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数学的世界自主成长
2020-10-09胡倩
胡倩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习材料的兴趣。”孔子曾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成功的基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充满兴趣,那么成绩也会有显著的提升。
2011年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提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由此可见,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发展动力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需要教师摒弃传统式的填鸭式教学,从教师作为传授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成为教育的主体,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当中;在课堂中通过创建多样化情境,有效搭建支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并掌握多种的形式与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们,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充满着无穷的乐趣。
以教学小学数学的“解决问题”一课为例,考虑到学生之前的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本单元的知识点对学生而言并非难点,面对每学年不同知识点下的“解决问题”教学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来吸引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具体教学实践如下:
导入。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会以口算练习作为导入。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了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形式导入——问题导入。通过情景的创设,给予学生开放性的思路,讓学生自主发现数学信息并创设出属于自己的数学问题。这种方式给予了学生自主发现的机会,并且让学生的思维开阔起来,间接激发了学生之间的协作性和探究性。
分析与解答。《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找出中间问题,从问题或已知入手分析并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试着把自己的想法写一写,画一画,让学生在分析问题中独立思考,独立发现问题。首先,要给学生们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让他们选择喜欢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再选出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展示。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将自己的想法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要让三年级的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路,需要教师进行长期性的引导。一是要从小学低段开始就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二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找到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并进行表扬与肯定。在最后环节,教师要总结方法并进行板书,再一次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探索下清晰化,共同获得最后的探索胜利。
回顾与反思。教师要充分重视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回顾与反思。通常,回顾考虑两点:一是答案是否符合题意,二是计算是否正确,反思的内容则是解决题目的步骤与方法。
巩固练习,深化新知。课后练习也是每节课的一个重点,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准,课后练习要源于生活,是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利用这些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同时帮助学生梳理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依托教材,联系生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在生动的情境中快乐学习;要善于用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奇妙思维,通过探索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独有魅力;要用一颗热忱的心陪伴学生一路探索,一路成长,一路欣赏不一样的美景。
(作者单位: 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