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内心听觉在儿童时期培养的训练方法

2020-10-09樊姝婕

艺术大观 2020年9期
关键词:音高旋律内心

樊姝婕

摘 要:内心听觉是一种内在思维的语言,每个人都有内心听觉。儿童时期是一个人感知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从儿童时期开始培养内心听觉能力能帮助人提高鉴赏音乐的水平,从而打好学习音乐的基础。本文阐述儿童时期培养内心听觉的可行性,分析内心听觉在儿童时期培养的必要性,同时结合笔者自身的经验,针对儿童时期培养内心听觉的方法提出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内心听觉;儿童时期;4-12岁

中图分类号:J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9-000-02

人耳听到音乐,从而反映出这个音的高低位置变化,频率振动快慢。这就是音乐内心听觉的心理依据和变化过程。听觉再现实际上是人们内心对音乐的印象。音乐结束后,人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模仿音乐的构成元素,敲打节奏。模仿的过程是保存听觉体验,从而形成听觉再现的过程。听觉再生产的形成是听觉思维的基础。人们根据音乐的再现进行相关的分析工作,其感觉取决于聆听,而出现在人们脑海中的音乐本质上是聆听的图像。内在听觉的定义中的主题是“人”,并不专门指“音乐家”。

根据音乐的形态特征,内心听觉中涵盖了两种听觉类型,其一是旋律性内心听觉,其二是和声性内心听觉。第一种听觉较易形成,音乐爱好者有很多能触及这个层面,而音乐专业的学习者则要求必须掌握这一层级的听觉能力。而第二种则为进阶版的听力很难训练。它不仅要求学生接受高水平的音乐教育和基于音乐感知的训练,而且即使形成了这种内部聆听,也很难熟练地使用它。内部听力的形成过程必须经历三个过渡阶段:感觉,建模和知觉。在对音乐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后,将理论内化,在进行训练时,首先应当充分感受音乐相关概况,在对应到相应的模型,从而形成认知。具体而言,第一步是听觉复制的形成。对于音乐而言,听觉再现是对音乐和音乐体验的心理感知。音乐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听完旋律后,人们必须通过记忆来创造印象并判断音乐。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年龄因素对于脑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影响非常重要。尽管人类的神经系统在整个生命进程中具有可塑性,但这种可塑性在儿童阶段表现得最为显著,因此那些在儿童早期开始学习音乐的额音乐家表现出的可塑性更加显著。音乐课是集中训练儿童内心听觉能力的最佳途径, Kodaly认为音乐教育应该从幼儿园开始。通常,他的音乐教育系统是基于早期音乐教育的。他认为,幼儿园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创造音乐的集体环境。因此,让孩子接受早期音乐训练绝对是明智的。[1]

一、音乐记忆力的训练

培养和训练音乐记忆是发展孩子的音乐内在聆听能力的基础,没有音乐记忆的支持,很难完全巩固和再现听觉音乐的形象,也很难进行其他听觉思维活动。因为儿童的音乐记忆力有其独特的规律与特点,它主要受生活条件与社会教育的影响。开始学习音乐的时间越早,他们识别钢琴演奏的单音时的皮质激活越明显。所以我们要从最适合的方式培养儿童的记忆能力,促进记忆的发展。音乐教育对音乐记忆的培养和训练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音调记忆和节奏记忆。第一,音调记忆,它是训练儿童对单个声音音高的感知,并从听觉感知的角度确定音乐的存在方式,这是儿童对音乐声音的初始感知和积累。第二,训练孩子音调记忆的主要方法是他们唱歌的方式。模仿是原始的学习方式,不管什么学科,最初的学习方法都应该是模仿,尤其对于儿童而言,模仿更为重要。可以说,人脑中的许多原始信息都源于模仿。模仿通常与记忆有关,是记忆培养的初始阶段。模态唱歌是改善音乐记忆,培养和发展内在听力的前提。唱歌时,首先让孩子们用哼唱的方式模仿钢琴的音高,并尽可能调节他们的声音,使孩子的音高与钢琴的音高相同。同时,教师需要准确分析出孩子们唱出的音高,哪些音与钢琴的音高有差距,间隙有多大等等。在孩子们熟悉了钢琴键盘结构后,让孩子们准确地说出所弹琴键的音名和唱名,这一步即可以练习孩子们对于音高的掌握,同时也可以训练孩子们对乐理知识的掌握。让孩子们在内心把音高和音名唱名相对应。[2]

二、旋律性内心听觉的训练

旋律的内在听觉是对内心音乐旋律的一种想象性理解,是对音乐的全面了解和记忆的能力。首先,认知能力是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它也是一种处理信息的活动,以便个人根据一种关系了解客观世界,包括感觉活动(例如感觉,感知,注意力,记忆,思维,想象力等),以形成某个功能系统。早期的音乐学习对认知和神经的建构以及心理和行为的发展都具有其他任何发展阶段都无可比拟的深远影响。为了实现对个体认知活动的调节,在个人和环境的行动过程中,个人识别的功能系统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音乐训练对于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认知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包括感觉,感知,注意力,记忆,情感等。要了解音乐对认知的影响,不仅有必要研究各个方面的机制,而且最重要的是,只有通过比较和全面研究这方面的结果,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其次,儿童能认识认知的心理状态与行为的关系。音乐活动中涉及所有的认知过程——知觉、记忆、学习、思维、社会认知以及感情。 所谓的认知心理状態不仅包括了解事物的状态,还包括对事物的信念或思想。前者涉及表示事物(“知道”或“不知道”),后者包括各种表示形式(即,有些点对事物是现实的或不现实的)。两者都指人类的认知或客观事物的表示。因此在感知能力迅速发展的儿童时期培养内心听觉是很有必要的。在成人音乐教育中,学生积极学习音乐的爱好。尽管他们在掌握某些技能方面不如孩子快,但他们会努力学习并加以弥补。老师不需要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儿童的音乐教育是不同的。他不能使用任何其他条件来依靠儿童的直觉获得新知识。教师的课程,教学方法,课程安排和其他教学活动应考虑儿童的发展需求。教育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影响儿童的未来成长。因此,旋律性内心听觉的培养与训练它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其训练方式主要侧重于横向的训练,让孩子先聆听各种风格的单声部视唱曲,再根据所听到的背诵并且默写出来,最后根据自己写下的与原谱对照,在心中默唱出整首视唱曲。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使儿童的旋律性内心听觉的能力有效提高。[3]

猜你喜欢

音高旋律内心
为何有人唱歌总是跑调
Jay—A Revolutionary Musician
给你的信
钢琴调律对钢琴音准稳定性的作用
唢呐常用演奏技法与声学参量关系研究(一)
7月,盛夏的旋律
韩国留学生汉语陈述句语调的实验研究
内心不能碰的按钮
大地的旋律
一块生锈的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