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课程体系 践行劳动育人
2020-10-09刘久磊李劲松
刘久磊 李劲松
作为北京最偏远农村地区的民族小学,学校仍然存在着劳动教育弱化、软化、淡化,学生劳动机会缺少、勞动意识缺乏,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大多数学生连田间的农作物,常用的农具如铁锹、镐、铩钯等都不认识,也没有参加过农业生产劳动。为此,学校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是构建“一个课程体系”,科学认知劳动。
学校对原有的三级“团结花”课程体系进行梳理:架构了“认识我们脚下的土地之(春种、夏蕴、秋收、冬藏)农事体验”课程;建设了由草莓园、小菜园、牡丹园、太空种子种植园组成的校园开心小农场;联系喜鹊登科满族风情园(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了校外劳动基地;聘请有经验的农民和学校校工为辅导员,指导学生参与劳动。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参与了农业生产劳动,了解和使用了常用农具,了解了当地常种作物及简单的种、管、收、藏常识。此外,在教师引领下,学生还学到了农业生产中蕴含的气象、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知识,同时也完成了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和创意物化等综合实践课程目标。
学校还开设了校园志愿者课程,以及“今天我帮厨”“今天我执勤”“我是交通指挥员”“我是校园讲解员”等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真切理解,了解学校工人工作的辛苦,培养职业兴趣,从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
二是推进“两个相结合”,践行劳动育人。
学校为让学生感受劳动所带来的收获和乐趣,进而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真挚情感,将劳动教育与学生基本生活习惯培养相结合,与社会大课堂活动相结合。
学校通过开展“喇小十个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推进劳动教育。通过“我的宿舍我做主”“我是宿舍小主人”“我是家务小达人”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吃饭、穿衣、刷碗、整理被褥等基本生活能力。通过“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及寒暑假开展的“我是家长小帮手”活动,让孩子主动和父母学做简单的家务劳动,主动参加家庭生产劳动,学会必要的生活劳动技能。同时,也让家长成为了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和学校形成了劳动教育合力。
学校还将劳动教育与社会大课堂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走进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满族文化陈列馆、濒危植物园、圣泉山等教育场馆,感受劳动的智慧与成果,开展农业生产、农具使用、农业发展等农业基本知识的普及教育,让学生体验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光荣。
编辑 _ 张晓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