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2020-10-09林龙清
林龙清
【摘要】隨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提高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有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文章简述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学生学习被动、教学方法单一、考核评价仍需优化三个问题,从建立学习小组、借助多媒体设备、生活化教学、优化考核评价系统四方面入手,阐明了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性的策略,希望为小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在实际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帮助小学生对世界产生正确的认识,便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应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并且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有效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可以完善《道德与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一、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比较被动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往往占主导地位,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此外,有的小学生学习能力较差,跟不上教师讲课的进度,也会扼杀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大部分教师只是针对课本内容进行教学,引用的也是书中的案例,没有联系实际生活。由于大多数小学生的认知有限,无法产生共鸣,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此外,局限于课本内容的教学,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考核评价仍需完善
在实际的小学生考核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没有纳入考试内容,使得教师缺少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只是进行课本知识的浅层教学,没有让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的真正价值。大部分学校的考核评价标准并不完善,这也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很难统一教学目标。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策略
(一)建立学习小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建立学习小组始终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同时尊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建立学习小组,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被组织到一起,互相讨论课本问题,对简单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完善自我 健康成长》的单元学习中,可以利用学习小组进行“学会反思”的教学。各个学习小组展开讨论,互相交流与分享反思经验。笔者随机选择了一个小组,让各位组员找一位代表进行分享,有一位学生说道:“上周六的时候,我和妈妈一起比赛谁能最快完成拼图。妈妈很快就完成了,我变得很着急,想要放弃,妈妈鼓励我完成了图案。我意识到自己缺少耐心,着急想要成功。后来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耐心,不能轻易放弃。在学习课本和做题时,我也变得不再着急。”学生分享之后,笔者也表扬了学生。学习小组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使用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设备可以改善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入多媒体设备,可以展示生动的影像画面和灵动的音乐。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真实生动的画面,也促使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可爱的动物》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让学生通过屏幕认识更多的动物。在课件中,笔者展示了北极熊、企鹅、非洲豹、大象等动物的真实影像。学生可以观察出各种动物明显的特征,变得更加热爱小动物。同时,笔者还引用了一些虐待动物的新闻,并且询问学生:“新闻中的外国女人领养狗狗之后,没有喂狗狗吃饭,把狗狗一直锁在笼子里,你觉得她做得对吗?”有的学生回答:“我觉得这位阿姨的做法是错误的,狗狗吃不饱饭,容易生病。一直待在笼子里也不会开心,我的妈妈就经常拿着遛狗绳,带狗狗遛弯。”在这位学生的带动下,其他学生也积极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三)借助生活化教学,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思想《道德与法治》与生活化教学相结合,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丰富学生的认知。结合生活内容进行教学,既能使得学生可以获得真实的感受,又能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思想道德修养。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我们一家人》的单元中,在开展“读懂彼此的心”教学时,可以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在课堂开始的时候,笔者这样询问学生:“在吃完晚饭后,小明要和爸爸一起玩游戏,爸爸因为要工作就拒绝了小明,小明很生气,自己回房间了。你觉得小明应该生气吗?”有的学生回答:“小明不应该生气,他也可以找妈妈玩,我的爸爸也会在家工作,我还会帮爸爸倒热水喝。”笔者便告诉学生:“你说得很对,你为爸爸倒热水的做法也很棒。同学们,你们也要学会理解父母的辛苦,关心自己的父母。”笔者也布置了课后作业,让学生和父母面对面交流,互相反思自己平常做得不对的地方,试着理解对方。
(四)从学生实际出发,优化考核评价体系
对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优化是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的必然要求。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可以帮助教师确立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将学生的日常表现和相关活动参与程度纳入考核,也有助于学生全面提升自我。
笔者所在的学校在优化考核评价制度时,比较注重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和日常表现,考试成绩的比重被降低了。教师会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日常的文明礼仪和礼貌用语的使用进行考查,改变了以往只重视考试成绩的传统考核模式。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除了所任学科教师的评价,也会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多方面收集评价信息,给出对应的评分,纳入总成绩。学生不仅端正了学习态度,还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做到尊敬师长、遵守校规校纪、使用礼貌用语、爱护公共环境、遵守交通规则,践行《道德与法治》。
三、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应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调整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丰富教学方式的推动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加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完善学生的法治观念,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爱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9(60):132.
[2]陈昕婷.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天津教育,2019(7):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