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波澜壮阔又十载:探索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北京方案”

2020-10-09桑锦龙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纲要北京市现代化

编者按

《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下简称《纲要》)的实施已近10年。这10年是北京聚焦高水平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致力于发展首都特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现代基础教育的10年,是首都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实现新跨越的10年。那么,《纲要》实施以来形成了哪些经验?提供了什么样的“北京方案”?本期,本刊特邀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桑锦龙研究员,从政策和实践等层面,对此进行全面、系统、详细的总结梳理提炼。这对于理解和研究北京基础教育的定位、发展及未来走向都极具意义。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全面打赢脱贫攻坚之年,也是《纲要》的收官之年。立足北京实际,总结提炼《纲要》实施近十年来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对于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更好地实施《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实现新跨越

2011年3月召开的北京市教育工作会议在首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会议明确指出: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首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普及程度已基本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已经实现,教育资源已成为北京最珍贵的资源,人才优势已成为北京最突出的优势,教育为推动首都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市民素质作出了重要贡献①。在此基础上,大会颁布的《纲要》②进一步落实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对2020年前的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做出全面部署,提出“到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公平、优质、创新、开放的首都教育和先进的学习型城市,进入以教育和人才培养为优势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行列”。这标志着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开始从以教育普及化为主要标志的“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阶段”迈向了更加强调教育协调发展的“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阶段”。

《纲要》实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北京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积极回应市民呼声,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在服务首都现代化建设大局中,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实现了新的跨越。相关研究显示,在教育普及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师资队伍发展水平、教育经费投入水平等教育发展主要指标方面,北京已经长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①。从国际比较来看,北京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在一些可量化、可监测、国际通用的主要指标方面,如教育普及水平、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教师规模及质量水平等方面,也已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水平,跟跑的项目在减少,并跑、领跑的项目在增多②。换言之,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也是改革开放以来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最快最好的领域之一。1993年北京率先在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九五”期间又在全国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③。新世纪以来,北京进一步将“中小学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确定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④。2011年颁布的《纲要》进一步提出“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地发展基础教育”。从主要监测指标来看,《纲要》实施以来首都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持续保持高水平普及。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小学和初中就近入学率逐年攀升,2018年分别达到99%和96%以上⑤。初中和普通高中生师比不断优化,基础教育生师比在全国保持较低水平(见表1)。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义务教育专任教师中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持续提高,整体学历水平全国领先(见表2)。

表1 2011、2018年全国及部分地区基础教育阶段生师比状况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2)(2019)。

从国际比较来看,北京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也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例如,从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来看,2019年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专任教师中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达到93.96%、99.24%、99.86%(见表3)。换言之,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几乎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这与美国、韩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对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学历的要求(学士)相当。特别是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的专任教师中,研究生毕业的教师比例分别达到9.46%、21.96%、32.32%,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长了7.75、13.62、15.88个百分点,增长迅速(见表3)。如,从生师比来看,北京的水平已经优于经合组织(OECD)国家、欧盟23国的平均水平(见表4)。此外,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北京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例如,2015、2018年北京与国内其他三个省市两次联合参加了经合组织(OECD)实施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成绩分别名列参测国家(地區)的第十和第一名,表现优异①。

总之,经过多年的努力,包括基础教育在内,“北京市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为全国教育改革发展探索了重要经验,为提升中国教育世界影响力提供了重要支撑”②。正因如此,2018年10月召开的全市教育大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北京将全面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①,这也意味着北京将如期实现《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

《纲要》实施以来首都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纲要》实施以来,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它既是改革开放以来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成功经验的继承和发挥,又在新的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建设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首都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总结《纲要》实施以来积累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以下六条。

一是坚持将基础教育放在教育现代化建设“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新世纪以来,北京始终坚持将基础教育放在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优先发展高标准、高质量的基础教育②。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纲要》进一步提出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地发展基础教育,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幼儿园,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育人机制,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定坚实基础”。总体来看,《纲要》实施以来,基础教育“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以基础教育财政投入为例,近十年来北京市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基础教育投入保障水平在全国长期位列前茅(见表5-6)。

二是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纲要》确定的战略主题。其主要内容就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纲要》实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紧扣“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对我国教育发展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成为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遵循。与此相适应,更加重视育人导向,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发展素質教育也成为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最鲜明的特征。

例如,2013年以来北京市通过抓住考试评价、课堂教学等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基础教育部分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学生为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引导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校长、教师、教科研人员转变作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教育观、人才观。为了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北京市先后发布了《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关于依托社会大课堂完善中小学实践育人体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举措,大力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格局。

