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述舞蹈作品中生活动作艺术化的处理

2020-10-09芦筱

艺术大观 2020年9期

芦筱

摘 要: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很早之前就有了“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论述。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密切相关,而舞蹈艺术作为艺术的一种,也与日常生活相关联。舞蹈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并不是靠舞蹈艺术家们用头脑主观产生出来的东西,而是从生活中观察、感悟、提炼、加工、美化、创造出来的,因此舞蹈动作从生活中来,是生活动作更纯粹、更浓缩的升华。

关键词:生活语汇;艺术化处理;动作语汇;中国妈妈形象

中图分类号:J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9-00-02

一、生活动作的艺术化处理

所有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当然舞蹈艺术也是如此。初始舞蹈动作的出现离不开人们的日常生活,初始的舞蹈动作大部分都是根据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动作进行加工的。人们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所产生丰收的喜乐或者是遇见野兽,驱赶野兽时产生的心情,不自觉会产生一些肢体动作,比如:拍手、跺脚等,情感流入表面,这只是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是言语交流表达不了,而运用身体语言进行的補充和外化的体现;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所想要抒发内在的情感,是口头语言表达不足不能完全尽意,继而产生身体的动作语言,从而不自觉就“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1]

要想将生活中的动作语言提炼为舞蹈中的动作语言,实际上需要舞蹈艺术家们具备一双能够欣赏美并符合当下审美的眼睛。绝大部分的舞蹈动作都是源自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对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动作进行提炼、加工与模仿,但生活动作也是需要筛选、过滤的,必须是通过舞蹈艺术家组织过,并注入了意识观念与情感的具有某种运动规律的动作。举单一的动作为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地一抬手一投足一跺脚,这些动作其实并不是刻意去做的,它只是内心情绪外化的一种方式,也可能是日常劳动中经常会做到的一个动作,其目的只是在表达当下人的一种心情、心境。这样地一抬手一投足与审美无关,只在于它的用途。而舞蹈编导设计过的舞蹈动作也是依据所想要表现的情感意蕴与内容,再去选择生活中无意识的动作来进行模仿、提炼与加工。[2]

二、生活动作艺术化处理的意义

现如今,生活动作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越来越丰富,有了生活动作的加入会使舞蹈作品看上去比较真实生动,所以这也是编导会选择在舞蹈作品中加入生活动作元素的原因,可以其使作品更加地贴近生活、走进观众的内心。从功能和作用的角度上来说,舞蹈作品中的生活动作可分为两大类别: 表情性生活动作和表意性生活动作。[3]

表情性生活动作:是具有体现人物情感的生活动作。往往通过刻画某种具体的生活动作内容,来表达出“角色”或“舞者”的情感内容与某些特殊的情绪状态,如喜悦、悲伤、恐惧、愤怒等。其中在舞蹈作品《中国妈妈》的第一段中,妈妈们在面对外国遗孤时,用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个厌恶动作,其中她们的“指”“吐”“踹”这几个典型的生活动作完美地展现了妈妈们内心的愤怒,动作真实、生动,并恰到好处。

表意性生活动作即以生活里的动作为依据,进行艺术化处理的动作,具有达意或说明事物意义功能的生活动作。主要是对生活中的事物和人物进行模仿和再现。例如《中国妈妈》中第二段母亲为孩子织补衣服的动作和弯着腰在田里劳作这都是表意性生活动作。

舞蹈最终还是属于高于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如果舞蹈动作不提炼、加工直接取自于生活动作,舞蹈艺术的审美功能就无法体现,那舞蹈艺术也就不能称为舞蹈艺术。经过提炼所有的生活动作会更具有可观性、审美性,并且提炼后的动作比较贴近生活,使观众易于理解和接受舞蹈作品。舞蹈源自生活,舞蹈作品也是用于体现生活。舞蹈作品是编导在日常生活中根据所产生的灵感与感悟,从而进行用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的创作。因此,在舞蹈作品创作中,生活动作的艺术化提炼,是必要的,可以使编导更直接的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并使观众接受。

