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浩然之气 正做人之本

2020-10-09景芝玉

教育·校长参考 2020年9期
关键词:养正育人德育

景芝玉

一所学校的文化和基因决定了学校的成长样态,学校文化既体现在学校成员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上,更体现在学校成员的行为活动中,还表现在学校显性和隐性的规章制度上,也蕴含在学校的各种符号和物质产品中。学校文化的价值必须通过一定的外显形式表现出来。對此,北京市房山区燕山星城小学基于文化管理的“养正教育”学校特色,对学校养正育人文化进行梳理、探究,以凝聚学校的发展动力,规划、引领学校在新时代实现新发展。为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现特对“养正教育”理念作出阐释以促进实践与探索。

“养正教育”的理念体系

“养正教育”的提出  首先,“养正教育”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易经·蒙卦》中提出“蒙以养正,圣功也”,“养正教育”思想体现了教育的本真和教育的最基本途径,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古代人民的教育智慧。其次,“养正教育”符合小学教育的特点。小学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根基和起点,要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为小学生打下根基。因此,实施“养正教育”,及早地对儿童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符合小学教育的特点。再次,“养正教育”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我们根据学校历史、教师队伍、学校管理风格、办学特色等方面的情况,明确提出“养正教育”的学校文化整体定位,并在教育专家的帮助下进一步凝炼学校文化的内涵,提升学校文化的理论层次,构建和完善操作体系,使“养正教育”成为一条清晰的、统领学校各项工作的文化主线。因此,“养正教育”既是亘古千年历史弥新的文化精华,也契合当今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养正教育”既体现出教育的普遍价值追求,又切合学校个性化办学目标;“养正教育”既回应了社会和家长办学人民满意教育的诉求,又是星城小学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的需要。

“养正教育”的内涵  “养正教育”,是指学校依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以知养正、以情怡正、以规矩正、以行践正,以文显正,努力践行“童蒙养正,以正育人”的办学理念,倾心培养内涵博雅、气质高雅、举止优雅、语言文雅、文章典雅的新时代好少年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它是在传承优秀中华文化基础上的现代表述,因此,要在借鉴古代优秀教育思想的同时,以现代教育观念为引领,针对小学教育的特点对小学教育“养正”内容进行科学分类,探索“养正”的有效途径和科学方法,总结“养正”的规律,以求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

“养正教育”的核心是“养正”,以“正”为目标,以“养”为手段,强调外在的培养与个人的修养的有机统一。“养正教育”主张“养正”重于“规正”。“养正教育”的假设前提是儿童是一颗优良的种子,只要我们有好的土壤,再给予丰富的养分,儿童就能健康成长,这就是“养正”。

“养正教育”的理念  一是“童蒙养正,以正育人”的办学理念(核心价值观),指对发萌阶段的儿童施以正确的教育,培养他们各种优秀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读书明理、诚意正心,培根固本,为儿童奠定做人做事、做学问、成就大业的坚定基础;二是“打造一所正气盎然的杰出学校”的学校发展愿景:三是“把学生培养为内涵博雅、气质高雅、举止优雅、语言文雅、文章典雅的新时代好少年”的培养目标;四是“养浩然之气,正做人之本”的校训,体现了教育基本规律和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体现了教育适应性与超越性的统一性,是养正教育的灵魂,也是星城小学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五是“向正、至正、静雅、和谐”的校风,“正己、敬业、精艺、爱生”的教风,“乐学、勤学、会学、活学”的学风。

“养正教育”的实践体系

构建“养”课程体系  基于“养正立人 让每一个生命绽放精彩”的课程理念,构建“五养”课程,致力于实现“会学习,善思考,素质全面,品行端正;懂礼仪,会待人,知书达理,衣着大方;喜运动,有灵气,姿态优美,举止得体;会表达,善沟通,彬彬有礼,温文儒雅;文有情,说有理,文美人正,庄重不俗”的课程目标。

一是课程结构(如图一)。

二是课程评价。首先,我校的课程评价坚持全面性、过程性和激励性原则,采取“三结合”评价方式,即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单项技能评价与综合素养评价相结合;纸笔测试、实践操作与展示交流相结合。教师根据不同学科或课程模块的特点和目标要求,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其次,我校课程评价的相关载体包括:“一单”,即《燕山星城小学单元学习评价单》和阶段性测评试卷单等,主要采取学生自答、自评及小组互评的方式,反应学生阶段性的态度、习惯及学习质量;“一册”,即《燕山星城小学综合素养评价手册》,以学期为节点,将学生的在校表现、成绩及其他素质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反馈;“养正好少年”评价,每学年评选“养正好少年”并予以表彰。