简言之,坚持教育改革的政治自觉和文化自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明确首都发展要义,坚持首善标准,树立首都教育观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纲要》实施以来首都基础教育界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为。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破解市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①。《纲要》开宗明义提出教育“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清醒认识到“首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强调要“着力推进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的改革,积极破解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建立完善群众利益表达的渠道和建言献策的平台”。《纲要》实施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切实贯彻中央各项教育改革部署,强调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围绕择校、减负、均衡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利益问题主动出击,既在解决一些“老大难”问题上取得了积极进展,也在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例如,义务教育综合改革,坚持以规范管理维护教育公平,构建“北京教育新地图”。通过明确提出“推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取消共建入学方式”“规范特长生入学工作”等措施,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制度进一步巩固,入学办法更加公平、规范和透明。坚持以体制改革促进教育公平。通过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鼓励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中小学发展工作,以及推进集团化办学、名校办分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等措施,积极实施“既增数量又增质量”的“双增量改革”,教育改革的“帕累托改进”效应逐渐显现,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坚持以制度创新建设教育公平。通过建立优质高中部分招生指标计划分配机制、完善中小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等举措,义务教育均衡化长效机制日渐形成②。此外,2012年北京还出台了《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京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方案》,随迁子女的教育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

简言之,《纲要》实施以来,北京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努力破解市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取得了积极进展,这既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结果,又为新时代进一步深化相关改革奠定了民意基础。

四是坚持聚焦优质均衡发展战略任务,持续强化市级统筹和基层创新。伴随着教育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从本世纪初开始,北京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日益聚焦到“优质均衡”这一战略任务,并初步形成了“市级统筹、基层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2011年颁布的《纲要》将“统筹协调”作为首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方针之一,提出要“进一步明确市、区(县)两级政府教育管理权责,加大市政府统筹力度,落实区县政府管理职责”“充分激发学校和师生发展的活力”。2015年市委市政府又发布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目前,各区县已经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目标”,2020年全市义务教育要实现更高水平的优质均衡发展,并将“政府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发展机制更加健全,教育治理体系逐步完善,学校自主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作为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①。

总体来看,《纲要》实施以来,聚焦优质均衡发展战略任务,“市级统筹、基层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得到加强。一方面市政府的统筹和引导力度进一步增大。这既包括以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为主线,综合运用人口、财政、产业等政策,努力实现“优化城区,强化郊区,发展平原,涵养山区”的发展目标,通过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为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造积极的外部条件。同时,通过积极扩大对全市基础教育事业的统筹管理,例如,发布《北京市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等政策,综合运用发展规划、教育投入、学校建设、考试评价、监测评估等多种政策手段,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城乡新区一体化学校建设”为例,仅2012-2014年,北京就建设了65所以“一个法人,一体化管理”为试点内容的新优质学校,新增4万多个优质学位,为缩小城乡和区域教育差距作出了重要贡献②。另一方面区(县)政府的教育创新活力进一步得到激发。《纲要》实施以来,各区立足自身的功能定位,积极谋划和推进具有本区特色的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模式,形成了许多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经验。例如,为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东城区积极推进的“学区化综合改革实验”在全市乃至全国都产生了积极影响③。朝阳区依托“名校办新校”模式,引进名校资源,较快形成了一批规模合理、声誉良好的学校。海淀区立足区位优势,强化科研教研支撑体系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融合等工作,在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新进展。

简言之,《纲要》实施以来,北京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特别是2015年北京市整体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④,充分反映了北京市在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获得的重要成绩。

五是坚持人才强教,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教育现代化基础性工作。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11年颁布的《纲要》将“优质育人”作为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战略方针之一,强调“坚持人才强教,着力提高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聚集国内外优秀人才从事首都教育事业”。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高度,对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做出系列重要论述,提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同时,从师德师风建设和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等方面都提出明确要求。这些重要论述和要求为北京市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极大地促进了北京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2018年9月,北京市还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对2035年前的教师队伍建设做出战略部署,提出要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的良好局面全面形成”①。

总体来看,《纲要》实施以来,北京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师资队伍规模进一步扩大,小学专任教师规模从2011年的4.56万人发展到2018年的5.57万人,增长近22%;普通中学(包括初中和高中)专任教师规模从2011年的5.6万人发展到2018年的7.12万人,增长近27%。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2011-2019年,专任教师中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小学从0.77%发展到8.2%,初中从17.3%发展到28.18%,普通高中从33.68%发展到40.35%。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持续优化,教师队伍整体年轻富有活力,2019年,专任教师年龄在44岁及以下的占比分别是:小学72.86%、初中66.85%、普通高中66.3%。另外,通过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实施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等政策举措,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工资待遇普遍得到改善,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师的工资水平有了显著提高。通过实施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中小学名校长(名园长)发展工程,北京市也培养造就了一批教育思想先进、育人能力突出、发展潜力巨大的名师、名校长。

