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文化重塑城市艺术空间
2020-10-09许晓陈波
许晓 陈波
摘 要:随着大众娱乐文化和消费主义的不断发展,艺术展览形式走向多元化,形形色色的网红展以更亲民的形式走进大众视野。本文通过对比探究网红展和传统艺术展览之间的差异,分析其对传统艺术展览带来的冲击及未来发展变革的启示。
关键词:网红展;传统艺术展览;艺术传播
中图分类号:TU-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6-00-02
艺术展览是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建立在艺术家与公众之间的一种特殊沟通媒介,艺术品通过展览的方式得以呈现,供大众品读与欣赏,被收藏家收藏,被艺术评论家评论,并逐渐形成一个集艺术创作、艺术传播、艺术营销、艺术鉴赏于一体的艺术展示系统。而伴随小众文化符号显现及新兴材料、技术媒体的应用,展览形式也打破了固有的边界,更加趣味性和多元化,网红展就是近年来应商业需求和大众文化消费需要诞生的艺术展览新形式。
一、什么是网红展
网红展最初的形式是“快闪店”,又被称作“快闪式展览”,是互联网传播语境下诞生的现象级新名词。最早被大众关注的网红展要追溯到2016年,美国策展人Maryellis Bunn和Manish Vora在纽约开设的一个拥有6间不同主题房间的“冰淇淋博物馆”。
国内近年网红展先行者非日本多媒体艺术团队TeamLab的“花舞森林”莫属,展览汇集艺术、科学、技术、设计、自然元素,打造出一个沉浸式体验空间,且观众的行为可以影响空中花朵生长变化。
通过对这些网红展览的结构,我们可以发现网红展是艺术与技术的跨界这一艺术属性。网红展融合了艺术创意设计、空间设计和舞美设计来打造一场视觉体验盛宴,类似teamLab团队的展览,还有上海暴龙美术馆展出的沉浸式互动展览“瘾瘾作乐”、上海失恋博物馆等,都借助互动、全景沉浸式、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技术的手段,将艺术赋予科技感和未来感,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可互动性和视觉冲击性。
二、网红展不同于传统艺术展览
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提道:“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1]网红展作为大众更容易接受的艺术展览形式,和传统艺术展览一样都主要服务于观众,且都起到艺术教育的社会功能,满足大众对美好物质文化生活的追求。
(一)主客体角色转换
从展览现场看,参展观众和作品的距离不同。传统艺术展览中,艺术作品是展览的中心,为了作品展陈和保护的需要,传统展览的艺术展品和观众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安保措施是布展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网红展完全以观众为中心,为新一代年轻群体提供文化消费样本,它更注重将观众融入展览中,让观众和展览产生互动,因此网红展成功的必要要素未必是主题内涵,更多是视觉冲击更吸引观众。
(二)内容口碑决定论
传统艺术展览更关注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受欢迎程度取决于艺术家的名字或者参展作品。但网红展关注的是展览这个产品是否可能成为爆品而非艺术家。比如齐白石的展览,在齐白石画作爱好者圈子里,就有很好的口碑吸引大家来观赏,而网红展消费的是视觉符号,只有在观众消费體验后才能形成口碑传播。
(三)传播生态不同
传统艺术展览因其专业性,一般只在高端艺术或艺术爱好者的圈子传播,传播内容多为艺术品鉴赏或艺术家介绍,话题比较集中且精品。而网红展大众娱乐的基因属性,使得其能够在网络媒体平台大范围自主传播,每个人都可以晒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展体验,传播内容更加个人化。
(四)展陈体系改变
网红展的多样性使得它可以在美术馆、商业空间甚至是一个开放性的空间展出,传统的艺术展对场地要求比较高,基本都在比较高的美术馆和博物馆里,而且越大型的展览,越是以国有的美术馆、博物馆展览空间为主。且对于传统艺术展览来说,策展人起到核心作用,需要在体系测量后表达和呈现展品和艺术家的内核,网红展前期制作公司和策展人、设计师为主导,主要是满足视觉要求,没有太多的体系规制。
(五)消费对象转移