三、生活动作艺术化处理的体现——《中国妈妈》

《中国妈妈》是王舸编创的一个现实题材的叙事舞蹈作品。作品中所展现的形象是在我国抗战期间,一个收养外国遗孤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母亲这一形象其实也存在在许多舞蹈作品中,但是舞蹈《中国妈妈》中的母亲形象却是特殊的,是区别于其他作品的。它是中国伟大母亲的代表,也是无数养活了外国遗孤的母亲缩影。在战争期间,收养外国遗孤的中国妈妈会受到许多人的排斥和非议。可中国妈妈不畏惧外界的眼光依然收养外国遗孤,然而在当她们养大孩子,他送回自己的国家的时候,她们也无怨无悔。这些收养外国遗孤的妈妈是平凡又伟大的母亲,因为她们即养育了儿女也体现了博爱的精神。这种母亲的形象是崭新的女性形象,她们深明大义,博爱,坚韧,默默辛劳的养活了外国遗孤,这是多么伟大的中国女性呀!整个舞蹈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抗拒、接纳、养育、送行。[4]

(一)生活动作艺术化的体现——人物形象塑造

《中国妈妈》中的妈妈们的基本体态——上身前倾90度,就能体现东北妇女的日常生活的状态。从主体动作的外部形态特征而言,动作中的节奏、呼吸、步伐、动作和运动幅度,可以判断出其动作形态来源于日常生活劳作中的拔草、收割、提水等生活动作原型。编导之选择这些日常劳作时的生活动作为原型,并且选择了放大人体躯干中段的动作与幅度,在舞蹈作品中反复体现,是因为这样更能够真实地再现出人们劳作时的状态,体现了东北劳动人民真实的日常生活。因为其没有掺杂其他动作动律,只是一个劳作场景的再现,所以很直接的传递出的真实、质朴的动作语言信息。但是,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不仅仅只是选择动作语言就足够,重要的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因为,一个舞蹈作品中,人物形象是主体,具体的动作形态是用于支撑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真实。《中国妈妈》中的“妈妈”是一个生活在北方农村妇女的形象,所以其中的舞蹈动作形态都是围绕着其人物性格、气质去体现的。其舞蹈中的主题动作大多都来源于日常劳作中的一些必要动作,因此充分地展现出了中国妈妈们豪放的性格特征,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妈妈形象。[5]

(二)生活动作艺术化的体现——动作内在情感

編导想真实地再现北方劳动妇女在劳作时的基本状态,选择人体躯干中段作为主要表现部分,其体现在一系列不断前倾——还原的运动轨迹中可以看出。在作品中主题动作的体现不仅仅只是动作的外部形态,我们需要透过表面的动作形态发现内在蕴含的真实情感,分析主题动作的真正意义就在于此。严格来说,舞蹈中动作形态只是一个外部表象,其用意也是为了抒发内在情感,一个具象的生活动作本身是不具备情感因素的,是编导经过提炼并艺术化加工后才形成能用于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动作形态。强调内在意蕴表现的重要性是中国艺术的创作手法,而舞蹈艺术更是如此。因此,编导设计主题动作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情感层面的。但是,比较而言,动作形态的真实感更容易把握,而使动作具备真实的情感则比较复杂。

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生活中的美是相互的。而舞蹈艺术家们编创的动作是需要从实际的日常生活中去体验、提炼和分析,其实最基础的、最生动、最形象、最丰富、最直接的美就是生活的美,通过编导根据在生活中所筛选出的自然形成的动作提炼并加工,最后形成美的舞蹈形象。舞蹈《中国妈妈》是一个典型的现实题材作品。现实题材的作品能拉近观众与作品之间的距离,使舞蹈作品与观众能达到思想上的高度一致,触及观众的真实内心,遵循舞蹈本身的发现规律去诠释生活,描绘人们内心真实的思想感情。

四、结束语

舞蹈来源于生活,舞蹈动作的原型也取自于日常生活,舞蹈动作也是一种生活动作艺术化的体现,所以舞蹈动作能更好地体现深层次的生活内涵。舞蹈来源于生活,最终也是要反馈于生活的。舞蹈动作的创作要学会体验生活,从生活中提炼和挖掘。这样创作出的舞蹈作品才能使观众与作品达到思想上的一致,引起观众的共鸣,使观众理解作品内涵并接受作品,喜爱作品。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著.舞蹈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2]隆荫培,著.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3]刘建,著.无声的言说——舞蹈身体语言解读[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4]刘青弋,著.现代舞的身体语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5]刘炼.大爱无言——评优秀作品中国妈妈[J].舞蹈,2008(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