范效应
宁蒙灌区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 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高达1 000 mm,其气候条件具有西北干旱区的一般特征,在黄河流域极具代表性。宁蒙灌区为典型的黄河冲积平原,土壤成土母质以灌水淤积物为主,其次是冲洪积母质和风积(细砂)母质,土壤条件与黄河供水区大部分灌区接近。宁蒙灌区也是黄河水资源的主要消耗区域,实际灌溉面积占黄河流域总灌溉面积的三分之一,2018年农田灌溉取用黄河水114.53亿m3,占流域农田灌溉取用地表水总量的41.8%。可以说,有效控制宁蒙灌区引黄灌溉用水量,即可解决黄河流域农业用水供需矛盾的主要方面问题。
宁夏青铜峡灌区、内蒙古河套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均超过33.3万hm2,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特大型灌区,实际灌溉面积占宁蒙灌区的66%。两处灌区均实施了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规模化节水灌溉、水权转让等工程,灌区种植以粮油作物为主,大面积采用渠道输水和地面灌溉。两处灌区的灌溉系统、退水和排水系统、种植作物等基本反映了宁蒙灌区的全面信息。取灌排工程基础条件、灌溉用水习惯、节水灌溉水平等在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引黄灌区中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因此,在宁夏青铜峡灌区、内蒙古河套灌区开展深度节水控水行动,既能提升宁蒙灌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又能促进全流域农业节约用水。
3 宁蒙典型灌区灌溉面积核定
在当前宁蒙两区农业用水定额基本覆盖主要作物的情况下,农业灌溉面积成为决定灌区用水量的关键要素。本次研究充分调研收集宁夏青铜峡灌区和内蒙古河套灌区灌溉面积统计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高精度遥感解译方法,核定了典型灌区2019年度实际灌溉面积。
3.1 青铜峡灌区灌溉面积
根据水利部2000年批复的《宁夏青铜峡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青铜峡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2.2万hm2(不包括盐环定灌区)。根据近期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编制的《青铜峡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实施方案》及当地其他资料,截至2018年年底,灌区现状作物种植面积38.1万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34.4万hm2(不包括盐环定灌区),非灌溉面积3.7万hm2。2016—2018年平均实际灌溉面积33.6万hm2,其中2018年实际灌溉面积34.0万hm2。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2019年灌区面积调查,青铜峡灌区有效灌溉面积34.4万hm2,实际灌溉面积34.0万hm2。
2020年5月,黄委信息中心对青铜峡灌区的作物种植面积(包括灌溉面积和非灌溉面积)进行了遥感解译,青铜峡灌区2016年和2019年种植面积分别为36.9万hm2和37.6万hm2。2019年遥感解译作物种植面积扣除灌区非灌溉面积3.7万hm2,核定2019年实际灌溉面积33.9万hm2,与《青铜峡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实施方案》中2018年实际灌溉面积34.0万hm2、2019年实际灌溉面积34.0万hm2接近。经与宁夏水利厅交流,近年来青铜峡灌区实际灌溉面积基本稳定。
因此,我们认为青铜峡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为34.4万hm2,2019年实际灌溉面积为33.9万hm2。
根据宁夏水利厅2018年统计,青铜峡灌区有效灌溉面积34.4万hm2:河西灌区25.6万hm2(占74.5%),河东灌区8.8万hm2(占25.5%);耕地面积30.0万hm2,园地2.3万hm2,林地1.6万hm2,草地0.5万hm2。2018年青铜峡灌区实际灌溉面积中:以玉米、水稻、春小麦为主的粮食作物面积20.4万hm2,约占灌溉面积的60.0%;瓜菜6.5万hm2,占19%;其他7.1万hm2,占21%。粮食作物中,水稻7.2万hm2,占实际灌溉面积的21.0%、占粮食作物面积的35.5%。从水稻在引黄灌区分布情况来看,主要分布在惠农渠灌区、唐徕渠灌区及河东秦汉渠灌区,种植面积分别为2.1万hm2、1.8万hm2和1.3万hm2,分别占相应灌区作物种植总面积的26%、26%及23%。根据《青铜峡灌区续建配套與现代化改造实施方案》,青铜峡灌区近5 a水稻种植面积维持在7.2万hm2左右;蔬菜播种面积从1998年的2.4万hm2,增加到2018年的6.5万hm2,特别是近年来供港蔬菜面积增幅明显。
