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作有法,厚积薄发

2020-10-09张晶晶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观察能力日记作文教学

张晶晶

【摘要】作文教學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反映,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表现。对语文教师来说,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说,最难写的也是作文,作文成了令人头痛的“顽症”。那么,如何才能找准病因,对症下药,让教师和学生都不为之“头痛”呢?掌握一定的习作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情感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

【关键词】作文教学   观察能力   阅读   日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缺乏的不是具体生动的生活,而是对生活的的细心观察和独特体验。只有善于观察和体验生活,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内容丰富的文章来。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积极、科学的指导,更离不开持之以恒的读、写训练。让学生有道可循、有法可依,这样才能 “厚积”而 “薄发”。

一、基于课文,举一反三有智慧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写作的积累储存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直接的素材还是语文课本。语文课文中有许多佳作,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涉猎广泛,是指导学生读写结合的范例,用好这处宝藏,对学生的写作大有裨益。学生年龄虽小,却富有个性,心思也细腻,我们要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以课文为例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从而获得一个全新的写作天地。

以课文为例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有一定的方法。我们周围的客观事物,无论是动的还是静的,虽然错综复杂,但都有一定的“序”,因此,我们观察事物时要按一定的次序进行,或从近到远,从上到下,从内到外,或从整体到局部。例如,学习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写校园里的其他树木,指导学生先观察整体像什么,然后观察树冠、树枝、树干、树叶。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观察顺序,才能在实践中有条理地观察,从而提高观察效率和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作文的条理性。教材中的课文,每一篇都能发掘出一定的写作方法,但并不是说我们在学习每篇课文时,都要严格按照这些方法去做,而是要依据各年段学生习作的要求和课文的特点灵活掌握。

二、及时“保鲜”,处处留心皆精彩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偶发事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这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课堂上一只小蜗牛的意外闯入,老师的细心问候,爸妈的感人话语,一次考试的经过,一份礼物的惊喜,都是绝佳的习作素材。然而,这些美好的事物、动人的场景、感人的片段在刚刚发生时,往往都扣人心弦,但若不及时加以“保鲜”,过后也会索然无味。要让这一刹那的精彩成为永恒,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下即时生发出来的真情实感。

例如,有一次,一个学生被其他同学气哭了,原因是他放在教室里的“滴水观音”绿植被别人扔掉了,因为有同学说“滴水观音”绿植有毒。借此话题,笔者让全班学生都来当一回“大法官”,写一篇探讨“滴水观音”秘密的文章。学生自己通过查找资料寻找到了科学依据:只要合理养殖,“滴水观音”的毒不会对人产生危害。通过这样的写作训练,不仅让学生之间的纷争顺利化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写作的兴趣,增长了课外知识。

三、丰富体验,别样风景可触摸

小学生自我控制力较弱,情绪容易波动,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缺乏细致的观察能力。教师要针对学生观察过程中的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这就是新课标要求的“要学会留心周围事物”。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感受眼前的事物。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谁会欣赏大自然的音乐,他就能听出春天正在觉醒的第一批旋律。大家看吧,听吧,想吧。”教师要唤醒学生用各种感官去感受的欲望。例如,教学生写自己的体验之作,那么就要给学生体验的机会。写春天,必须要走出教室,去大自然感受一番;写事情,必须要是真情实感体验过的……有一次习作,笔者指导学生体验当一回盲人,双休日在家中蒙上眼睛生活,感受黑暗的世界,看看可以听到什么,触摸到什么,尝到什么……学生的写作热情被激发,纷纷记录下了这短暂的失去光明的时光,并从中明白了残疾人士的不易,更加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

四、加强阅读,名篇佳句灵活用

许多学生平时很少注重课内外阅读的积累,缺乏写作素材,对作文望而生畏,无话可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形象地描述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阅读用来吸收,写作用来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巩固掌握字词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而写作则将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悟等调动出来,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由此可见,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当我们看见圆月挂在枝头,是否会想起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里的思念?看到美丽旖旎的池塘风光,出现在眼前的会不会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当课内外的阅读积累不再是应付考试,当名篇佳句能够脱口而出,学生就能够将自己所观察到的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也丰富了作文的内涵。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随时随地把好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经常翻阅,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日记长跑,搭建平台促成长

大量的课内外阅读以后,学生就可以学会掌握写作素材,但仅有写作素材还不够,还要掌握写作规律,应多写多练,才能真正写出好的文章。作家茅盾曾说过:“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及所感随时记下来……”小学生的作业负担虽不重,但如果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笔者让学生每天都写小日记,字数不限,大至时事要闻,小至鸡毛蒜皮,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对于学生的小日记,笔者认真批改,根据内容加星,十颗星可以兑换一张表扬信,获得十张表扬信就是班级“阅读之星”,可以兑换一本自己想要的书。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了,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对于优秀的日记,笔者利用班级公众号进行展示,在搭建的平台上发表习作,每个学生既有时间和空间独立写作,又有师生间、生生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的写作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写作技能得到有效提高。

万紫千红总是春。习作教学要得法,这样才会有厚积薄发的力量。基于课文,处处留心,丰富体验,加强阅读,坚持练笔,学生作文一定能从“山穷水尽疑无路”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作文教学中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能结合学生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习作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观察能力日记作文教学
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例谈美术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成长日记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