建设“四要素”养正课堂  我校基于“兴趣为先、习惯为重、基础为要、素养为止”教学理念的“四要素”养正课堂,包括激情创境、自主学习、多元互动、反馈矫正四个要素。“激情创境”,即创设情境,激发师生的生命活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活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自主学习”,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地、能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发展学习能力的过程;“多元互动”,即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同主体之间、主体与客体之间围绕学习主题,通过信息交换与反馈,而发生的相互交流、沟通、理解、补充和影响,从而使不同主体达到共识、共进、共同发展的目的;“反馈矫正”,即在教学信息相互交流、作用和影响的过程中,教师敏锐地捕捉反馈信息,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调节控制,矫正教与学的节奏,使教与学的活动处与和谐状态。

上述是学校层面的指导学科教与学活动的基本课堂教学模式,各学科可根据学校的基本教学模式,结合各学科的特点,形成不同学科课型的教学模式,即“一科多模”。在学校基本教学模式和学科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每个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即“一模多法”。

实施“研究性德育”  围绕“养正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我校坚持德育教学不分家,努力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学生自我养正,通过探索“研究性德育”,不斷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研究性德育”,一是研究德育观念、途径和方法,让德育入脑入心;二是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让德育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三是引导学生在研究中提高道德认识能力和道德践行能力。为了实施“研究性德育”,我们还提出了“四让”“四给”和“五化”。

一是“四让”。提出一个问题,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创设一个平台,让孩子自己向前走;提出一种现象,让孩子自己去观察思考;给孩子一点困难,让孩子自己去解读。

二是“四给”。给孩子一份尊重,因为尊重是最好的教育;给孩子一个微笑,因为微笑能带给孩子温暖与快乐;给孩子一句鼓励,因为鼓励能让孩子更加自信;给孩子一点欣赏,因为欣赏能让孩子学会悦纳他人。

三是“五化”。第一,德育途径多样化。坚持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全程育人,充分发挥“三结合”教育网络的作用,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工程,实现德育途径的纵向衔接和横向整合,发挥整体育人的作用。第二,习惯养成规范化,坚持以“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主线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增强师生养成各种良好习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第三,班会、典礼系列,整体规划和设计班会活动和各种仪式典礼活动的主题内容,使各个年级各种活动的内容形成系列,前后衔接,发挥整体育人功能。第四,主题活动特色化。主题活动突出“养正”特色,如开展围绕争当“养正好少年”“我做主,我快乐,我成长”主题活动等,激励学生不断成长。第五,实践活动丰富化。除了公益劳动、家务劳动、社区服务等外,还可以设置多种服务岗位,开展体验性的模拟社会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模拟商店”“模拟银行”等,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做人做事,获得知识,受到教育。

造就养正教师团队  教师是实施“养正教育”的主体,造就一支专业化、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团队是实施“养正教育”的关键。一是以“一本”(以校为本)、“两分”(分层培养如新教师入校培养、青年教师风格培养,骨干教师风格培养,分类激励)和“三自”(自我认知,自我设计,自主发展)为基本思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和有效性,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通过多种形式使教职工认同养正教育的理念,深刻理解养正教育的内涵,掌握实施养正的教育的策略,将养正的教育转化为自己的教育信念和教育行为。三是通过读书学习、听课评课、小课题研究、教育行动研究、教师自我发展规划、养正大课堂、师徒结对、青年教师工作坊、名师工作室等抓手,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基础上,造就一批在市、区有影响的名教师、名班主任、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形成一支有思想、有追求、有特点、有风格的骨干教师团队。

总之,文化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其实质在于反映人的思想认识和情感活动。教育的本质在于继承、选择优秀文化和创新先进文化。未来,我校将继续以校园为空间,以师生活动为主体,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所创立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和文化氛围的各种活动形式及物质形态,不断打造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提升校园文化的感染力和约束力,努力实现“经典文化熏陶、传统美德感染、潜移默化育人”的价值追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 北京市房山区燕山星城小学)

猜你喜欢

养正育人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沐阳光雨露 养天地正气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育德养正:幼儿园教育的理性回归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