3.2 河套灌区灌溉面积
根据1998年水利部批复的《黄河内蒙古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河套灌区设计灌溉面积73.3万hm2,有效灌溉面积57.4万hm2。根据河套灌区管理总局近期编制的《内蒙古河套灌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实施方案(送审稿)》,2018年实际灌溉面积59.6万hm2。根据河套灌区管理总局灌溉面积核查,2019年实际灌溉面积为73.3万hm2。黄委信息中心遥感解译2019年河套灌区作物种植(农田+人工林果+人工草地)面积为76.5万hm2。
黄委信息中心对河套灌区种植面积的遥感解译结果与河套灌区管理总局的核查数据接近。由于作物种植面积与实际灌溉面积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分析认为,2019年河套灌区实际灌溉面积为73.3万hm2,达到了设计灌溉面积。
根据2019年河套灌区管理总局开展的有效灌溉面积核查,灌区实际灌溉面积中:农田灌溉面积60.9万hm2,林果地7.1万hm2,牧草地5.3万hm2。农田灌溉面积中:种植葵花26.7万hm2,占农田面积的43.8%;玉米19.4万hm2,占31.9%;小麦6.2万hm2,占10.1%;葫芦4.3万hm2,占7.1%;其他作物(包括夏秋杂粮、油料、蔬菜、瓜类、药材等)4.3万hm2,占7.1%。
4 宁蒙典型灌区节水灌溉现状分析
4.1 宁夏青铜峡灌区
青铜峡灌区节水灌溉主要措施包括渠道衬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等。截至2018年年底,青铜峡灌区现状干渠(包括干渠、支干渠)总长1 046.1 km。其中已衬砌干渠773.2 km,占干渠总长度的73.9%。灌区现状干渠、支干渠开口引水流量大于1.0 m3/s的支渠有1 375条,总长3 454.0 km,已衬砌2 972.0 km,支渠衬砌率由2001年的37%提高到2019年的86%。灌区现状骨干排水沟道中状况较好的总长475.2 km,占沟道总长的79.6%。
截至2018年年底,青铜峡灌区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3万hm2,占灌区有效灌溉面积的30%。其中:微灌5.2万hm2,占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的50.3%;喷灌4.0万hm2,占38.6%;管灌1.1万hm2,占11.1%。此外,青铜峡灌区推广激光平地技术,缩短灌溉时间,减少灌溉漏损量,大幅度提高灌溉效率,每公顷节水可达450 m3,现状适宜推广激光平地技术的耕地面积已经推广实施了60%以上。通过实施节水改造,青铜峡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05年的0.350提高到2019年的0.515。
青铜峡灌区利通区按照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规划,投资9 800万元,在秦渠、汉渠、东干渠等干渠直开口及田间建设测控一体化闸门491套,建成灌区集中连片现代化量测水设施控制面积46.17万亩。并建立了测控一体化闸门全渠道控制系统,该系统由水利基础设施、硬件产品、通信系统、采集控制系统及需配水管理系统等组成,实现灌溉输配水精细化、计量精准化、管理智能化。该系统将流量测量与上下游水位、闸门的控制结合为一体,精确控制渠道流量,通过反馈和前馈控制结合,全渠道控制系统将水位波动降至最低,确保所有农田灌溉供水的稳定。测控一体化闸门全渠道控制系统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灌区的供水效率,缩短了灌水时间,减少渠道弃水,节水效果显著;另一方面实现了灌溉用水透明管理,用水户计划用水、节水惜水意识明显增强。
4.2 内蒙古河套灌区
河套灌区骨干输配水渠道包括1条总干渠(总长180.9 km)、12条干渠(总长871.8 km)、49条分干渠(总长919.4 km)和339条支渠(总长2 522.9 km)。根据《内蒙古河套灌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实施方案(送审稿)》,截至2018年年底,河套灌区总干渠、干渠、分干渠、支渠的衬砌率分别为36.7%、31.7%、31.9%、38.3%,渠道衬砌率总体偏低。
河套灌区农田灌溉以地面灌溉为主,目前在乌兰布和灌域的4.0万hm2农田实施了土地平整和畦田改造。截至2019年年底,河套灌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4万hm2(主要为滴灌),占2019年实际灌溉面积(73.3万hm2)的3.24%,主要集中在井渠双灌区,其中处理后的黄河水滴灌面积0.1万hm2。