简言之,《纲要》实施以来,通过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教师专业能力建设长效机制、建立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的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教育人事管理制度等政策举措,北京市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六是坚持改革创新,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纲要》提出坚持“改革创新”的战略方针,“创新教育体制,扩大开放与合作,创新教育发展模式,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并在第七章和第十章专门部署了“教育对外开放”和“教育信息化”。《纲要》实施以来,首都基础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和国际化建设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从教育信息化建设来看,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信息化平台进一步完善。2012年,“北京数字学校”在北京市主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平台——歌华有线高清交互平台正式上线②,成为北京市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力的重要创新举措,目前,资源已经辐射到贵州、湖南、河北、宁夏等地。2016年,北京市在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利用“互联网+”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积极搭建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教育公共服务平台。2018年,出台了《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2018-2020年)(试行)》,持续扩大在线辅导的服务力度,丰富服务的方式,包括语文、数学和英语等9个学科都可在规定的时间开展在线辅导服务①。2018年7月,北京市发布了《北京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要构建新型“互联网+教育”管理服务平台,构建新型教育大数据支撑体系,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形成北京教育信息化新模式②。

从教育国际化发展来看,基础教育领域扩大开放的态势进一步明确。市政协的相关调研显示,截至2019年1月,北京国际学校的中国在读生共4.32万人,占全市130万中小学生总人数的3.3%;北京市可招收中国学生的国际学校共37所,占全市1750所中小学总数的2.1%③。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全面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2019年8月,北京市还进一步颁布了《教育领域开放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大国际教育供给,“在‘三城一区引进人才密集地区和海淀、朝阳等重点区域,新建11所国际学校”;培育教育示范项目,“推动北京中小学与国外知名中小学开展交流项目”;下放行政审批权限,“试点将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审批权限下放至区级教育行政部门”等④。

简言之,《纲要》实施以来,首都基础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和国际化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市启动了中小学线上教学工作,首都基本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实现“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任务作出了重要贡献。

聚焦高水平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持续推进首都基础教育现代化

2018年10月召开的全市教育大会,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主线,对新时代北京教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市委书记蔡奇强调,教育贯穿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之中,是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教育最牵动人心,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方面,努力讓每个孩子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是广大市民群众内心的呼唤,是全社会对教育的期待。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也指出,北京要进一步聚焦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百姓关切的教育问题,紧紧围绕“四个中心”功能建设需要,大胆探索,继续创新,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⑤。

为落实全国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2019年9月颁布的《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全面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建成理念先进、体系完备、质量优良、环境优越、保障有力的首都教育,构建充满活力、丰富多彩的终身学习环境,满足新时代首都人民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需要,使北京成为全球主要留学中心和世界杰出青年向往的留学目的地,为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重要支撑。在此基础上,再经过15年左右的努力,到本世纪中叶,首都教育达到发达国家前列水平,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教育先进城市,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都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①。

简言之,从“总体教育现代化”向“高水平教育现代化”迈进是新时代首都教育现代化面临的重大战略目标任务。“总体教育现代化”意味着北京教育发展水平达到了世界发达国家的主要指标。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就,但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视野审视,它仍然是“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阶段”的初级水平。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内在统一,即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仍然需要十多年的时间巩固完善、充实提升现有的发展成绩。

从“总体教育现代化”向“高水平教育现代化”迈进有着丰富的内涵,但最主要的要求就是实现首都教育发展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一方面要努力实现首都教育发展的合规律性,即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育人本原,聚焦课堂教学质量,发展素质教育,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另一方面要努力实现首都教育发展的合目的性,即立足北京进入“减量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阶段的特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大力改善教育发展环境,持续提升首都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②。

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新目标对新时代首都基础教育现代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基础教育系统必须切实贯彻教育大会精神和《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部署,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坚持目标导向,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党对基础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中央重大教育改革战略部署,“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坚持问题导向,适应首都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准确把握基础教育各学段学位需求动态,强化市、区政府科学统筹配置力度,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坚持改革导向,积极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提高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水平。坚持创新导向,聚焦学习方式变革创新,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总之,要努力發展首都特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现代基础教育,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首都北京新的贡献。

编辑 _ 汤灏   张晓震

猜你喜欢

纲要北京市现代化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边疆治理现代化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三维”纲要促转型 竞进提质再跨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