纽约犹太博物馆的数字部门主管Jia Jia Fei(费佳佳)在2017年TED演讲《Art in the Age of Instagram》中说道:“In the pre-digital photography era,the message was: This is what Im seeing.Today,the message is: I came,I saw,and I selfied(在前数字摄影时代,摄影传达的信息是:这就是我正在看的,我看过了。而今天,信息则是:我去过。我看了,我自拍了)。”观众在传统艺术展览中专注于作品欣赏,艺术品客观存在,但观众看得见摸不着。而网红展大家更注重消费的是置身展馆中沉浸式的休闲体验和互动体验。
三、网红展对传统艺术展览行业的冲击
(一)竞争展览场地资源
网红展和传统的艺术展览将来会竞争中国展览场地的资源,近年来艺术教育兴起,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等待展览的机会,而展览的主要前提是要有展览空间,即便是现有的美术馆、博物馆也因场地空间限制,很多藏品没法完全拿出来展示。多数网红展为了实现商业功能首选商圈为展览地点,但也存在不少美术馆、博物馆为了吸引人流,划割展馆场地引入网红展览。
(二)分散消费需求
此外,新型展览形式出现会分散观众原有的消费需求。单位时间地点内,个体在文化方面的消费是有限的,看了一个展很可能就挤压了另一个展的时间和资源分配,网红展改变了甚至剥夺了观众在传统艺术展览上的计划支出。
(三)破坏展览专业性形象
网红展的特质是要接地气,受大众喜欢,可以参与到场景里面摆拍,甚至携带一些专业设备,这一点会破坏大众对展览原有的高大上、专业性印象,同时也会降低传统艺术展览的曝光率。在知识爆炸的后信息社会,注意力资源已经成为十分稀缺的经济资源,假设一场网红展和一场传统艺术展览档期相撞,一些好的传统艺术展览在网络上就很难得到充分的曝光率以吸引大众的关注。
(四)混淆展览功能性
网红展以娱乐性为主导,而传统艺术展以教育性为主导,若展览方未能将展览蕴含的文化符号准确传达给观众,极易造成观众误读。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沈辰在《“释展”和“释展人”——博物馆展览的文化阐释和公众体验》一文中提到“释展人”——在博物馆提供的权威知识与社会大众的认知局限之间搭建理解的桥梁,而在国内展览并没有“释展人”这一角色,即便有对展览阐释的需要,这一任务也是由策展团队来承担。
四、网红展刺激传统艺术展览革新
网红展给传统艺术展览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刺激着传统艺术展览的变革,协同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助力观展习惯的养成
网红展以其独特的展览风格相较于传统艺术展览,已经渗透到人们休闲娱乐生活和新兴经济体中,吸引着新一代的文化消费者,更多年轻人将看展列入周末计划中,逐渐培养了观展习惯。
(二)带动产业链级消费
网红展最终还是要服务商业地产,要为商场引流并辐射整个商圈,它会带动周遭产业及展览场馆的其他消费,例如IP产品、主题酒店、咖啡茶饮等,像KAWS装置展它会带动衍生品等一系列的IP消费,甚至还可以带火周边场馆的其他的展览,其关联的消费链条都会受益。
(三)打造艺术传播新形式
网红展虽以商业为内核,但也不能否认其艺术性,它融合了艺术与设计、视觉体验、舞台舞美、场景设计等,是艺术科技结合的一个典型代表,它的娱乐性更强、视觉冲击性更强,鼓励观众拍照和分享,通过对消费者心理的把握和引导,在网络上进行指数级的传播,从线下展览到线上口碑传播再到线下展览,形成传播闭环。
五、结束语
当下,网红展确实以不可阻挡之势风靡全球,叫衰或叫好的声音各自持证。网红展在给消费者带来文化传播中的美好体验的同时,策展方除了追求展览的娱乐性和商业性,也要思考展览带来的艺术与文化价值,摆脱“艺术快消品”“社交陷阱”等负面标签。
另一方面,今日美术馆副馆长、策展人晏燕则认为:古往今来,商业的属性和诱惑力总是大于艰涩的学术,唯一需要呼吁的是社会整体文化水平发展的高低、文化趣味和价值系统的梳理,仍然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坐得住学术这个冷板凳。”未来,传统艺术展览策展可在保持原有专业性的基础上,借鉴网紅展的模式,注入时代发展的新鲜血液,在社交网络和艺术媒介重点发力,将曲高和寡的艺术文化传播到大众群体,探索出一套成熟的方法论完成艺术文化消费迭代升级。
参考文献:
[1]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J].基础教育,2018(0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