根据河套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成果及相关资料,2016年、2019年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别为0.398和0.40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 宁蒙典型灌区节水控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5.1 节水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灌溉用水效率偏低。宁蒙典型灌区部分骨干渠道存在淤积、裂缝、变形、渠道断面冲刷、岸坡滑塌、渠底顶托等问题,河套灌区部分干渠段甚至形成游荡型渠道。宁夏青铜峡灌区目前仍有272.9 km干渠及支干渠未砌护,占渠道总长的26.1%,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内蒙古河套灌区仍有65.2%的骨干渠道未完成规划衬砌任务,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05,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左右,且主要分布在井渠双灌溉区,节水灌溉发展不充分,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总体偏低。
(2)秋浇(冬灌)制度有待优化。现状宁夏青铜峡灌区冬灌引水量7.23亿m3,占全年灌区总引水量的18.8%,冬灌每公顷引水量3 330 m3。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行业用水定额标准,青铜峡灌区冬灌每公顷引水定额应为1 650 m3左右(推算至渠首),冬灌实际用水量明显高于定额标准。根据调研,灌区部分第2年种植水稻区域在当年依然实行冬灌,部分农田冬灌和春灌重复灌溉。内蒙古河套灌区2019年秋浇引水量11.9亿m3,约占当年农业取水总量的20.3%,秋浇面积38.5万hm2,每公顷引水量3 210 m3,高于条件相似的宁夏引黄灌区冬灌定额标准。部分区域秋浇与春汇农田重复灌溉,优化秋浇制度的有关科研成果没有得到有效推广。
(3)灌区农田排水效率较低。排水不畅是宁蒙灌区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是导致灌区输排水效率偏低、土壤盐碱化程度居高不下、秋浇(冬灌)用水量偏大的主要原因。宁夏青铜峡灌区仍有122 km排水干沟存在淤积、塌坡等问题,灌区仍有4.5万hm2盐渍化农田。内蒙古河套灌区骨干排水沟道排水标准仅5 a一遇,骨干排水工程普遍存在排水线路长、沟道纵坡缓、淤积塌坡等问题,造成灌区排水效率低,特别是秋浇期间农田表层积水时间长,排水不畅导致洗盐压碱效果欠佳。宁蒙典型灌区排水工程没有形成与灌溉工程相配套的灌溉排水高效运行体系,重灌轻排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4)灌区节水内生动力不足。内蒙古河套灌区管理总局自收自支,灌区管理人员工资及灌溉工程日常维修经费未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灌区“节水”与“吃饭”矛盾突出,节水内生动力不足,不利于农业节水监管与考核。灌区部分灌溉工程的产权、使用权依然不清,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展缓慢。目前河套灌区骨干工程农业水价仅为成本水价的67%~84%;末级渠系水价改革没有全面推行,按亩收费等习惯不利于“最后一公里”节水。
5.2 控水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部分年份超许可取用水。2019年宁夏青铜峡灌区、内蒙古河套灌区耗水量均超过黄委批复耗水许可量。内蒙古河套灌区2016年以来每年实际取水量、退排水量均超过黄委审批许可水量,存在超许可取水和退排水现象,排引比0.350,高于黄委审批退排水量与取水量之比。从取水和退排水的关系看,宁夏青铜峡灌区2016年以来平均排引比高达0.53,即灌区引水的一半以上退排黄河,增加了黄河干流石嘴山断面水质污染负荷。
(2)部分地方存在扩灌现象。根据调研,宁夏青铜峡灌区灌溉面积由1999年的32.3万hm2增加到2018年的34.0万hm2,每年平均增加866.7万hm2。目前宁夏青铜峡灌区水稻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的35.5%,水稻常规灌溉定额比宁夏回族自治区现行定额高27%~38%,水稻灌溉用水总量和用水定额较大;内蒙古河套灌区有效灌溉面积由1999年的57.4万hm2增加到2019年的73.3万hm2,增幅27%左右。灌溉面积的增大必然對用水量提出更高的需求。根据内蒙古黄河干流盟市间水权转让河套灌区沈乌灌域试点跟踪评价,实施水权转让试点节水改造后,沈乌灌域新增引黄灌溉面积1.0万hm2,是造成水权转让指标难以落地的主要原因。
