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外科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因素识别及综合护理干预探讨

2020-10-09董元秀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下肢静脉血栓综合护理干预

董元秀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骨外科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因素识别及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我院骨外科接收进行手术治疗的251患者为研究主体对象,根据是否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划分成2组,已发生下肢静脉血栓176患者为对照组,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75例患者为观察组,全面分析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因素,再实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本次研究中共计251例患者接受骨外科手术治疗,术后75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其诱发因素识别结果显示,年龄、是否合并慢性疾病、术后制动时间长短及骨折位置差异性间对比差异明显,各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外科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因素相对复杂,包括:年龄、慢性疾病、制动时间及骨折位置等,而实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消除引发血栓的风险因素,进一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骨外科手术;下肢静脉血栓;综合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9-0221-01

下肢静脉血栓作为临床最为常见的骨外科手术并发症,其发生原因相对复杂,患者因术后需要长期卧床休养无法自主活动且下肢肢体始终处于肿胀疼痛的状态,直接影响肢体自主活动,造成血流动力发生改变,促使血液始终处于高凝状态形成下肢静脉血栓,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1]。鉴于此,本文重点探究骨外科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因素识别及综合护理干预,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我院骨外科接收进行手术治疗的251患者为研究主体对象,根据是否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划分成2组,已发生下肢静脉血栓176患者为对照组,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75例患者为观察组。即:对照组176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2:64,年龄分布为22岁至74岁,平均年龄为(41.58±1.29)岁;观察组75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43:32,年龄分布为23岁至75岁,平均年龄为(41.59±1.28)岁。2组患者基本资料上不存在任何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意义。

1.2方法

我院骨外科收治2组患者后分别进行手术治疗,探讨下肢静脉血栓的可能发生因素,例如:是否合并慢性疾病、术后制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手术时间、是否使用止血带、骨折位置、性别及年龄等,分析其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可能性及风险[2]。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数据,计数数据用百分率(%)表示,并用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具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共计251例患者接受骨外科手术治疗,术后75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其诱发因素识别结果显示,年龄、是否合并慢性疾病、术后制动时间长短及骨折位置差异性间对比差异明显,各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是临床最为常见的骨外科术后并发症,其发生原因相对复杂,与骨折后患者下肢活动受限静脉血流速度缓慢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有研究资料显示,年龄增大人体各个器官功能处于不断退化的状态,严重削弱其机体抵抗力,大大增加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例如: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一旦患者機体免疫功能持续下降后则极易产生应激反应,尤其是治疗期间入侵性操作过于频繁,存在引发术后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可能性。同时,手术期间使用麻醉药品或止血带也可能造成静脉回流变缓,而血液长时间处于高凝状态也可能造成下肢静脉血栓[3]。如何做好骨科手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工作,得到越来越多从业人员的关注及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综合护理干预能全面分析术后可能引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因素,详细划分为风险程度,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方案,并且强化健康宣教力度,利用视频宣教法及面授法等手段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例如:形成原因、危害影响及预防手段,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综合护理干预中包括各种被动运动方式,例如:腓肠肌挤压方式、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药物防治方式及足踝被动运动方式等,能明显降低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真正意义上做到及时纠正患者原本错误的疾病认知,促使护理模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变,进一步提高总体护理服务的质量。

此外,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恢复后,护理人员可利用摇或搬等推拿手法按摩推拿患者的腓肠肌、股四头肌及踝关节等,推拿期间注意避开手术切口,并且综合护理干预主张组建跟踪护理模式,出院前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快速掌握按摩要点,直至出院后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作用,跟踪观察患者的机体恢复情况,每月定时组织电话随访,监督患者日常户外锻炼行为,有利于加快其术后机体恢复。

综上所述:骨外科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因素相对复杂,包括:年龄、慢性疾病、制动时间及骨折位置等,而实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消除引发血栓的风险因素,进一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丽,郝仕强,刘敏如.综合护理对预防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05):139-140.

[2] 刘芳.骨外科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因素识别及综合护理干预[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17):2824-2825.

[3] 邓丽,张旭.骨外科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因素识别及综合护理干预[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8,37(04):1774-1779.

猜你喜欢

下肢静脉血栓综合护理干预
综合护理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血管超声检查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断分析
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换药疼痛的影响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观察与分析
产后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
妇科肿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0例临床分析
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应用价值评析
比较恶性肿瘤与非恶性肿瘤静脉血栓患者肺栓塞发生率的差异
前瞻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