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特色课程创建促进教师自主实践
2020-10-09齐小菊
齐小菊
课程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途径,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北京市密云区东邵渠镇中心幼儿园在着力开展园本特色课程创建过程中,把教师作为实施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核心主体,参与课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实施、评价等各方面工作,促进了教师自主实践,自我成长。
明确方向,提升课程意识
对于一所农村幼儿园来说,特色课程的创建一定是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和传承。幼儿园把如何确定特色发展方向作为课程建设的开端,同时开始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鼓励教师全程参与特色课程创建,以高度的自觉意识参与到课程建设中。
组织教师从近些年来进行成功特色活动情况、学校的办学目标调研,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本着继承和发展的思路,确定了园本特色课程方向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个过程中,教师主动查资料,访问,学习,以课程创建主人的身份,自觉融入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建设工作中,明显提升了课程意识。
构建体系,树立课程观
教师的课程观、对于课程的认识会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多次的头脑风暴,不经意间的谈话交流,构建课程体系的话题已經成为见面的“问候语”。教师在自己营造的课程环境中畅谈,深思,不断提升。教师提出结合学校书法特色建设,做好幼小衔接,尝试开展幼儿“创意文字”游戏活动。也有的教师提出幼儿园正在开展的“以绘本切入的戏剧游戏主题活动促幼儿主动学习与发展”课题研究,实践证明以绘本切入的戏剧游戏主题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全人发展。太多的想法和建议,丰富着幼儿园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结已有优势,分析实施途径,提出亮点活动,确定总体思路。幼儿园的课程体系构建秉承学校弘扬传统文化成就幸福人生的理念,从传统文化中来,最终指向育人。结合近年来课程探索与实践,注重三级课程融合,本着横纵关联、交叉融合的原则,做好不同层级课程的正态融合,各领域间的协调融合,课程与游戏的有机融合,多种课程资源的科学融合。家园社协同,构建传统文化课程。基于幼儿发展需要,依托北京市“快乐与发展”课程,在扎实推进区级早期阅读课程、脱稿剪纸课程的基础上,着力做好园本课程。
通过参与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师们的课程观与幼儿园整体的课程构建及课程目标达成了一致,为课程的具体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实施,自主探究实践
教师既是课程的建构者,也是课程的执行者和实施者。教师对课程的把握能力、执行能力决定了幼儿的发展。同时课程建设的过程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促其专业发展的过程。
通过课程建设的实施给予教师成就,让教师因自我价值的实现而重新焕发教育热情。同时在热情工作的状态下,自主实践,使专业水平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绘本投放精心挑选 幼儿园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创建的原则之一就是小步推进,大处着想,小处着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资源丰富,按照已经构建的课程体系,内容包含六大方面,老师们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确定切入的内容点,并且要与孩子们共同挑选绘本,作为主题活动的切入。选择绘本,幼儿喜欢的同时要适时开展绘本戏剧游戏活动,各种需要,使选择的难度加大,同时也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们在选择的过程中发挥各自专业能力,团结协作,不断提升。
特色活动主动探究 “创意文字”游戏活动是结合学校书法特色创建的,活动着眼小幼衔接,依据幼儿特点,探索符合幼儿发展的幼儿书法课程。活动本意将书法教育融于幼儿的游戏中,通过看一看、拼一拼、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等形式渗透书法教育。将其融入传统文化课程主题活动之中,发散幼儿思维,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语言理解,及初步的前书写能力。
教科研活动中,班级教师主动探讨,相互交流,不断学习, 赋予“创意文字游戏”更科学的含义和实际活动的意义,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主题活动自主实践 教师即课程。一个绘本,一个切入点,开展课程主题活动。活动并不是孤立的,教师们用心理解和领悟课程的基本框架,将活动的开展与课程体系整体及各个部分联系,再次有机整合。一点切入,多点散开,横纵关联,做到这点非常不容易。另外,随着活动的开展,幼儿的兴趣点会生成新的活动内容。这些活动的开展是课程真正的实施过程。我们对于目标达成的原则是以绘本切入,以各项活动为载体,实现各领域间的协调融合。最大可能做到五大领域目标的达成。这些,都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教师也正是在自主实践中不断提升着业务水平。
教师是幼儿园课程的主人,课程建设依靠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来支撑。同时,课程建设及实施过程是教师素养得到提升的过程,是教师成长的过程。幼儿园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的创建也为教师自主实践搭建了平台,实现了教师教育理念的改变、教师知识结构的重整与优化、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促进了教师更快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 北京市密云区东邵渠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