(3)灌区生态环境用水需求增大。从调研情况来看,宁蒙典型灌区均在灌溉间歇期向湖泊湿地补水。据初步统计,宁夏青铜峡灌区近年来年均向湖泊湿地补水1.61亿m3,内蒙古河套灌区每年向乌梁素海生态补水3.2亿m3,且呈逐年增大趋势。宁蒙两区均提出增大生态环境用水需求,其中:宁夏青铜峡灌区估算到2025年湿地生态补水量1.88亿m3,2035年达到2.15亿m3;内蒙古河套灌区规划到2025年向乌梁素海补水4.42亿m3,2035年达到5.03亿m3。总体来看,灌区生态环境用水需求逐年增大。
(4)取退排水监测体系不健全。宁夏青铜峡灌区河西总干渠、河东总干渠取水量未采用实际监测水量,而是采用下游各干渠水量累加值,未计入灌区取水口至各干渠分水闸渠段的水量损耗及个别小闸门引水量;青铜峡灌区河西总干渠一号退水闸没有配套退水在线计量设施,灌区排水计量设施配套率不足70%,部分排水监测断面位置设置不合理。黄委缺少对入黄退排水量的有效监测,难以核定灌区退排水量和耗水量,缺少对地方报送数据进行必要复核的基础依据,不利于落实用水全过程管理。
6 推进深度节水控水的有关建议
以解决宁蒙典型灌区节水控水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导向,充分结合典型灌区节水灌溉发展规划,建议从推进灌排工程现代化改造、加强用水监控、控制灌溉规模、推进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推进宁蒙典型灌区深度节水控水。
6.1 深入推进灌排工程现代化改造
(1)因地制宜推进骨干渠道衬砌。充分考虑骨干渠道输配水效率和渠道生態功能,因地制宜开展渠道全面衬砌、边坡衬砌、渠底防渗等工程建设,总结推广渠道混凝土模袋整治等技术,实现骨干输配水工程与田间灌溉工程的顺畅衔接。完善渠系建筑物及各类机电设备、金属结构等设施,明确2025年之前骨干渠道衬砌规划目标任务。
(2)实施排水沟道疏浚整治与改造。建议推进灌区排水沟道疏浚整治与改造,保障排水沟道正常运行情况下不发生冲刷、淤积和边坡坍塌等情况,满足现代化灌区对防洪、除涝、排渍、防治盐碱化的需要。排水工程应在满足排涝和安全标准下,兼顾生态与景观,符合生态健康理念,保持自然状态下的生物生长条件。到2025年,实现灌区排水系统畅通,农田排涝标准在10 a一遇以上水平。
(3)推进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议规整灌区条田格局,推进平田整地,配套田间渠系及建筑物,完善田间灌溉排水沟渠,实施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6.2 进一步加强灌区取退排水监控体系建设
(1)提升灌区取退排水监控能力。加强典型灌区取退排水全天候监测体系建设并逐步实现在线监测,提高水量监测精度和信息化管理水平,逐步将典型灌区退排水信息纳入黄河水资源管理与调度系统,推进流域管理机构对灌区取水过程的远程调控。逐步实现灌区管理单位、自治区水利厅、黄委等对灌区取水设施的远程调控。
(2)推进主要分水设施测控一体化改造。建议开展干渠直开口、支渠斗口的闸门测控一体化改造,推进灌区输配水信息采集点、测控点、视频监测点等通信网络建设,构建输配水远程监控体系,逐步实现灌溉输配水智慧化管理。
(3)提升灌区用水智能化管理水平。建议依托宁蒙典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基础,采用现代物联网技术、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灌区工程与用水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灌区降雨、洪水预报、取用水、水质监测等数据的自动监测与传输,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全时空服务的智能水网。
6.3 严格控制灌区用水规模
(1)逐步控制和压减实际灌溉面积。推动落实“以水定地”指导思想,维持宁蒙典型灌区现状灌溉面积不增大,控制农业灌溉面积,优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特别是宁夏青铜峡灌区要进一步压减水稻种植面积。
(2)严格控制秋浇(冬灌)规模及用水量。根据作物种植类型、地下水状况、灌溉条件等,合理规划秋浇(冬灌)对象与范围,优化秋浇(冬灌)制度,严格执行当地行业用水定额标准,推进解决秋浇(冬灌)与来年作物播种前春灌范围重复问题。
(3)研究区域生态景观用水量合理范围。以灌区为单元,研究提出维持现状生态状况的生态耗黄水量。提出维持现状宁蒙灌区生态景观水面面积不扩张的对策措施,明确灌区生态环境用水指标。研究雨水、再生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源用于生态景观补水的技术模式。
【责任编辑 张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