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孩子在大事面前涵养静气

2020-10-09何石明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静气静心气质

何石明

现 象

疫情发生以来,广大青少年正在经历一场“情绪的风波”,而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受到家长过激反应的影响而产生情绪变化。因此,成年人要以身作则,理性对待疫情,保持平和心态,借机涵养孩子的静气,使其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评析:古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静气就是不浮不躁、从容淡定、心平气和的心理状态。它是一种内在的涵养,是一种美好的气质。

老师们常常能注意到:全神贯注学习的孩子,像一幅静止的画,好像世上的一切浮华喧嚣在他面前都消失了,这种优美的气质是藏在灵魂深处的干净而纯粹的定力。

宋朝学者张九成说,在仓促之下和危难之中,却能有条不紊地处理事变,这靠的不是才能,也不是胆识,而是度量和处乱不惊的素质。“宁静致远”是中国人倡导的观念,静气是一种自内而外的美好,是当今青年人在求知中积淀而成的做人品质和审美追求。

未成年儿童面对未知的事物而产生紧张心理很正常,在重大灾难面前,家长和教师要教会孩子遇事学会理性分析,掌握客观事实,引领孩子了解真理,相信科学,才能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

对孩子而言,静气是一种力量和潜能,可以修炼而成。“静则神藏,躁则神亡”,碰到困难挫折时,烦躁或惊慌于事无补,唯有静下心来,方能觅得解决之道。此时的静心,就像灵魂深处修篱种菊,可以悄然积蓄更旺盛的生命力量。

有静气者能成大事,孩子们未来要学会“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对事业静心而执着:如果想当医生,就要像钟南山、李兰娟那样,平常静心钻研,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如果想立志做军人,就做一名理想信念坚定、忠于祖国的战士;如果想当公务员,就做一位“为政以德”、一心为民的公仆;如果想成為教师,就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坚守三尺讲台的教育者;如果将来当工人,就做一名对产品精雕细琢、潜心务实的工匠……不管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只有自我修炼静气,才能安心享受自己挚爱的事业。

今年6月中旬,北京疫情复燃,为了跑在病毒前面,检测点的医护人员在高温下连续工作,穿全套防护装备更是“热上加热”,汗湿透衣、体力透支、皮肤起泡……有一位中暑倒下的护士醒来后淡定地说:不好意思,给大家添乱了……这些无私奉献,不喊苦、不叫累的最美“逆行者”,用默默坚守书写了什么叫作平心静气、大写的人。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一帆风顺时,不必春风得意、忘乎所以;逆流受阻时,也不必一蹶不振、毫无斗志,保有静气,保持本心,前方自有风景无限。

猜你喜欢

静气静心气质
“云自习”:静心,还是云游
“云自习”:静心,还是云游
AUDI Q7 无畏,是我一贯的气质!
开化 凝神静气做好一篇大“绿”文章
行走中的静心
受得起,也是一种气质
西海岸新气质
氢动力无人机大展弦比机翼静气弹特性分析
WHAT’S INSIDE DOESN’T COUNT
静心